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获奖科学家。左一为"云爆弹之父"刘吉平。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图片
编者按:
《西南文学网》于2020年12月5日发表了罗维克、罗万雄、冯平江三位作家撰写的"报告文学":《他,为了高效歼灭敌军 ——军工科学家刘吉平纪略》。引起強烈反响。从宣传方面助推了贵州师范大学化学系79级解放军学生,科学家刘吉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于2021年11月3日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现重发这篇文章以飨读者,祝贺刘吉平科学家!
刘吉平,含能材料与阻燃材料科学家。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68 年至 199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曾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提高待遇的高级工程师。1992 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2 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二〇五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995 年,人才引进到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任研究员、教授,阻燃材料研究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任。1996 年,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有“强光致盲弹之父”,“云爆弹之父”之称。是我国特有的军事战术武器科学家。
贵州省政府原副省长马文骏和科普作家罗万雄,何鹏记者等共同阅看巜西南文学网》发表的介绍科学家刘吉平的报告文学。吴明军摄
长江乳汁 哺育少年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的你气概……
当我们唱起《长江之歌》,总赞美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今天,我们就是唱着《长江之歌》,用赞美长江的激情,用歌颂长江的笔力,去采访著名軍工科学家,长江之子——刘吉平教授的。
挽起喜马拉雅山的寒峰冰川峡谷,携带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从青藏高原的沱沱河、曲麻河、通天河、扎曲、巴曲流淌至玉树市;急流成金沙江,经过丽江市的虎跳峡,到攀枝花市、宜宾市;川江奔腾往东经过江津市、重庆市到宜昌市,过武汉市、九江市;浩浩荡荡扬子江自南京市,至镇江市、扬州市,在上海市入广阔东海的万里长江。在重庆市和湖北省相联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结合部,形成面积达7.9万平方公里的“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三峡库区。
在这个面积相当于半个贵州省面积的三峡库区中部,有一个每年“云雾天气和太阳天气、云雾缭绕与太阳日照各半年”的云--阳县。1951年农历4月18日,刘吉平就诞生在云阳县江口区路阳乡头平村。土地改革时,举家搬到羊合湾的磨刀梁。爷爷是抗战结束,回乡的农民。父亲、母亲虽然也读过一些书,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舅舅郭阴明在读高中,后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海军。爷爷亲历日本鬼子侵略占领带来的战争苦难,深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获得幸福和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伟大的胜利。希望祖国各族人民永远过上幸福吉祥,和平进步的生活。因此,给降生于共和国红旗下的孙子取名叫:刘—吉(祥)—(和)平。刘吉平这个名字,同时蕴藏了将来他为夺取正义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吉祥,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元素。
1957年,刘吉平上小学啦。可是长江三峡边上云阳县的那个山哟,“对面讲话听得见,下山爬坡要半天”。就是《初中地理》课本上讲的那样:“云、贵、川地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刘吉平家住在磨刀梁,这是土改时分给刘家的山和地,去上学要下山,再爬山,再下山,再爬坡,总是日晒雨淋风吹脸的。开始是天还未亮,妈妈就背着去上学。二年级后是对面山上的一位大一点的姑姑带着去上学。放学还走在路上,天早已黑了,妈妈就站在村口的水井边,呼喊着还在五里路以外的儿子,盼望儿子刘吉平快快回家。
学校的汪佳英老师曾经参加过游击队,对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刘吉平每天走十多里山路,脚疼人累地到达学校。但走进学校,心里就获得温暖啦。毛笔成校长也当过游击队员,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充满热情,只要全校集合在操场,他都要带领全体师生高唱《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上课的时候,讲解董存瑞的故事,读黄继光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的故事。从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消灭敌人和黄继光为了自由和平堵敌人机枪口的英雄事迹,从老师讲解的课本知识中,刘吉平开始知道中国的“活字印刷、造纸、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中火炸药的用途。又从1958年12月13日,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包装車间酒精瓶破裂,酒精起火,危及烈性易爆的金属纳,向秀丽侧身卧地,阻止燃烧着的酒精继续漫延,避免了一场严重的爆炸事故,而献出年仅26岁生命的故事。刘吉平不仅知道了酒精、金属钠等易燃易爆化工产品的专有名词。还知道了董存瑞、向秀丽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
