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 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凉都散文创作再上新台阶——2021年度六盘水散文创作简评

王华
2022-03-13
来源:西南文学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六盘水作家创作的丰收之年尤其在散文创作可圈可点。

从宏观面上来看,六盘水散文作家群体在2021年取得了较大发展,显示出散文创作的蓬勃活力。从年龄上来看,由于新人的不断加入,整体创作队伍正在往年轻化发展。从题材上来看,乡土、乡愁叙事对地方风物的书写亲情的讴歌,内容不断丰富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文学始于地理”,这种文学的地理性写作在吴学良散文创作中得到充分展现,他一直在地域文化中开掘散文之美。他发表在《贵州民族报》的散文《古镇风色》用岩脚古镇的历史、现代和未来,展现出生活在这块文化沃土的历史人文,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情怀。此外,他发表在《昭通日报》(2021年8月28日)的散文《补那乡愁》既有对补那村自然风光的描写,又有对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的思考,“他要从每一级石阶,每一片瓦,每一壁木板,每一根木柱,每一道窗花,每一扇门雕寻找心灵寄托,要从孤单地躲在院墙角落,沾着泥土的石磨或盛着脏水的石臼找回农耕生活的影子”,补那村的一草一木、一、一山一水在他的笔下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郁达夫曾说:“现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几乎每个作家的每篇作品都包含个性,都离不开由作家生发的独特的‘这一个’,即现代的人格与精神。”时下,游记散文的最大问题是充斥着各种风景、风俗、人情却无“我”,伍秋明的游记散文除以个人视角去观察和体验风景,还能从中透射出一些思想之光,她发表在《杜丹》(2021年11月)的散文《天堂的台阶》就很有思想性和文化思考。此外,她发表在《格调》杂志(2021年7月)的游记散文《古城·古韵》亦是文字优美,充满哲思。虽是应“宣传”酉州古城而作,却写得文采斐然,文字的美丽、典雅和哲思是该文的特色,显示出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力,该文获“格调·美文”2021年度大赛铜奖。

莫言说:“一个作家难以逃脱自己的经历,而最难逃脱的就是故乡的经历。”故乡的影像和经历成了很多作家丰厚的写作素材,符号在《贵州作家》2021年第1期发表的散文《农事二题》和在《湛江日报》文艺副刊发表的《放风筝》《犁地》等篇什都展示了浓浓的乡土情怀和乡土上的生命探索与体验,此外,他连续出版的两部乡土散文集《乡土物语》《岁月笔记》文字朴素而拙美,显示出作者的胸襟、视野和学识。

卓美的散文一向以真情感人,以思考升华人生体验。她发表在《山花》2021年第11期的散文《人间真味•渣面粑》通过描写婆婆年年为子女做渣面粑,婆婆去世后,大姑姐和二姑姐又年年做渣面粑给“我”,写出了人间亲情的感人。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亲情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她发表在《骏马》杂志2021年6期的散文《大地上的灯火》通过病房里的几个小故事写出世间冷暖,感悟人生哲学,观察细心,思考深刻。她发表在《民族文学》2021年第8期的长篇散文《梦云》有1.4万字,情感热烈,催人泪下,用简单平缓的语言叙述母亲的一生,却饱含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无比崇敬之情,作者在用心写作,用血写作,用生命来感悟。

李海培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发表在《光明日报》(2021年10月02日 05版)的散文《稻草》情感真挚,圆熟的语言文字表达让人读着就像看电影一样,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他发表在《中国社会报》(2021年9月26日)的散文《割稻》对生活怀有一种朴素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那片土地上的热爱,像“只听到镰刀与稻秆亲吻的沙沙声,像蚕吃桑叶一样格外地利索和清脆。”“将绳子把稻子捆牢捆好,用扁担挑到家里掼。”“如果人手不够,就和寨子里的乡亲们换气干活,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就倾其所有,像办酒一般热闹。”这样朴实接地气的语言随处可见,表达了作者始终难以忘怀的乡愁。

傅柏林发表在《中国铁路文艺》(2021年8月)的《一座因铁路而生的城市》,同时获得2021贵州作家进行时“阔步新征程·喜迎建党百年”征文优秀作品,该文以描写六盘水的铁路发展反映了建党百年来中国交通的腾飞,以小见大,思想深刻。他发表在国家级杂志《科幻画报》2021年第12期的散文《守车驶过的岁月》同样关照现实,反映了这些年铁路发展巨变,“如今,偶尔在梦里遇见童年的守车,带我穿过一座座铁路桥梁和隧道,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仍是久久难忘。”随着社会发展和铁路发展的日新月异,“守车”这个名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黄树生是近年来散文创作进步比较大的青年作者。他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0月11日第12版)的《秋日山居图》对六枝特区落别乡的风景给予极大赞美,“落别乡秋日山居图的美学,藏于洞泉,显于村居,闹中有静,静中有声”“溪水奔跑着、轻语着,随水而来的灵气散逸到千家万户,打破了山的寂寥,打破了人的隔阂。”这样的文字显示出作者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精美的文字把落别描绘成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他发表在《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08月24日05 版)的《老王山下云拍岸》有点地域文化散文的味道,让读者在历史的纵深里,文化的瑰丽里感受到老王山牂牁江的人文之美,历史之悠久。此外,他发表在《中国青年报》 (2021年11月30日15版)的《晨雾中的一抹红》也颇有特色,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对环卫工人的工作进行了形象的描写,“农村,乡镇,城市……我们常像忽略柴米油盐一样忽略他们,但生活总离不开他们。这一抹红是社会严密而庞大运转机器的总开关,按下去,现代生活的声音便敞亮了起来。”这样的文字很能引发人的思考,读后不禁对环卫工人心生敬意。

此外,施昱发表在《贵州日报》(2021611日)的《桃花源外是风景》,王华发表在《贵州日报》(202179日)的《笔架山下的古镇》是对地域风物的描写和地域文化的挖掘。赵开云发表在《贵州日报》(2021年2月19日)的散文《娘的味道》和陈忠燕发表在《湛江日报》(2021年11月18日)的散文《核桃》等都是对亲情的讴歌和赞美。

2021年的六盘水散文创作,势头良好,可圈可点。本次简评2021年的散文,主要以发表在省级和省级以上杂志报纸纸刊或发表在省外报纸的散文作品为主要评论对象,限于篇幅,很多作家的散文作品在这里不能一一提及,也没有条件一一展开评论。我们只能以无限崇敬和感恩的心情,对这些作家在2021年的辛勤努力和智慧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更祝愿大家在2022年取得更大的成就。

2022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大时代、大事件,必将给六盘水散文创作带来大启发、大收获,愿六盘水作家携起手来,在散文创作的巨流河里,腾跃出属于六盘水作家的时代浪花与时代光彩。




【作者简介

华,贵州盘州人,现居六盘水市钟山区,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等。现为钟山文学沙龙秘书长、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字散见于《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作家》等报纸杂志,有诗文被选入《六盘水市2018年度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阅读614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