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洪艳 ‖幸福村——让幸福更幸福

谢洪艳
2021-01-09
来源:西南文学网

在幸福村,幸福两字不只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它也不只是一个村庄的名字。在幸福人心里,它有着四重意义,既是地理名词,又是状态形容词,更象征着一种精神——幸福精神。这种精神则包含着勇于创新、克服困难、乐观豁达、分享成果。     

20191030日,黎明时分,背靠韭菜坪,面向尖山营的幸福村三组被雨雾层层包裹住。距离人户较远的半山腰上,一间活动板房的门倏然打开,屋内的灯光一下子钻入雨雾中,外面朦胧的雾气袅袅婷婷地往屋内漫去。一个身影隔着门槛伸手出去试了一下,感觉到只是毛毛细雨,用不着带雨伞,便走出屋子,跨入雨雾中,顺手地把门带上,一切又恢复了原样。这个人就是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幸福村大石头生态肉牛养殖场的创始人谢传喜,现在是养殖场的理事长。打开手机电筒,谢传喜踩着被细雨浸湿的泥巴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屋子后面的牛棚里走去。昨晚一头母牛生小牛犊难产,折腾到半夜,幸好母牛和小牛都保住了。累了一夜,其他人都还在酣睡中,谢传喜作为养牛场的原始股东,养牛场是在他手里创建并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的,就像他一手拉扯带大的孩子,他自然要比别人劳心费神许多。

穿过消毒室,谢传喜快速来到牛棚里,先去看看刚来到这个世界几小时的小牛犊。浑身嫩黄的小牛犊卧爬在干草上,呼吸均匀,睡得正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又来到另一个栏边,见昨晚生产的母牛无碍,只是很疲惫的样子,感觉到有人走近,它睁开眼睛望了一眼,又继续闭目养神。谢传喜不忍心打扰它,顺着牛棚里的人行通道走了一圈,见都没什么异常,便回宿舍里洗漱。

洗漱完毕,天已大亮。他随便扒拉了几口早饭,安排好养牛场一天的工作,便驱车往村办公室赶,今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给村里的贫困户分红。区里和镇里有领导亲临现场,区电视台记者也要来采访作报道。所以要提前赶到村里配合村干部们安排好接待工作。

从养牛场到村办公室的路程不算远,只因是山路,坡陡弯急,所以谢传喜小心谨慎地驾驶着。这条路,像一条蜿蜒曲折的人生之路,每一个经过它的人必须掌握好手中的方向,遇到坎坷减速慢行,遇到陡坡鼓足马力,驶入坦途不急不躁,方能平安顺利到达幸福的终点站。

到上午十时,细雨霏霏的天空逐渐开朗起来,躲在云层后面的太阳仿佛也想出来凑个热闹,调皮地照射在村办公楼的玻璃窗上,明晃晃的,让人觉得心里也格外亮堂。领导和媒体记者陆续到场,幸福村的46户贫困户也全部来到。谢传喜告诉我说,在幸福村分红之前,养殖场就先给大箐村的贫困户分过了。

说起分红,有人会以为这些贫困户肯定是养牛场的股东,要不咋会给他们分红啊?这样想你就错了,真正投资的股东们其实还没分过红,他们不分红不是没盈利,而是目前养牛场需要不断地发展壮大,以滚雪球的方式扩大养殖规模。给贫困户分红是谢传喜创业的初衷,相当于做公益,并且这个公益是无限期的。合作社创建之初,谢传喜就承诺过,只要幸福村大石头养殖场存在一天,大箐村和幸福村的贫困户就能分一杯羹。他说,只要锅里有,碗里就少不了,所以他要一直不停地给自己这口大锅添水加柴。而这些受益者却不知所以,接到通知说来村里领钱,还以为是政府部门又发放什么救济金了。

区里和镇里对大石头养殖场都很重视,幸福村的第一书记祝永健更是鼎力支持,幸福村委会则把这个养殖场当作是本村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毕竟,这是幸福村第一家由幸福人自己白手起家创办的而且有着示范带头作用的实体企业,在资金与土地等各方面的协调上也是倾尽全力去帮助解决。当几位领导慷慨激昂一番陈词后,在场的贫困户们才明白就里,这些或老或弱或病或残人们,在接过谢传喜亲手递给他们的红包时,一个个怀着感激之情,自发地把右手举到额头上,他们能还以他的除了这并不标准的敬礼,还有深深的一鞠躬,在他们眼里,这个身高一米六八的中年男人是那样的高大伟岸,令人敬佩。此时,这个中年汉子眼里泪光闪动,脸上带着一种农民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朴实憨厚的微笑。

