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 直把他乡作故乡——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林金秀

王华
2020-10-25
来源:西南文学网


2018年7月1日,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在贵阳隆重举行。会议宣读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表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组织书记、优秀村第一书记和先进党组织的决定》,并为获表彰个人和集体颁奖。

彼时,约300公里外的六盘水市会议中心视频会议室,大屏幕播放着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视频直播。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林金秀胸中汹涌澎湃,有些不自然地欠了欠身子。

“大哥,你好!我是……”“我才不管你是谁,今天不把事情给我整好,我就一直把路堵着。”林金秀突然想起刚到村里去做协调工作,村民不给好脸色的情形。而今因工作出色,深得村民信任,她被亲切地称为“管事女书记”。

村子名叫海发,意为“兴旺发达”之意,原名叫“海塞”,是因为这里麻窝地带是一条深长的冲子,常年溪水长流,而冲口两山相接,沟渠狭窄,每逢山洪暴发便会堵塞成海,后来改名“海发”更符合村子的发展实际。这个村子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青林乡,是中国大地上极为普通的一个村庄。

林金秀原本是六盘水市钟山区经济信息化局的一名工作人员,2017年4月,在六盘水市聚力“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的关键时期,37岁的林金秀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到最边远、最贫困的金盆乡营盘村开展驻村工作。2017年8月因工作表现突出,她又被调任省级深度贫困村——青林乡海发村担任第一书记,踏上了新的征程。

贵州是大山的王国,山高水乏、道路不畅,岩溶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喀斯特地貌,通俗点说,就是岩石风化后形成的沙泡土。这种土壤,水大了会把地里的泥冲走,一旦有水,又很快渗透。因山多山大,耕地非但连不成片,且地表浅薄。除玉米、小麦,这种土质长不出其他庄稼。

林金秀指着路边耕地对我说:“这里,贫困的原因就是土质!”农民勤勉躬耕,一身的时间和生命都耗在这样的土地上,结果仍旧食不果腹。

走马上任,林金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全村基本情况摸了一遍。海发村是青林苗族彝族乡所辖村寨,位于六盘水市东北面55.5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3公里,辖22个村民组,共1868户6597人,面积23.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69.5亩,林地6840亩,荒山22810亩,森林覆盖率57.9%,有小Ⅱ级水库一座。村内有4种世居民族,其中有苗、回、彝等少数民族人口826户4488人,占总人口的73.1%。海发村建档立卡系统贫困户385户1368人,贫困发生率为20.73%,2017年脱贫56户244人,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数有896人。

随后,林金秀就去解决正在施工的旅游环线被堵的问题。当了解到海发村六组村民罗发义因未获得征地补偿款,在询问村干部、乡干部迟迟得不到答复后,一气之下就用大石头堵住了正在施工的旅游环线的时候。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问题处理好,要改变村民们对自己、对村委的看法。

“乡里来丈量土地时是你本人参与的吗?”虽然驻村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林金秀却早已熟谙群众工作的“套路”。

“丈量土地时我在上海打工,不在家,是我兄弟帮我登记的,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只晓得周围人都拿到钱了,而我却一直没得。”罗发义苦着脸说。

详细了解情况后,林金秀立即电话调度询问,原来是工作人员登记上报的时候疏忽,遗漏了该村民的名字。

“我把手机号码留给你,你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询问事情的进度,三天之内我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先把石头搬开嘛!”村民本性淳朴,听到自己的诉求能够得到解决,便动手将石头搬开了。三天后,林金秀如期答复了罗发义,并发放了征地补偿款。

虽然驻村时间不长,但有着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林金秀作风稳健老练,在同事眼里她是海发村当之无愧的“救火队员”。林金秀经常说:“给村民承诺了,就要守诚信,就要做到,这样村民才会信任你、支持你。”

如今,沿着海发村新修通的通组公路走去,到处可以看到村民们俯身耕种的身影,还有干净整洁的村庄。一见到一路走来的林金秀,村民们就会亲切地说“林书记来了”。

就在前年秋天,利用秋收备耕下种时机,林金秀带领村干部、驻村干部积极动员群众利用种植烤烟前的土地空闲期种植了130余亩红香蒜,用以增加村民收入。去年春天,种植的红香蒜喜获丰收,但本该高兴的村民却满脸愁容,看着地里滞销的几万斤红香蒜,大家纷纷找到林金秀,而她一句“交给我”顿时让大家焦急的心平静了下来。