1957年,在重庆电力学校工作的父亲刘敬民被派遣到贵州,参加贵阳发电厂的建设,后来当冯厂长的秘书。1959年,建完贵阳发电厂后,又调到都匀参加都匀发电厂的建设。1960年秋天,刘吉平离开家乡到都匀市和爸爸在一起,在都匀市的庆匀村高育小学读三年级。
1960年,国家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家,影响经济项目建设的特大困难。国家实行下放干部回农村,和城市的农村人口回到农村建设的政策。1961年7月,父亲把刘吉平托付给到都匀发电厂探亲的周戚亲老师带回四川。周老师在万县高升堂小学任教,他没有时间把刘吉平直接送回老家,直到11月的一个晚上,他才抽空坐小木船把刘吉平送到云阳县,再托附给厚叶公社一个在云阳县城干挑力活的青年人。几经周折才把刘吉平带回了羊合湾,继续上路阳小学,一直读到六年级。三兄弟和妈妈、爷爷奶奶在老家勉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接着父母离婚,爸爸在都匀和同厂的电器工人谷庆益结婚。妈妈离婚后在老家病逝。爷爷奶奶带着三个孙子,日子越过越穷,穷得连2分钱一盒的火柴都买不起。1960年至1963年,是我国粮食最困难的时候,刘吉平家也不例外,祖孙五个,没吃过一顿饱饭,经常在地里摘取野菜,用火烤焉巴就吃下去了。有一次刘吉平弟兄三个在山上劳动,的确饿得不行了,看到马桑树上长着红得发紫的桑果,就从树上摘了几把吃,甜甜的非常好咽。但是,到下午收工时弟兄三个全中毒了,两个弟弟中毒严重,其中大弟弟中毒最严重,就抬到木板上等死了。这时,没有钱看病买药,只好用农村的土办法,弄来长霉的猪屎用水调稀后,把嘴巴撬开灌下去,大约5分钟就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了,就这样捡回了一条生命。还有一次,刘吉平和大弟弟两个去鸡骨梁挑煤炭买,弟兄两带了两升玉米粒,一星期挣回9角2分钱和9角8分钱。那个年代生活的确困难,想吃肉,能够在山上抓到老鼠来吃,就算有本事了。刘吉平带着两个弟弟,每天能抓到2-3只老鼠,一张老鼠皮晒干后可以卖2分钱,老鼠肉成了过年饭桌上最好的菜。
1963年,刘吉平小学毕业了,由于家里没有劳动力,12岁的刘吉平只能弃学回家当农民。十二、三岁的孩子和成年人一样插秧、收割。生产队长刘先本是一位参加过“老河口战役”抗日负伤回乡的旧军人,他指着刘吉平说到:不要你干活,你把干活的姿势站对我就给你记2分。他就这样学着干农活。奶奶因此埋怨爷爷说:“养儿不读书,如当喂头猪”。1965年,刘吉平考取路阳农业中学继续读书。
1968年,刘吉平在云阳县路阳农业中学读书,已经17岁的他看到,重庆市和云阳县的文化大革命两派斗争武斗多,听说贵州都匀那边没有武斗。他于2月20号跑到都匀找爸爸。此时,继母谷庆益生了个妹妹,热情地接纳了刘吉平,并且把刘吉平安排到都匀发电厂的打煤车间,给皮带机和生锈的护栏刷油漆。干了半个月,得两元五角工钱。
刘吉平从长江边上的云阳县第二次到贵州,我们用李白 (唐)《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歌欢迎他。
著名作家、记者罗万雄率学生两次实地采访、两次视频采访军工科学家刘吉平。邓连刚/摄
残暴美军 激怒战士
1968年3月,昆明军区征兵招枪械修理员,在都匀军分区枪械修理所工作。在新兵授书大会上,首长向受训指战员授《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和《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等。刘吉平代表新战士发言。宣誓:“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刘吉平对“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理解得较深。他想,首长们是经历抗日战争,南下解放贵州的老同志,上的第一课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同时讲到,解放军解放大西南时所付出的牺牲和代价,不亚于打淮海战役那样的代价。他想,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既然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向首长们学习,要向革命先烈学习。要像19岁的董存瑞,为了解放隆化的战斗胜利,毫不犹豫地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那样,为了人民的利益,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接着他又学习了《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决心用愚公挖山不止的艰苦奋斗精神去修理好枪械武器,用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去换取世界和平。
新训结束,部队接受了“三支两军”的任务。刘吉平下连队到月亮山某地的昆字632部队11分队。任务是搜索妄图反攻大陆、妄图颠覆我共和国政权的美蒋间谍特务,和收集美蒋飞机空投的反动宣传品。收集到的反动传单、台湾饼干、美制收音机等等,都要严格保密,不许扩散,立即上交。执行保卫祖国的任务,让刘吉平再次感悟到当解放军的重任。他说,在那山高、林密、谷深的地方执勤,一是要防御美蒋武装特务的袭击,二是要注意自己行动的安全,防止掉入洞坑、摔下悬崖和迷路岩洞中。我,是提着枪,扣着板机,默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去完成一次又一次任务的。
当时,部队还有抓生产、办农场,解决后勤粮食供给的任务。从1968年到1970年,刘吉平先后到都匀军分区独山县上司区墨寨筹洞軍垦农场,和独山县飞凤井的农场劳动。白天劳动,晚上读报,学习雷锋、王杰、刘英俊,学习英雄见行动,为了完成任务,做到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痛,有几次拉痢疾都不请假。有一次,在飞凤井的农场犁田,拉痢疾拉到裤裆里,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后,才回营房清洗解决。领导关心他,让他休息,而刘吉平笑嘻嘻地说:我们要学习大庆油田王铁人的精神,我还差得远呢!
