何维江 || 最后一公里(十)

何维江
2020-11-30
来源:西南文学网



夏婕进城后,按照江秋水的叮嘱,她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到市交通局把江秋水对岩瘠村脱贫攻坚的计划书交给唐局长,让唐长放心,他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着岩瘠村向脱贫的阳光地带进发,保证打好岩瘠村脱贫攻坚歼灭战。

二是用心写了一篇岩瘠村打响脱贫攻坚歼灭战的新闻报道,该新闻从村民得到电影《十八洞村》启迪开始,写到在打赢歼灭战动员会上,为村民勾勒脱贫致富蓝图,激发村民向往小康生活,再写到帮扶干部团结向上,在族长苗爷的支持下顺利开展工作等等。整篇新闻别具一格,时代感特强,全篇满满的正能量,尤其是把苗爷从幕后推到了台前,树立了苗爷德高望众、一呼百应的良好形象,看了这篇报道,无不让人对苗爷刮目相看,称赞不已。

几天后,江秋水收到夏婕请人从市里带过来的几份报纸。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她的新闻报道,黑黑的粗壮的标题十分醒目。肩题是《十八洞村电影唤醒村民脱贫意识,村支两委勾勒贫困山村发展前景》,主题更吸引读者眼球《岩瘠村吹响脱贫攻坚歼灭战集结号》。江秋水认真读了几遍这篇报道,认为字里行间没有任何负面影响,这是一篇充满斗志、鼓舞人心的好报道,而且树立了苗爷凝集人心、顾全大局的良好形象。

这天,江秋水召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开会,他先询问村里落实村脱贫计划的情况:“岩其山支书,村里都按预定的计划把指标落实到人头了吗?”

岩其山答道:“都落实了,我负责的是村外的致富项目,野刺梨三十户、野猕猴桃三十户、野板栗三十户、野核桃十户、野树茶十户、野蘑菇十户,他们都有信心做好野生植物的管护,保证秋天果实累累。”

江秋水一边记录一边说:“对了,要向管护野蘑菇的十户村民强调好,进入夏季后野蘑菇就开始大量繁殖生长,要让他们时刻关注着,一旦野蘑菇出土,就及时地完全彻底地把野蘑菇采摘干净,千万不要让这样好的天然宝贝烂在山上,告诉他们采摘后立即全部晒干存放,等待秋后统一出售。”

岩其山点头,认真地回答:“明白,我知道季节的重要性,我会亲自带着他们去做的,我既然和你签了责任状,我就要对你负责。”

江秋水又问村主任岩吉诺:“岩吉诺主任,你负责的是村内致富项目,谈谈你落实的情况,没有什么阻力吧?”

岩吉诺答道:“阻力是有一些,但多数村民同意养殖黑毛猪、红毛鸡和种植香汗稻、苦甜荞。我提出的是每户人家至少养殖四头黑毛猪、二十只红毛鸡,种植香汗稻一亩、苦甜荞二亩。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全村一百五十多户人家,年底至少有三百多头黑毛猪、二千多只红毛鸡出栏,至少有一万公斤香汗稻、二万公斤苦甜荞出售。”

江秋水高兴地说:“好,大不过细算啊,只要今年基础打得好,慢慢的岩瘠村的经济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村民的收入也会积沙成塔越积越多。大家回去后,要分头动员所有村民都行动起来,告诉他们,我们不但要靠山吃山,还要靠村吃村,只要双管齐下,不愁富不起来。”

散会后,江秋水独自沉思了一下,他觉得岩瘠村初步的脱贫构架已经搭建,接下来的关键就是修路了,不尽快修路,就谈不上大踏步前进,也谈不上岩瘠村的新农村建设,更无法向上级领导和全村村民交待。他拿上报纸,朝苗爷家走去。

走进苗家大院,正好碰到阿以香要出门,江秋水急忙打招呼:“以香阿姨,你要出门呀?苗爷爷在屋里没,我找他商量点事。”

阿以香立即笑容满面地说:“在的在的。阿爹,江书记来家了,找你呢!”

苗爷早听到了,他低沉的声音传了过来:“知道了,进来吧!阿香,你别出门了,给客人泡杯好茶来。”

阿以香热情地答道:“好,我这就泡茶去。秋水,你自己进去吧!”

江秋水微笑着答应:“行,我这就进去。”

进了苗爷的堂屋,闯入眼帘的情景让江秋水颇感意外。只见苗爷独自坐在懒板凳上,手里拿着刊登有岩瘠村新闻的那份报纸,眼戴老花镜,借助窗外的光线津津有味地读着。

惊诧之余,江秋水马上稳定情绪,神情自然地递过手里的报纸,说:“我正是给爷爷送报纸来的,想不到爷爷已先看上了,更想不到爷爷还识字。”

苗爷动也不动地说:“我孙女在城里做事,这些年,只要有岩瘠村的消息,我立即就会知道的。我也识不了几个字,看报是装个样子。”

苗爷是想告诉江秋水,他城里有人,什么事也别想瞒着他。深不可测的苗爷让江秋水浑身发冷,此时他真的不知所措了,坐不是,站也不是。正好,阿以香端茶水进来,见秋水还站着,忙说:“哎,江书记你坐啊!来,坐下喝水。阿爹见报上登了他,激动着呢!他哪在看报,是一直在看他的照片。”

江秋水顺水推舟地接过茶杯,轻轻坐在苗爷的对面,说:“爷爷不但是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人,而且是村里最有影响的老人,他不上报纸谁能上报纸。”

苗爷终于正眼看了看江秋水,仍然是低沉的声音:“你娃儿你就别给我戴高帽子了,我知道你给我灌蜜糖是什么意思。阿香,你下去吧,我和这娃儿说会话,你在门口做会针线,我不发话谁也不准进来。”

阿以香董得家规,她答应着退出堂屋。

苗爷看着秋水:“说吧,是不是说迁坟修路的事?我知道你迟早会来找我的,但我佩服你娃儿沉得住气,我以为你和其他帮扶干部一样,一进村就只知道喊我迁坟修路,别的什么事都可以放下不做。”

江秋水永远是一付和蔼可亲的样子,他微笑着摇头否认:“不谈迁坟的事。”

苗爷大感意外,他放下报纸,第一次睁大眼睛正眼看着江秋水,问:“不谈迁坟,那你找我干啥,你娃儿想拿我撒闷?”