说干就干,林金秀立即带着驻村工作组连日连夜奔走操劳,先后联系市广播电视台、区商粮局、西部大象超市、百盛超市等十余家单位企业,为红香蒜谋求销路。3月23日,海发村销售红香蒜的广告在六盘水广播电视台播出后,当晚就收到2000多斤订单。看着一单单的订单和忙碌的村民,林金秀自己也主动当起了采摘员、搬运工,还动员自己的丈夫当起了货运司机,滞销的5.5万斤红香蒜短短20多天就全部销售一空。

“其实当时说交给我,我心里也没底,但是向村民承诺的事,我就必须全部办到。”林金秀坚定地说。

海发村四组祝发明老人,在领到房屋搬迁补偿款存折后,却依然迟迟不肯搬离地质灾害点,老人的大儿子还三番两次跑到村委会闹,说村干部克扣了他父亲的搬迁补偿款,只发了一个空存折。

几次都没能找到对策的村干部只能向林金秀求助。在多方查阅后,林金秀发现老人的搬迁补偿款早已发放到位,但因老人把存折交给大儿子保管,后被大儿子的孩子偷偷用银联卡从取款机上将老人的搬迁补偿款取走了,这才闹了“乌龙”。

“按理说,钱发出去了,找到原因了,剩下的便是老人自己的家事,不应再由我们插手,但只要群众反映了,我们就应该管好,服务群众就是我们的责任。”在老人请求村“两委”出面协调后,林金秀没有任何迟疑。

  “老人家,你看这样行不?你把一家人召集起来,由我们出面来协调,让你的大儿子签一份还款承诺,一式五份,你和你的三个儿子、村里面各一份,我们一起来监督。”林金秀把老人的家事当作自己的事,提出了一个合理的避免激起家庭矛盾的好办法。

最终,老人采纳了林金秀的好点子。同时,老人也被林金秀的工作热情所打动,主动提出立即搬家,及时搬离了地质灾害点。

海发村八组贫困户刘和平,工作难做、脾气不好,年纪轻轻,但由于好吃懒做,是村里有名的“懒汉”。

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刘和平家的情况后,林金秀就将刘和平户列为自己的重点帮扶对象,三天两头入户做思想工作,在林金秀苦口婆心的动员下,刘和平终于有所松动。看到刘和平有了变化,林金秀立即利用区经信局的资源为刘和平联系务工工厂,并安排他到效益最好的机械厂工作。

“谢谢林书记!要不是林书记,我现在还在家里窝着呢。林书记为我考虑了这么多,我一定好好干活,争取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的生活。”正在工厂里务工的刘和平感激地说到。

“村民的小事、闲事也是我的事,把村民的事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把村民的大事小事都管好办好,村民才会信任你、喜欢你,把你当家人。”林金秀回想着这些年的工作,总结似地说着。

她说,初到村里,大家看到新来的第一书记是名女同志就愣了神。她明白,当时在大家眼里,她就是个来混日子的,吃不了农村的苦。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每次分配任务,她都是让大家先选,剩下的难啃的硬骨头就留给自己,常常是正吃着饭,一个电话说有事情,她就放下筷子走了。渐渐地,大家对她的看法有了改观,“一个女书记,干起工作来一点也不输我们这些男同志。”村党支部书记李光文赞着大拇指说到。

驻村中,林金秀爽朗、热情、乐于助人、易于接触的性格使得她很快就被村民们接纳了。村民们信任他,鸡毛蒜皮的事都要找他处理,很快她就成了村民们的知心人、调解员、及时雨。在他们眼里,林金秀有办法、思路多、见识广、懂得多,是值得他们信任的好书记。“群众们信任我,我就得尽心尽力为他们做好事,虽然有过一些无奈的经历,但庆幸结果都是好的,大家都在慢慢地改变,我也同大家一起慢慢成长。”

林金秀把海发村当作自己的家,将村组干部当作自己的家人。为了带好这一家子,她当起“包公”,执掌考勤纪律,带头早起、带头加班;她将办公地点搬到一楼大厅,让老百姓一进门就能办事;她积极协调“娘家”区经信局为村里添置办公设备,改善办公环境;她主动对接“组组通”公路建设、路灯亮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修通了海发村连接外界的通道、美化了海发村的环境;她全力推进扶贫产业发展,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村社合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她牵头制定干部包组制度,在为每一名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压担子、压责任的同时,自己主动承担起贫困程度最深、工作最难开展、情况最复杂的村民小组包保工作……

村里的男同志看到一名女同志工作干得比他们还好,也有了“脾气”,誓要与林金秀比个高低,大家越干越有劲,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也逐渐强起来。