六十年代末,枪械修理所的工作日程是,学习、工作,学习、休息,上班、下班。工作时,是对各种枪、炮零件进行制作、修理、校准。学习时是读报、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印有“机密”标志的技术业务读本。休息时是大家在一起下象棋、打扑克。特殊的学习是读《援越抗美战报》。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北部湾事件”侵略越南。派军用飞机侵入我国海南、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炸死炸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严重威胁我国安全。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支援。毛泽东主席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援越抗美战报》介绍,美軍为了找到并且轰炸我国援助越南,从越南北方到越南南方的秘密公路——胡志明小道,竟然投下落叶剂炸弹,不但对准軍事目标,还摧毁原始森林。是可忍,孰不可忍!刘吉平握紧拳头:美帝国主义太猖狂了,我们要研制出新式武器来制服他。有一份战报介绍,1965年2月至1968年1月,美军对越南北方的空袭已达10.77万次,投弹258万吨,越南北方平均每平方公里落弹16.2吨。投弹密度大大超出世界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战争。越南战争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之后,又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大规模局部战争。越南北方硝烟弥漫,越南南方战火纷飞,和我国有胞波之情、兄弟之谊的越南民族遭受空前劫难的场景映入刘吉平的脑海……
刘吉平在部队的进步,我们应该用曹植(东汉)《白马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诗句送给他。
刘吉平科学家在《贵州科学家》发行仪式上讲话。刘彻东/供稿
忍辱研究 艰苦奋斗
1970年,刘吉平开始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梅花香自苦寒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科学研究艰苦历程。走上了“激发力量拼搏研究,积累知识提高智商,上下求索不断发明”的攀登科学高峰之路。唱响了“红軍不怕远征难”,“乌蒙磅礡走泥丸”,“三軍过后尽开颜”科学之路三部曲的万里长征之歌。
业务学习时,军械助理员和技师讲解枪弹发射原理,讲枪机的击针,撞击子弹壳底部的底火药,引发弹壳中的无烟火药燃烧,瞬间气体膨胀产生力,把子弹头从枪镗中高速旋转射出去击毙敌人的物理力学、热学、材料学,和化学、数学知识。无烟火药是什么?是否与中国四大发明的火药是一回事?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刘吉平来说,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难呀!于是他反复看军械教材,来个“笨鸟多飞”,求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工间休息,别人在打扑克,他看书。晚上10点钟,熄灯号响了,他躲在被子里看书。渐渐地从军械教材中进一步深挖,知道无烟火药还有单基发射药、双基发射药的区别。对棉花脱脂硝化、甘油硝化,加上火药,生成无烟火药的知识还是“一知半解”,说不清,倒不白……。多少个夜晚,他在思考:发射药是用什么做的?怎么才能做出来?什么叫硝化棉?刘吉平当时的确是搞不懂,也看不懂。他决定带着问题去找老师请教。
他出差去省军区时,受委托去贵阳卫校看望本部队同志的一位子弟刘辉,谈起此事,他才知道这属于化学,得找化学老师学习。回到都匀,他寻访到与枪械修理所仅有一墙之隔的都匀一中,有从贵阳下放来的几位大学老师。他们是贵阳师范学院的王建国老师、蒙海桂老师,贵州大学的宠佑兰老师。他们是数学、物理、化学专业的教授啊。我为何不向老师们求教呢?但是他们下放来都匀,是被监督改造学习的臭老九,我是个军人,是不能接触他们的,更不会批准请假或公差去拜他们为师的。怎么办,怎么做?请教知识要紧。他从化学老师那里得知,硝化棉是将棉花经过脱脂后再硝化而得到的一种化学材料,“硝化”是什么?王建国老师说:就是用硝酸和硫酸组成的一种像水一样的东西,把脱脂后的棉花放进去浸泡,得到硝化棉,是一种军用炸药。刘吉平就问,这么说发射药的原料不就是棉花吗?王建国老师回答十分肯定:是的!不仅是棉花,而且是优质棉花。刘吉平惊讶了!天哪,枪弹的发射药是棉花做的?打仗就是打棉花吗?美国鬼子侵略越南,如果战争打到中国,打到云、贵、川,我们云贵川不产棉花,没有棉花,岂不是制造不出火药,就没有打击敌人的枪弹、炮弹?于是刘吉平苦苦思索,能否有什么能替代棉花制造火药?他立下决心想弄个明白。部队在晚上9:30读报结束之后,刘吉平偷偷地翻过枪械修理所的围墙请教知识去了。一次,一次,再一次不觉得,翻围墙多次后被发现了。班长问你去哪里啦,领导问是去干什么了?在枪械修理所工作,不正大光明地出去,为什么要翻围墙外出呢?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怀疑。
