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我响应组织号召,来到位于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参加东西部协作。踏上这片土地第一印象,就是山多,纳雍县城海拔一千四百多米,建在一片被推平的山顶之上。站在沟通新旧城区的旮旯河大桥上,桥下是深达百米的峡谷,极目四望,皆是连绵起伏的高山。高山塑造了纳雍人的吃苦耐劳的秉性,也曾囿限了纳雍经济社会发展。我来到纳雍的这几年时间里, 听闻和经历了一些与山相关的故事,让我对纳雍的山有了别样的认识与感悟。
一、开山种树,青山变金山
从县城往北五十公里,是纳雍最北边的厍东关乡。厍东关乡山多地少,许多年前这里曾开山种地、挖山烧砖,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后来,一位叫徐富军的农技员在此培育出“玛瑙红樱桃”产品,果大味甜,深得顾客喜爱。尝到甜头的周边百姓陆续开山种树,将总溪河两岸数万亩山头都种上了樱桃林。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樱桃花竞相争艳,无数游人徜佯花海,陶醉在这壮丽美景之中。
(樱桃花开时远眺“广黔同心 携手同行”标牌)
在这万花丛中,有一幅白底黑字的“广黔同心 携手同行”巨大标牌,向人们诉说着广州真情帮扶厍东关乡樱桃产业的故事:2016年广州天河从深圳宝安手中接过担子,对口帮扶纳雍县。彼时,厍东关乡樱桃产业已初具规模。为了补齐基础设施和销售渠道短板,广州先后投入500万元帮扶资金在厍东关乡樱桃产业园修建采摘步道、樱桃交易市场等产业设施;引进京东物流等企业解决玛瑙红樱桃不耐运输的难题,打通销往省外的渠道。经过多年共同努力,厍东关乡玛瑙红樱桃已实现年产值约1.7亿元,带动全乡1.6万余村民增收,其中脱贫户4000多名。昔日荒山,终变成金山银山。
二、围山养牛,誓言扎根大山里
2020年9月,我接待了一位广州来的特殊企业家——刘日辉。刘日辉原本在广州经营一家大数据公司,此行是受东西部协作感召,到纳雍试点大数据+养牛产业。
我陪着刘日辉走遍董地、昆寨、猪场等数个乡镇的养牛场,最终他将试验田选在了厍东关乡梅花村名叫滑石板的山脚下。这里原本是恒大援建的养牛场,刘日辉用围栏圈起半边山坡,打造出一个牛的“运动场”;他还给每头牛的耳标中置入芯片,用来全程记录牛的数字身份信息;他开发“数字慧养牛”APP,搭建牛群AI智慧平台,让大数据与养殖业深度融合。
(围起半边山坡的养牛场)
2022年11月,我再次到访养牛场时,他的养牛场已初具规模,牛群繁育到180多头,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就业、收购饲料等方式,已带动当地35户189名群众增收。更为可喜的是,因刘日辉对村里的贡献,他被聘为了梅花村荣誉村主任。有了这个“头衔”,刘日辉更加尽心尽力为村民谋福利,他想方设法争取资金给村里安装路灯,还计划和村里一起把供销社支棱起来。关于未来,刘日辉深情地说:“下半辈子,我就守着这大山,能把养牛产业做起来,领着村民们一起致富,我就无憾了。”
三、翻山筑路,雨天不再一身泥
化作乡梯子岩村罗家寨组数十户人家座落在深峡之上的大山里,从罗家寨到山后的枪杆岩小学,要翻过一条数百米长的陡峭土路。2020年底,纳雍工作小组路过此地时,正赶上雨后不久,山路泥泞湿滑,学生行走不便,滑倒摔跤是常有的事情。这条山路同时连通的,还有山上村民们一百多亩的樱桃林。为了解决现实困难,工作小组积极争取,于2021年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修好了这条路。
(为罗家寨组修的“连心”路)
如今,这条承载幸福的康庄大道,一头连着村头事,一头连着百姓心。两个村民组的17名学生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61户255人的生产作业和运输困难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四、向山要电,新能源点亮新希望
猪场乡大闹地是深圳能源集团在纳雍风电项目的所在地。这个计划投资4.16亿元人民币,建设装机容量52.8MW的风电场,是广东企业响应“双碳战略”,参与东西部协作,助力纳雍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该风电项目于 2021 年通过贵州省能源局核准批复,建在猪场乡大闹地两千多米的大山顶上。如今,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即将进入施工阶段。
同样到纳雍向山要电的,还有广东能源集团。为了帮助广东能源集团在纳雍打开局面,纳雍工作小组积极协调政府关系,亲自陪同下乡实勘,最终促成广东能源集团与纳雍县政府于2021年底签订41亿元风光互补发电项目投资合同。为踏勘光伏用地,我和邹学飘组长陪广东能源集团余伙灿团队上山下乡,在董地乡的乌嘎梁子和厍东关乡的箐脚村,找到了一大片适合光伏电站的缓坡地。最后,这两个地块之上的光伏电站成功入选贵州省2022年风电光伏发电年度建设规模项目。
(陪同广东能源集团余伙灿团队实地踏勘)
待到项目建成投产,除了数亿元直接投资,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板下经济都将给周边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向山要电,不仅是开采光明,还给纳雍老百姓点亮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作者简介:左维,籍贯湖南,在广州工作。2020年参加东西部协作,从广州市天河区选派至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已在贵州帮扶工作近4年,现挂职纳雍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贵州纪实文学学会和贵州散文学会会员,曾在贵州纪实文学、南方日报、贵州日报、毕节日报等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多篇。
(编辑审核:杨荣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