说起自己真正的家事,坚强的林金秀却红了眼睛。2017年,林金秀的公公和大哥相继因病去世,林金秀却因工作原因没能在亲人离世前再看一眼、听一句、道一声,让她产生了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坚强的林金秀没有被生活上的悲痛所压倒,在丈夫和儿子的支持下,她迅速将悲伤藏于心底,化悲痛为力量,将全部的精力和感情倾注进海发村。

做实事,不虚度驻村的每一天,这是林金秀时常放在嘴边的话语。为了让村民们能够早日脱贫,林金秀完全将自己沉入海发村,用心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用情解决群众的大事小情。在林金秀的感染下,大家的脱贫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切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两年多来,在林金秀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海发村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昔日破旧的土墙房靓化了,老百姓落后的生活习惯悄然发生改变,还发展了黑山羊养殖、牧草种植等多种产业,幸福生活的新希望在向他们招手,而今她驻村扶贫的水城县已被列入了2019年拟脱贫摘帽县。

2020这个非同寻常的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这位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又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海发村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我是第一书记,我不上谁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接到疫情通知,林金秀同志一边收集、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防护防控知识,一边叮咛即将高考的儿子专心备考。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她便匆忙收拾行李火急火燎赶往海发村。

一到村里,她就紧急部署,召开村委紧急会议,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并做到工作不延误,她通过微信群、微信视频会等方式传达学习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培训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应如何有效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根据到岗到位工作人员,合理调配力量,责任到人,分片分组进行全面排查,分各路段进行全面监管。她按照上级要求,规范队伍,全体人员统一佩戴口罩、红袖标,携带小喇叭,党员同志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形成四片护寨队,成立22组护寨护组小分队,进行全面摸排。她带领驻村干部与村支两委对全村22个村民组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共计排查1358户 6302人。为了准确及时掌握情况,她在前期摸排时,就科学建立了精准的人口信息台账、基础台账、二级台账、重点对象台账、密切接触台账,所有台账清晰明了。每家每户每口人,从哪儿来,何时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每个细节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做到心中有数。经过四轮深度排查,共排查出湖北武汉往来人员11人、密切接触人员38人,重点监测人员49人。针对重点监测的49人妥善安排自主居家隔离14日,安排人员密切关注居家观察人员,每日2次监测体温,详细记录身体状况,及时疏导心理情绪,有针对性地解决居家观察人员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居家观察。她白天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晚上和村支两委干部一日一研判分析全村疫情,她在最短时间内,摸清海发村全村人口流动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要出门、戴口罩、不串门、不聚集、勤洗手、常通风、拒野味、不恐慌……”在入户摸排的同时组织工作人员用小喇叭循环播报宣传语,宣传广播响遍全村全寨,宣传单送达村组家家入户。为让苗族同胞也详细了解疫情防护知识,做好自我防护,她请苗族同胞用苗语录制了宣传语进寨宣传。她带领大家组组走到,小喇叭也一路响起,她将宣传单张贴到家家户户门口,有的人听不懂文字语言,她深入浅出转换成当地语本地话告知村民农户。她不顾安危进组串户,对居住边远分散的村民、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众,不厌其烦地面对面细心教授防控知识,真正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在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宣传下,不管是汉族同胞,还是苗族同胞都体会到了她这个“不讲感情”的大嗓门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也明白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她的“禁足令”是为了他们好,老百姓自我防护和保护家人的意识得到极大提高,知道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对于村里要进行婚丧嫁娶、聚餐聚会的村民,她们提前介入,提前动员,做好沟通和交流,减少一场又一场的人员聚集活动,对于赶集市、宗教会提前摸排,加强上级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村民她耐心解释解答,并对少部分不稳定人群进行专人追踪、每日电话询问,平稳各组村民情绪,对于疑似聚集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在她的感召和动员下56名村民、7名大学生主动申请加入护组、宣传、卡点等值班工作中,帮助劝导农户不串门、不聚会、不办酒席,23户农户主动取消酒席办理。截止目前,全村未发生一例疫情。

疫情来袭,她坚守护初心、牢记使命,为一方民,守一方土。她用一个女人的柔弱之肩坚决扛起了海发村疫情防控的千斤重担,她用一个第一书记的洪荒之力保护了海发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她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一路走来,林金秀匍匐过、昂首阔步过、踽踽独行过,从一条逼仄的小路,走到了宽阔的大道上来,从风里雨里,一路走到了霞光万丈的明媚里……

(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陈忠燕审核:吴洛)




王 华,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为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钟山文学沙龙秘书长等。





阅读1079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