面对这样的怀疑,刘吉平是道不清,说不明的。他只是坚持说,我是想研究出火药代替品。枪械修理所后面的山上长着贵州山区特有的蓑草(学名叫龙须草)能不能代替棉花,生产无烟火药来?哈哈,一个初中文化的人,想造无烟枪弹火药,这不是脑筋有问题吗,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于是,从部队机关到地方机关,直至到都匀城上下,流传“都匀军分区有个刘吉平脑子失灵啦,有精神病啦”。搞无烟火药,那是科学家的事!他想搞,脑子没有问题才怪!“你看他拿些盆盆钵钵,树树草草,汤汤水水的在那里玩呢”。
自己的脑子是否失灵,自己有没有精神病,刘吉平心里明白。是的,很多时候他拿着饭盒,还不想吃饭,还在想着课题研究。旁人看来是在发呆。有时回宿舍,还在思考,走错了路,多次撞到电线杆、撞到坎子上、撞到墙上或门上。众多人显然认为他是脑子有问题啦……但是,他坚定信心:都匀蜡纸厂就利用蓑草和有韧性的构皮树纤维制造出蜡纸。垫上钢板刻字后,能够反复摩擦印刷上万次。我能不能利用蓑草纤维材料的韧性,代替棉花生产出爆发力更大的火药来?大家想想,现在的国际、国内战争形势这样紧张,万一战争打到贵州来,我们贵州省是内陆省,又不生产特种棉花,到时我们生产弹药缺少特种优质棉花原料咋办?从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国家战略需要考虑,軍分区陈春堂司令员说,让他试试看吧… …
他,利用业余时间研制,自己用津贴买实验用具。开始用电炉和瓶子、洗脸盆制取,质量不行。老师们建议改用烧杯。终于在1971年,从蓑草中提取出了纤维素。后来不断改进工艺,竟然从0.5公斤蓑草中提取了0.2公斤纤维素,并且经过硝化后可以完全燃烧。这,使刘吉平心花怒放,高兴了好多天。但他又细细琢磨,蓑草硝化后的纤维素燃烧后燃烧板能擦出黑色痕迹,而用棉花制作的火药擦不出黑色痕迹?为什么?军分区卫生科刘天才科长的儿子——刘辉在黔南州药检所工作,他帮助进行检测。结论是:纤维素纯度不高。从南京药学院大学毕业的药检所苏工程师建议:必须用高压釜,高压锅高压制取的纤维素,才能达到质量要求。接着在黔南州防疫站同志的帮助下,借给消毒用的高压釜,采用预水解法制取了符合质量标准的纤维素,其α-纤维素达98%以上,符合制造发射药用的纤维素质量。制备出高含氮量的龙须草硝化纤维素,第二步就要攻克发射药的制备,从来没有制造过无烟火药的人,能制备出火药吗?刘吉平用擀面杖、菜刀等在玻璃板上成型,切成小粒,经过多次燃烧对比,龙须草纤维素制备的发射药与用棉花制备的发射药相比,肉眼观察除外观形状不同外,其别无他样,放大镜观察也是如此。
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一样,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曲折试验,和几年间“刘吉平脑子失灵”人格的屈辱。可供实弹试验的“龙须草硝化无烟枪弹火药”生产出来啦。
刘吉平研发的“用龙须草替代棉花为原料,制造硝化纤维生产无烟火药”的成果是真的吗?有没有实用价值?会不会发生爆炸事故哟,等等。带着一大堆的质疑,开始了打靶实验。都匀军分区陈春堂司令员亲临观摩现场。刘吉平把原来配备用的枪弹的子弹头取下来,把弹壳里原有的火药倒出来,再把自己研发的火药按倒出来的重量装进去,又把子弹头装上。
砰!第一枪就把5毫米厚的钢板击穿。这是现在装备部队使用的步枪击穿钢板的标准哩。加厚一点的。砰!又把6毫米厚的钢板击穿啦。再加厚的。砰!这一枪,竟然把7毫米的钢板击穿啊。
靶场上没有赞扬声,因为很多人认为刘吉平是脑子失灵,是在瞎搞。明明修理枪械是正事,钻头觅缝地去做多余研究的事,是“吃了五谷,想六谷”。由于有这种“门缝里看人”、“坐井观天”的舆论效应,直接影响着对“靶场成功试验的评价”。不过,陈春堂司令等首长想,这击穿了7毫米钢板的事实是客观的呀。原来装备的步枪子弹只能击穿5毫米钢板,换刘吉平研制的龙须草替代棉花为原料,制造硝化纤维的无烟火药,却能够击穿了7毫米钢板。是应该把这一成果向上级报告。
1977年1月,刘吉平奉命到云南昆明。中央军委派来的朱述铨、顾茂本等专家在昆明军区国防工办接见了他。问刘吉平是做什么的,怎么做出这个东西来的。于是,叫刘吉平把带来的“龙须草硝化纤维素无烟火药”点燃来看。观察点燃的情况后,唉,他们只说了一句:啊,是这个东西。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于谦(明)《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意来评价刘吉平。