江秋水起身把水烟筒递给苗爷,笑着说:“爷爷你吸着水烟,今天我和你摆摆龙门阵,保证你喜欢听。”

阎王不打笑面人,苗爷心事重重地接过水烟筒,仍是板着脸说:“你不是忙得很吗,可别耽误了工作。我说过,只要不谈迁祖坟,你做什么事我都支持你。”

江秋水心存感激地说:“谢爷爷厚爱和支持,以后我会好好报答爷爷的。不瞒爷爷,现在我想谈的就是关于苗家祖坟风水的事。爷爷,我大学本科学的是地质测量,看风水是我的主研方向,我想告诉爷爷的是,我现在对风水学很在行。那天,我专门对苗家祖坟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观察,觉得苗家祖坟坐北朝南,靠山非常坚固,前景非常广阔,坟地位置好,龙脉旺,的确是一个庇佑后人、财源顺畅、官运亨通的风水宝地,这个祖坟坚决不能迁。”

苗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几年,连续几任帮扶干部进村,找他谈事几乎都是劝他迁祖坟的,唯独这个秋水怪了,倒是支持他不迁祖坟。他不相信这会是真心话,他喃喃细语:“你说的可是真心话?不诓我。”

江秋水点着头,接着话题说:“美中不足的是,苗家的祖坟全部埋在龙头上,而且埋得有点乱,使整个龙脉很不顺畅,导致往后延伸的脉路粗细不均匀,直接影响山脉发达。按唯心的说法,龙脉也是要顺气才畅的,不顺畅的龙脉肯定会影响后代的财运和官运的,这很不吉利。”

苗爷一听,吓得瞠目结舌,他心有余悸地试探着问:“祖坟龙脉的后山是有点乱,之前有先生跟我说过的,但他没跟我说怎么改。你娃儿说说,能破改吗?”

江秋水想了想,说:“让公路从祖坟中穿过是最好的破改。”

苗爷一听,顿时跳了起来:“你娃儿在套我?你不是说不迁祖坟的吗!”

江秋水仍然微笑着说:“我没说要迁祖坟啊!爷爷,你坐下,听我说。我说完后对与不对你自己判断,做与不做你自己做主。”

苗爷镇定下来,他慢慢坐下身子,耐心地听着秋水往下讲。

江秋水绘声绘色地说:“按我的这个破改,对苗家后代绝对有好处。爷爷,我知道,别人是让你把祖坟全部迁走才修路,但我和你立场是一致的,不让苗家祖坟迁走,只是把几座乱坟稍微往两边顺一下。这样,既让苗家祖坟的龙脉从龙头到龙尾一脉相通,又让进村公路顺着龙脉前行。如能这样,这条路,从龙头到龙脊再到龙尾就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龙头是苗家的祖宗,龙尾是苗家的族人,而龙脊就是苗家的气脉。按我的理解,龙脉说的就是人气,龙脉好人气就旺,你看,这条进村路一贯通,苗家的龙脉就顺畅了,人气更旺了,苗家人的财运、官运样样都顺起来,以后的小康生活,幸福日子还不是接着就来了。”

苗爷平静下来,双眼微闭,嘴里丢过一个问题来:“祖坟咋个顺?”

听到这个问题,江秋水知道苗爷动心了,他内心有点激动,但此时他必须冷静,他如果不让苗爷心服口服,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于是他非常理性地说:“苗家祖坟里现有坟墓九十八座,从龙头到龙脖三十二座,恰恰中间四座是苗家鼻祖的坟,位置有点偏,按最科学的风水走向来推,我认为这四座鼻祖的坟墓,可以移两座到右边的龙眼上,移两座到左边的龙眼上,这样,既可以让进村公路从祖坟中间抵达龙脊,连接到村里,又让鼻祖的坟墓迁移到坟地最好的风水之处,庇佑后人财运亨通,如此两全其美,族人也会皆大欢喜的。”

苗爷大气不出,似乎是睡着了,但其实他是一字不漏全听进去的。尽管他明白江秋水的这一学说有点牵强,但比起许多人采取各种手段强迫他迁出祖坟的做法,这是目前他听到的也能接受的最佳方案。他佩服秋水这娃儿的智慧,心想家族中要是能有他这样的娃儿该多好啊!自家的孙女至今还没谈婚论嫁,两人年龄相当,看上去还真有几分夫妻相,何不点点他们的鸳鸯谱。他开始想入非非。

江秋水见苗爷不应声,不知是接着说呢,还是见好就收。于是,他试探着问:“爷爷,你在听吗?如果你累了,那我就不说了。”

苗爷哼了一声,说:“好,你回吧!我想休息了。”

这个方案可不可行,江秋水没有听到苗爷明确的答复,这让他心里打开了鼓。但苗爷没有提出反对,这又让他看到了希望。至少,他的这个思路已经全盘告诉了苗爷,为他们的下一次交谈作了较好的铺垫。



(编辑:陈友云 审核:吉庆菊)

‍                     



                                                  《《上一节‍      回目录   下一节》》



阅读153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