其实,从2000年初开始,他便对寨子里那些失去劳动力的老弱孤残照顾有加,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比较弱势的群体,生病了买药送去,过年了买米买肉送去,即使后来那些被评为贫困户的人有党和国家关照着,他也没有因此而停下对那些人的关爱。他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不忍心看着哪一个艰难度日而无动于衷。寨子里有一个八十四岁的苗族孤寡老人罗珍妹,谢传喜去看她一次,她便哭一次。她说,我自己无儿无女,幸亏小红(谢传喜的乳名)对我像亲人一样的照顾,说着眼泪又忍不住往下掉。重度脑瘫患者谢洪南的母亲张盛兰也十分激动地说,太好了,太好了,国家对我们已经很好了,现在连这些老板也对我们这么好,希望他们顺顺利利的,多挣点。看着这些乐开花的贫困户们,谢传喜心中思绪万千,往事一幕幕在心底浮现。

谢传喜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小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他饱尝了靠天吃饭、靠地吃饭,且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辛,那段岁月同时也给了他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聪明的头脑和顽强的意志。上世纪末,整个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煤炭行业如火如荼,只要有资源的地方,便有人开采。对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幸福村,又岂能不随波逐流,当时卫校毕业出来却苦苦找不到工作的谢传喜,思来想去后,便东拼西凑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开始倒运媒碳。由于他头脑灵活,人勤快,开车技术好,不到两年,便换了一辆带翻斗的新货车。二十一世纪初,五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对国土资源加强管理,各地的煤窑纷纷关闭。谢传喜变卖货车,在家边办起了养鸡场,几年下来,也攒下了一些钱,骨子里不安分的他决心出去闯一闯。

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打拼了几年,尝尽了地远身孤之苦。2016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口号响彻全国,当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吹响,谢传喜感觉心里毛焦火辣的,一种无形的社会责任感在血液里奔腾着。他说,一个人富不叫富,要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才叫真正的富。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原君》一文所述:“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黄老这篇文章虽说是君王之道,但这种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却非常适用于经商之道、适用于脱贫攻坚的战略思想。谢传喜决心要做一个不以一己利为利,而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独享其利之人。

心里打定主意,谢传喜便放弃掉四川的事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在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过后,他心中萌生了养殖肉牛的念头。由于肉牛市场波动不大,肉牛价格且稳中有升态势,并且国家提倡山地生态畜牧养殖,且在镇域范围内种植玉米的较多,所产生的玉米秸秆周边村民用于焚烧在土地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且玉米秸秆属于饲养肉牛的主要饲草,如果养殖肉牛的话可以进一步消化镇域范围内的玉米秸秆,且肉牛产生的粪便无偿提供给农户用于种植农作物,达到了国家提倡的环保循环经济。在这诸多的优势吸引下,经过多方筹备,2016830日,谢传喜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备案成立了大石头生态肉牛养殖场”(简称养牛场”),成立了六盘水市钟山区大石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起初,养牛场成立期间仅有18头能繁母牛,一头种公牛,一头育肥牛。圈舍就在寨子中,散发出来的异味严重影响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左邻右舍纷纷上门指责,为此,谢传喜感到很苦恼。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辗转反侧中,他决定要做就做大,找一处离村寨稍远的荒僻地来建养殖场。

想法虽好,可是前面等着他的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首先是资金,其次是水、电、路,以及征用土地等等无法预知的难题。戒烟多年的谢传喜又开始一支接一支的抽了起来,2017年盛夏夜,当他摁熄手指上的最后一个烟蒂,另一簇火苗开始在他心里熊熊燃烧起来——成立合作社。心动不如行动,他不像其他很多人那样晚上想起千条路,早上起来无道路,他明白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

白天,谢传喜不仅要照看圈里那些牛的吃喝拉撒,还要抽时间到处转悠,寻找修建养殖场的地点,心目中有了合适的地方后。他便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在村寨里动员村民入股成立合作社。每到一家,他都要把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的前景作细致的描述和讲解,遭到很多人的拒绝和质疑,有些人家他甚至跑了三五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不起他的软磨硬泡,在新的养殖基地动工前,筹到了十四个资金股。为了更多人参股,当时他的计划是一百个股份,每股两万元,而且采用三变经济模式,暨:能繁母牛及育肥牛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等。最后形成了了个人资金注入+村集体与扶贫资金及银行贷款相结合等融资模式。谢传喜以不屈不挠不放弃的精神,使得万涓终成河。

资金的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还有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土地。祖祖辈辈种玉米和土豆的农民,现在突然要在地里修路、修牛圈、以及让他们把土地拿来流转改种皇竹草(牛饲料),这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谢传喜再次挨家挨户去劝说动员老百姓,他给农户们细致地分析土地流转的好处,按每年每亩500元给农户,而且还要开钱雇农户来栽种,每人每天可以挣70元,这样算下来,比农户自己种玉米土豆要划算得多。农民兄弟们心里也有一本小九九,扒拉扒拉几下,觉得可行,便也相继同意土地流转了。这样一来,方便了村里很多不能出门的剩余劳动力,既可以照顾家里,又可以挣钱添补家用。