2021年9月26日,贵州省政协第十一届副主席、贵州省青年联合会第五、六届主席班程农,贵州省政协第十二届副主席、贵州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坚陪同著名科学家刘吉平在惠水县好花红叶辛书院举办的《贵州科学家》(第三卷)发行仪式上。 刘彻东/供稿
攻读化学 再创发明
1978年3月,都匀軍分区给刘吉平记了一个三等功。刘吉平的心里有数啦。不善于表达的他知道,这是组织对自己的鼓励,更是对自己更严格的考验啊。我要坚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要不断地通过小试、中试的科研产品研发的过程,批量生产出可以规模应用的“龙须草硝化纤维素无烟火药”来,才能说明自己的发明有重复性、实用性、科学性哩。
是的,枪弹、炮弹火药的制取,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的1845年,在瑞士化学家舍恩拜公开“棉花制造火药”的发明专利之后,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德国、美国、加拿大、苏联等国发明了“三酸二碱法提取木材中的纤维素制造火药”的记载,应用效果怎么样,没有报道。今天,一个中国人,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刘吉平发明了“预水解从龙须草中高效分离提纯纤维素的方法”。攻克了分离过程中纤维素结构容易损坏的难题。所提取的纤维素结构和形态无损,甲种纤维素含量达95%以上。更让人特别赞扬的是,刘吉平发明所用的原料是贵州岩溶地貌山石荒坡地中,遍地都生长的龙须草(或名蓑草)。这项軍工产品的推广使用,让人们用来扎草刷在厨房唰锅的普通材料——贵州龙须草的军事工业原料使用量扩大,又可以从另一方面把贵州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啦。
获得都匀軍分区三等功嘉奖的第二天,刘吉平奉命带着试验品到某省225厂做放大试验。试验量要达到100公斤以上,才能证明可以扩大生产。1978年11月 ,历经八个月的重复试验结束。第四机械工业部的王立副部长在大会上说:同志们,大家要多用脑子啊。贵州省军区的军械工刘吉平是真正的火药专家哩。
放大试验还需要继续进行。于是,刘吉平自己出300多元钱购买了1000公斤原料(注:当时的300多元,是刘吉平3年的津貼),从某地火车站托运到某省,再转汽車托运到225工厂。他自已只乘2.5元车票的班车到达。在225工厂,余朝刚总工程师,何俊明、李世琳主任全力支持。李世琳老师向教小学生一样地指导他分析资料,指导做小试,中试。每次使用的“发射药试验品”,都是前一天晚上送到靶场进行保温,第二天才能进行打靶试验。多次试验经过严格的仪器监测,弹药爆燃速度、枪膛压力、来复线弹道规律数据出来啦。刘吉平的发明成果终于获得科学数据认定。
1978年,为制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表彰知识界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奖励优秀研究成果,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 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会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1978年4月2日,昆明軍区科学大会在昆明市召开。4月6日,刘吉平获得全軍科技嘉奖,奖金350元。还奖励电子手表一块。第四机械工业部奖励索尼照相机一部。
1978年11月,贵州省军区新任政委贺明到任。贺明政委曾任过北京防空军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防化部的政委。所以,在北京他就知道贵州省军区刘吉平同志的情况,对刘吉平的发明就特别关注。
