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卫平 || 鸡缘(七)

潘卫平
2021-04-19
来源:西南文学网



“中——大——小”当冯光华助跑到只剩下三步时,他在一旁大声提示着最后三步的步幅。送髋——扬腿——提腰、提肩——摆腿内转,动作几乎完美无缺,一米七的横竿一跃而过,当冯光华以一个屈肘屈膝动作平稳落地时,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终于打破了前几天成绩一直徘徊在一米六至一米六五的僵局。

这是一副自制的跳高支架,在两根竖起的木方上,他每隔5厘米钉一根钉子,一直钉到2.4米——这是他期望的高度,钉好后再将钉子的帽夹断,而且,他把有钉子的一面朝里,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往上跳碰着横杆时横竿落不下来,横竿则是用一根比较平滑的竹竿代替的。横竿下方的沙坑里垫的是他去县城沙发店里买的两块厚厚的大海绵垫

趁冯光华从海绵垫爬起来的时候,他又悄悄地将横竿提高了5厘米。

“不错,”他对冯光华说:“再来一遍。”

但这次冯光华没有越过横竿。起跳时,他弹得很高,但动作比较僵硬,在横竿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就开始往下落了,由于腿没向内摆,这样在下落的过程中腿就自然地碰到了横竿。

“刚才你虽然跳得很高,但动作比较僵硬,你是在想跳过横竿吗?”冯光华点了点头。

“错,”他启发说:“你是分头、腹、腿几部分越过横竿的,在横竿上方时,你应该想象我的身体很柔软”。

他找来两根树杈插在地上,又找来一根小棍担在树杈上面,用另一根小木棍往上一抛,在木棍下落的过程中将横竿碰掉了。

“你刚才但是用这种方式跳的。”他说。然后解下自己的鞋带,对折两折后,用手从横竿前提起来,从左上方绕过横竿,翻了270度后,落在横竿后面。

“确切地说,你应该呈这样一种状况绕过横竿。”他说:“好,现在,你按这种感觉再跳一遍。这时,下第二节课的钟声响了。

冯光华助跑后,一米七五的横竿一跃而过。在冯光华从海绵垫上爬起来的时候,他又悄悄地将横竿提高了5厘米后系上了鞋带。

因为是课间时间,沙坑边上已经围上了一大群学生,他们从来没见过有人能跳过这么高的地方,所以发出一片惊叹声。

“啧啧,比大人还高,一跳就过去了!”

“跳再高还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还是老师得行唦!”。

“你来看,” 他对冯光华说:“刚才我悄悄地把横竿提到了10厘米,你已经跳过了一米八零的高度。”这是他尝试的一种新的心理训练方法:在创造一个训练记录前,先不让受训者知道这个新记录,这样可以减缓受训者的压力,在创造了这个记录后,又通过特殊方法将训练记录适当夸大,使受训者增加信心。

“老师,我们想请你教我们跳。”有几个胆子大点的学生走到他跟前怯生生地说。

“你们年龄还小,先去那自己练着吧!”他指着另一个沙坑旁一副更简陋的跳高支架对他们说:“我以后再教你们。”面对这样一双双清澈、单纯的眼睛,他居然撒了谎,这使他有一种负罪感。

他来到这所学校后,体育课反而成了副科,现在,他除了负责四个班的语文、数学课外,还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所以,他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冯光华进行训练,而课余时间他是丝毫不能占用,因为这些学生回家后大都有很多农活和家务等着他们做。有一次放学后他用一副用一根木棒和两个磨盘制成的土杠铃对冯光华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增强腰腹肌力量的训练后,他父亲就让他弟弟来把他喊回家了,因为家里十来亩烤烟等着他去浇粪。

他现在心情很矛盾,在这所海拔近四千米的学校,他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确实和他在毕业论文中所推断的那样,代谢机制及机理都发生了变化,快、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都增强了,而冯光华在他们当中是比较突出的,他通过观察发现,冯光华的快肌纤维似乎更有优势,而且,小腿比例长、步幅大,因此,他给冯光华的定位是田径赛中的跳跃、短跑与跨栏。

这些优势一方面是从他们父母遗传基因中获得的,一方面是后天适应的结果,但这一切都需要一系列医学数据来论证,这对他来说根本无法办到。因为离这最近的县医院也有近三十公里。而且,即使他想尽办法把这些学生送到县医院检查还有家长是否同意和时间这些关卡,他感到,在这种条件下,他能能对冯光华进行这种,并且达到现在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对其他的学生,他没有精力、也不允许他去进行体育方面的训练。

而冯光华尽管骨龄很小,但实际年龄已经接近16岁了,如果再不结合饮食进行专业训练,很可能错过最佳训练期,但这需要专业的场地和器材。

这一切使他很焦虑。


(编辑:陈友云 审核:吉庆菊)

           

                《《上一节‍      回目录   下一节》》




阅读633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