2018年初春,万物复苏,正是春光明媚时,大石头生态肉牛养殖场在一阵鞭炮声中破土动工。

谢传喜深知前路坎坷,不敢有丝毫松懈,他放着市区内和寨子里温馨舒适的家不住,一个人扛着铺盖卷搬到牛圈旁的活动板房里住。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毫无例外,谢传喜的背后也有这样一个妻子,一个高高瘦瘦、善良、贤惠、漂亮的女人,她无条件支持他,理解他,对他从无怨言,谢传喜常年在外面打拼,妻子独自一人把一家老小照顾得很好,免了他的后顾之忧。

历经半年的艰辛,一条弯弯曲曲的路从寨子旁边延伸到离村寨两公里远的山坳里,新扩建的养殖场终于完工,只等一切设备完善就可以给寨子里的牛搬新家了。而这期间,牛圈里的牛数量一直在递增。

谢传喜说,在肉牛养殖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是肉牛疫病的防治,我们一直在学习和摸索中。还有母牛生产有时会出现难产现象,起初,我们有一头能繁母牛难产,因为缺乏相关技术人员而眼睁睁看着其死亡,事后经过全体股东反思,决定委派驻社兽医人员与威宁的一名兽医师学习相关疫病防治、防控知识,经过半年的现场教学学习,在疫病防治、防控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2018年大年初一,养殖场里又有一头能繁母牛出现难产现象,谢传喜赶紧组织人员进行急救,委派出去学习回来的兽医杨程亲自主刀,实施剖腹产手术,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最终母子平安。由于系统性的学习了兽医相关知识,避免了养殖场在对于因疫病防治不及时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发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正所谓: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唯有努力过了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在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与辛苦劳作后,2018114日,大湾镇幸福村大石头生态肉牛养殖场正式揭牌,标志着全村乃至全镇的养殖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发展至今,大石头养殖场已有能繁母牛70头,后备能繁母牛40头,育肥牛63头,合作社现在存栏牛173头。到目前,幸福村也有700亩土地用于养殖场流转,固定用工8人,临时用工每年达到4000多个工天。主要以能繁母牛养殖、犊牛、架子牛育肥、牧草种植、玉米种植及酿酒销售为一体。

由于合作社处于发展阶段,且饲养的肉牛均为能繁母牛,能繁母牛所生产的育肥牛均达不到上市的条件(能繁母牛产生的一头犊牛达到上市条件需2.5年以上)。目前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为自酿酒销售,自酿酒销售每年能产生10万元的经济收入。

幸福村驻村第一书记祝永建无不自豪地说,养牛场以前是由谢传喜带动几个养殖大户一起建成,他今年初刚驻村的时候,就同村支两委、驻村干部进行多次调研,发现养牛场是一个具有极优发展潜能的项目,大家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养牛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贫困户及周边村民积极参与。

20191224日,我再次来到大石头养殖场。老远就听到高亢嘹亮的哞叫声,声音此起彼伏,仿佛这些四条腿的生灵知道有客人到来而致欢迎词。看着栏内悠闲地或吃草或亲昵或闭目养神的一头头大黄牛,我问谢传喜,是什么样的精神能量支撑着你这样去拼啊?他说,人活着就得去拼,为自己,为家人,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趁还拼得动的时候去拼一下,不要等着拼不动了空留遗憾。这是一个企业带头人最真实也最朴实心声。

以下是采访结束后谢传喜给我的一些数据:

合作社在201991日支付第一笔分红资金5.5万元,202091日支付第二笔分红资金6.6万元,202191日支付分红资金7.7万元,该资金涉及大箐村贫困户65277人、幸福村贫困户49169人增收。下一步我们将以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增加能繁母牛的存栏量,提高育肥牛的出栏量,预计2022年能繁母牛存栏量达到300头,育肥牛出栏量达到200头以上。创造收入达到350万元以上。以白酒酿造为附属产业,注册成立白酒酿造厂,以每日出酒量180公斤计算,预计每年白酒产量达到64800公斤,经济效益达到129.6万元。以肉牛养殖为项目支撑,种植(饲草)青贮玉米1210亩,亩产青贮玉米4000公斤计算,预计青贮玉米产量达到484万公斤,按照市场价格400/吨计算,预计创造经济效益96.8万元。以肉牛养殖为项目支撑,运用肉牛产生的粪便养殖蚯蚓50亩,蚯蚓每亩产量1600市斤,按照市场价8/市斤计算,预计产生经济效益64万元。

这些数据不仅仅只是一些简单的数字,数据后面有着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它们是一种奋斗目标,更是一种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动力。让奋斗者成为更好的自己,用爱温暖那些需要温暖的人,让幸福更幸福!(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陈忠燕审核:吴洛)




作者简介:谢洪艳,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人,系钟山文学沙龙成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在《钟山文艺》《六枝文艺》《六盘水日报》《乌蒙新报》《六盘水文学》《人民文学网》《贵州作家·微刊》等发表过作品。


阅读3178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