“那一天,我正在抢械所擦枪。突然命令我跑步到会议室去。赶到军分区党委会议室。‘报告首长!枪械修理所刘吉平奉命赶到,请指示!’黄司令员指着旁边的首长说:这是从北京刚调来省军区的贺明政委,向他报告。啊,这么大的首长。我吓得两腿发软,结结巴巴地报告。贺政委和譪地叫我坐下,并给大家说:今天的会议暂时开到这里。请你坐我的车到龙潭宾馆……”。刘吉平讲述了这次让人激动得流泪的故事。“在龙潭宾馆,贺政委请我边吃饭边谈心。我哪里敢和将军一起吃饭啊,我的心在跳,手都抖起来。我只吃了半碗,将军说,再吃一碗,我不敢也不好意思再吃。”从中午到下午一共谈了3个多小时。贺政委说:省军区奖励你1万元,你为人民解放军争了光,你为贵州省军区争了光。听了政委的指示,刘吉平当时吓得全身发抖啦。立刻站起来:报告首长,奖励我不要,是党培养了我,是部队教育我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这一切我是应该做的!我没有任何回报的要求和理由!贺政委思考了一下说,那你对组织有什么要求呢?刘吉平立即回答:报告首长,如果组织上认为我还能够继续为党、为国家作出成绩,为国防建设做出贡献,能否给我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我将学到的知识献身伟大的国防事业,为军队建设服务。贺政委说想读书?要学习,好!
接着,首长回贵阳后,省军区政治部黄大远秘书(后任安顺軍分区政委)奉命联系贵州省教育厅。刘吉平参加过1977年的高考,录取北京工业学院,因所谓的“脑子曾经有问题”,政审不合格,没有入学。在贵州省招生办找到刘吉平的高考档案后,经过多方面协调,从华东师范大学下放到贵阳师范学院化学系的罗会烈教授建议接收。经过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军区第一政委池必卿同志的秘书陈大权(后任贵州省乡镇企业局局长)办理。1979年,刘吉平到贵阳师范学院化学系读本科化学专业。
1982年,刘吉平毕业回到都匀军分区后勤部,安排去指导汽水厂生产饮用的汽水,生产当时出名的“傻子瓜子”,为部队的后勤供应创收。
1982年底,省軍区司令部军务装备处的孟庆先参谋宣布命令,刘吉平荣获昆明大军区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期间,根据战备需要,刘吉平特别研制出了专门对付敌特空降伞兵的“反空降火箭弹”。这一个发明,既先进又实用。把装备放在地面上点燃,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高度要求,冲上50米或者450米、500米的空中爆炸。炸毁炸毙敌方的空降设备及其人员。既可装备到部队使用,又可配备由民兵使用。由此,贵州省军区特别奖励6000元。
1983年8月,刘吉平调到贵州省军区文化学校,任副连级教员。
于此,我们用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赞扬刘吉平。
2021年9月26日,贵州省政协第十一届副主席、贵州省青年联合会第五、六届主席班程农,贵州省政协第十二届副主席、贵州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坚陪同著名科学家刘吉平(二排左五)在惠水县好花红叶辛书院举办的《贵州科学家》(第三卷)发行仪式上。 刘彻东/供稿
科学怪才 激励青年
1985年,中共贵州省委批准召开贵州省第五届青年联合会会议。刘吉平是贵州省青联委员。因为他的成绩非常有代表性,拟推荐他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青年联合会主席班程农就推荐刘吉平之事,赴贵州省军区协商。有首长说刘吉平在军区大院和后勤部助理员,为评价科技发明成果的事争吵过,影响不好而未推荐。但是,团省委、省青年联合会领导,以火一般的热情关心年为33岁的青年科学家刘吉平的故事在贵州、在全国传为佳话。促进了更高级别的国家研究单位对贵州科学怪才刘吉平的科学、客观认识。为刘吉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了舆论宣传。
自1978年至1985年,《青年时代》杂志的刘彻东、陶文正,《人民日报》的李新彦、潘帝都,新华通讯社的章传根、郭丕宵、杨锡玲、任用昭、石新荣、李忠将,《中国青年报》的刘国强、杨柏,《光明日报》的戴宣长,《贵州日报》的蒲维峰、黄发友、苏丹、王太师,《民族团结》杂志的杨柏,《贵阳晚报》的穆培贤,《贵州科技报》的张绍华、邓振新,《贵州工人报》的殷坤明,《贵阳文史》杂志的管远祚、王师旦等等,先后报道了“贵州科技四怪才”刘吉平、安裕国、罗万雄、谢祥林的事迹。
报道了刘吉平在被别人误解是“脑子失灵”、“不务正业”的情况下,仍然刻苦钻研,自己掏钱买设备,买原料,研究并且生产出能够更加高效歼灭敌人的“龙须草硝化纤维素无烟火药”高效弹药,后来考到贵阳师范学院化学系读书,获化学学士学位的故事。
报道了贵州省丹寨汞矿技术员安裕国,不同意苏联专家的采矿布点意见,并且把丹寨汞矿新矿点地质资料寄到国家地质部,为丹寨汞矿增采了上千吨水银汞矿,并且找到了新矿床。他却被定为“反对苏联专家”,“泄露国家地质机密”的坏份子。经新闻报道才获得平反,破格提升为工程师,选送到贵州工学院为地质系研究生。后安排到贵州科学院山地研究所,从事贵州岩溶地貌及山地科学研究的故事。
