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大移民时代的乡恋与乡愁

周明
2019-10-18
来源:西南文学网

------读魏丽饶新作《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

人们常常有类似“他乡不似故乡亲”“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之类对于故乡的感慨和依恋,但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尼曾经说:没有离开故乡的人充满了偏见。这是两种对于故乡的不同认识。魏丽饶的散文集《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似乎正是从一个又一个关于流动人口的故事,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中寻找着平衡。

作者魏丽饶对于许多读者而言并不陌生,这个从长治山洼的窑洞中走出来的女作家,一走上文坛就很快受到注目。《中国散文排行榜》一连三年选了她的作品,她的散文《父亲还缺一双鞋》2016年获得了首届浩然文学奖,而散文《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更是于2018年获得了第八届冰心散文奖。《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是魏丽饶继《净土》之后的第二本散文集,她将自己的目光,对准了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据近年来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中显示,在中国16岁到59岁的主力劳动人口年龄区间内,差不多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在这个数据背后,更令人揪心也更引人深思的是流动的故乡,流动的家庭,流动的情感,甚至流动的人性。人们的感情世界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被割裂,被重组,抛弃的同时被抛弃,接纳的同时被接纳。“故乡”这个词就不再是单一的纵向沿袭,乡愁也成了人们游走于故乡和他乡之间的一个难以言说的话题……作者就是通过一个个流动人口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变革过程中的悲喜与苦乐。

《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之所以是一部让读者感到生疼又能引起共鸣的散文集,一是因为作者魏丽饶本人就是这个流动的人群之一。她在拥有百余万员工的全球科技制造服务商暨全球500强企业之华人民营企业龙头------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作整整十五年,长期深入流动人口这个群体,深层挖掘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在漂泊途中最真实、最纯净的思想灵魂,探寻新时代年轻人在城乡之间追求物质与精神平衡、梦想与现实平衡的真实足迹。正因为它是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而成的,所以才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冲击力。另外,作者厚实的文学写作功底也是这本书引人入胜的要因。就像魏丽饶过去的散文作品一样,本书笔触细腻,感情丰沛,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场发生在“大移民”时代的隐形革命,描写了人们在这场远行中的无奈和疼痛。但在描写这些无奈和疼痛的同时,作者更是用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让无奈中蕴含着希望,让疼痛中潜藏着温暖,宛如在汹涌的暗夜里,为中国三分之一的流动人口点燃了一盏温情的心灯。

魏丽饶走上文坛不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有理由相信,她将为文坛、为读者带来更大、更多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作品。


作者简介:   周明,1934年生,陕西周至人。男作家,编审。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编审。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冰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 杂志社社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2017年6月,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揭晓。周明获中国报告文学事业终身贡献奖。


(编辑审核:黄 丹)



阅读113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