报道了地理教师罗万雄勤学苦钻、创新教学方法,跟中央电视台英语广播节目学习英语,被说成是“特务”;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带学生到野外结合地形、地貌学习,被说成是“训练学生军,想上山打游击”。因为研究地震发生、气候变迁的科学论文“三大天文现象与地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技术里的新观点》论文集发表,获得贵州省青年联合会的关心,参加1983年研究生考试,到贵州工学院地质系、贵阳师范学院地理系攻读硕士学位,调到《贵阳晚报》当科技记者的故事。
报道了黔南自治州农业局植保站的谢样林技术员。他进行高粱芒蝇研究,每天晚上必须去观察试验地里的芒蝇的生存规律,被定为“昼伏夜出”的坏分子。结果是英国《昆虫》杂志刊载论文推广,让非洲十多个国家的高粱高产,实现粮食自给。谢祥林受邀请出席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内罗毕会议之后,调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再调到贵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任所长的故事。
以刘吉平为代表的“贵州科技四怪才”的宣传,带来了贵州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科技学习、科学研究热。涌现了一批青年科学家,还召开了“贵州省青年科技大会”,成立了“贵州省青年科学家协会”。
1985年,刘吉平调军委空军航空弹药研究所。这是时任团中央书记胡锦涛提出,共青团、青年联合会要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中,做好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工作。团省委刘也强书记到团中央开会,介绍刘吉平的事迹,空軍党委提出调用的。刘吉平上火车时,唯一来送行的是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班程农。在站台上,刘吉平感动得抱着班程农主席哭起来,列车上、站台上的人们还不知道是咋回事哩。是感动,是团中央、团省委、省青联的关心、举荐感动了他。是感想,是长江源省份之一的贵州山水养育了他;特别是贵州岩溶地貌长有的龙须草(蓑草)启发了他;是他在贵州工作的曲折经历磨炼了他;是帮助他完成千百次试验的朋友、同事和专家、师长成就了他。想到那几位下放到都匀一中,是臭老九身份的大学教授冒着危险传授给他知识。刘吉平此时用“热泪盈眶”以谢天、地、亲、师、友啊。哭,这时成了他最高情感的表达。
在南京,经赵子立教授的推荐,空军军械部何鸿成部长把中央军委(1982)2号命令项目交给刘吉平完成。
1988年,刘吉平著作——《火炸药及其化学基础》,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9年12月4日,记者曹福成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位置用大字标题,报道了刘吉平用过期的废弹药生产油漆,产生100亿经济效益的新闻。接着,《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作了报道。
1989年,刘吉平获得“全国十佳青年”称号。全国3亿青年才评出十位。他们的照片挂在天安门广场的长安街上,让全国人民学习。很多解放軍指战员、大学生、军事科学爱好者,还写信、致电到《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索取学习刘吉平的资料哩。
1990年,刘吉平荣记空军团职技术干部二等功。空军司令员王海,政委朱光为他颁奖。
1991年5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曾任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开国上将,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为其颁奖。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李白(唐)《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的诗歌来评价刘吉平等各位科技专家。
攻读博士 成果辉煌
1991年11月,刘吉平荣获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颁发的“国家发明二等奖”。获奖后,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陈能宽跟刘吉平说,国家很需要你,吉平同志还是要去提高一下。1992年3月入学,到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攻读205专业博士。在××武器起爆专家薛鸿陆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弹爆炸增效课题”。并且到我国某甲试验基地,某乙试验基地参加了多次关键性试验。
1994年2月26日,《解放军报》刊载了《他解开了一道世界性难题——空军青年工程师刘吉平发明废火药综合利用技术纪事》的通讯。文章说:一条艰难而又坎坷的路,终于被刘吉平打开了。科技成果通过部级鉴定以后,总后勤部将中南地区某厂的“华光1号工程”,让刘吉平担任总设计师。在完成总体方案论证、电路设计、模型试验、工程化设计、生产图纸制定、设备设计制造等等系列工作后,刘吉平的体重竟然从62.5公斤,降至了50公斤。全国60多位院士、教授、高级工程师对刘吉平指导编制的45套,近2000张图纸的评审结论为:这项发明技术是一次世界级的重大突破。它将像中国古代火药发明一样,对世界軍工产品火药的生产产生革命性的变革。1993年5月28日,刘吉平发明的“退役单基发射药改制民用硝化棉及其利用”技术,荣获全軍科技进步一等奖。“退役单基发射药利用及其工艺”获国家发明奖。中央軍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在颁奖时,握着刘吉平的手深情地说:“你贡献很大,不简单!”据悉,这项工艺技术每年可创造1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收入。据介绍,位居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Digital 100)榜单第8位的中国移动财报显示,中国移动2017年全年营业收入7405亿元,净利润为1143亿元。从经济角度看,刘吉平的这项工艺技术每年创造1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收入,相当于在中国再创了一个全球数字经济100强企业。
1995年7月,国家人才引进刘吉平到北京理工大学,任“阻燃国家实验室”常务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3年,因研制某种新型弹药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获得“中国科学人”称号。成为经得起科学实践检验和时间检验的著名科学家。2020年,刘吉平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刘吉平又获得了“强光致盲弹之父”,“云爆弹之父”之称。“强光致盲弹”、“云爆致聋弹”这两项独特的科研成果。成为我国装备的常规武器之中,在局部战场上让敌军的眼睛和耳朵短时间内致盲、失听的无敌杀手。
长期以来,刘吉平在“材料科学”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含能材料与阻燃材料。承担86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特等奖1项。省部级重大贡献奖4项,其它科技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320余篇,论文专集1本,发明专利16项,出版著作7部。
其担任着中国防弹新材料与装备产业联盟主席,中国阻燃学会主任,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装备发展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概念弹药评价中心副主任,第四届国家生产安全专家,中国消防标准委员会委员,《爆破器材》杂志编委,《聚合物》杂志编委等。
缘此。国学大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专门题词赞赏科学家刘吉平。让我们研读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七律.长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为精神。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恢宏气势。去战胜“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千难万险。夺取“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伟大胜利!开始中国科技新的万里长征吧。
2019年12月.北京.一稿 2020年 9月.长沙.二稿
2020年 国庆.贵阳.定稿 2020年10月6日-11月6日.刘吉平审稿
编辑:陈彦文
审核:吉庆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