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醒来,从单位位于达萨街的宿舍楼出发,我步行去上班,路线是嘉绒大酒店背后的梭磨河畔。
高原午后的阳光炙热如火,我撑起遮阳伞,在明晃晃的日光下笃定前行。人与伞构成的一团移动的阴影,在白花花的路面上缓缓推移。尽管打着伞,后背仍能感到如麦芒刺扎般的灼热,连伞盖都仿佛被晒得滚烫,滋滋作响。正如歌曲《我的马尔康》所唱:“马尔康,火苗旺盛的地方;马尔康,离天最近的地方。”
我边走边看那夏日里曾恣肆汹涌、浊浪排空的梭磨河,如今已变得清瘦澄澈。她一路欢歌,哗哗作响,翻涌着湖蓝与雪白交织的耀眼浪花,奔流向西。我的思绪也随之飞扬,伴着舒缓的脚步,回味过往。
2022年10月我由内地调此工作,无论冰天雪地,还是秋雨绵绵,抑或狂风大雨,我每天上班都行走在梭磨河畔,情感别样真切。三年了,我几乎可以闭住眼睛前行,今天看到的河畔,我的心情有如秋阳灿烂。只见婆陵甲萨山头的太阳斜射过来,把河边的栏杆投下清晰的影子,像一幅长长的、镂空的剪纸,被三道粗阔的墨线拉向前方,我一步一步地丈量,一点一点地遐想,一个一个地体会。
走路真好,同事们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也有员工对我不理解,当领导的都配有专车,何至于如此辛劳。我心里暗自一笑,现在哪里来的专车哦,有时赶时间,让师傅跑一趟也不是不可?我算是找个理由吧,那就是走出舒适圈,让自己保持自绵阳就上班走路的良好习惯,自己回家煮饭的习惯、自己爱好写作的习惯。我记得,在这段河畔行走,产生过我诙谐的诗歌:“一人独行河边,到处不见人烟。突然垃圾车过,闻到一股油烟。”这种畅达赢得安徽省联社朋友在微信圈一个笑脸;突发灵感,有了《画意流年》文章的构思;也在深秋看到婆陵甲萨山头那惊艳的彩林,写下《婆陵甲萨那彩林》《清清梭磨河》在《阿坝日报》发表,我对彩林、河水极尽文采,也写不尽高原那美的神韵与灵魂。
过了藏乡金樽的弥久希卡酒店,为躲避太阳,我便从婆陵甲萨吊桥走过,站立桥中央,俯瞰壶口水流,梭磨河水如一条脱缰的野马,呼啸奔涌,锐不可当,彰显着自然的力量。葳蕤的柳荫遮住桥头和水流的身影,我穿行在柳荫下的木栈道,看到两只麻雀鸣翠柳,一排绿柳舞翩跹,实在是美好的景致,也应景我此时的心情。
走过婆陵甲萨遗址公园,武警医院门口的河畔已经焕然一新,铺上崭新的地面砖,几位藏族大娘正在阴凉处打扑克牌,往前靠街是一片茶园,密密麻麻的人都坐在茶园或玩牌或聊天或耍手机或小憩,个个惬意不已,笑声阵阵,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电影《731》,日本恶魔那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兽行,浮现于眼前,我悲愤之时真正感慨,现在生为华夏人真的好幸福,适逢祖国强大,军力强盛,活在太平日子里真的万幸。回想我每天走点路,这哪里算辛苦,完全是怡然自乐啊!
走近岷山饭店段,看到一座铁索吊桥横卧在河面,宽阔的河床上,河水发出低吟声,像一个极尽风情、优雅知性的女人,缓缓地走过你眼前。索桥由几根巨大的钢缆,凭借桥头耸立的碉柱支撑,那碉好像设立的关卡,让我想起梭磨河名字的来历。去年,省上主要领导调研,在酒店吃早餐时看到这条河突然发问,这是什么河,答梭磨河;为什么叫梭磨河,答藏语中关卡很多叫梭磨,这河自上而下很多关卡,所以叫梭磨河。领导露出满意的神情。看来,到每个地方应该多了解此地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好接受领导不经意的考试。
过了马中,眼前一亮,前边一段护坡已经被修复打造,高超的画家们在坡面画上精美的图画。首先看到的是一幢幢具有藏民族风情的楼房、民宿矗立在青山绿地之间,玻璃窗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淡蓝的光;往前护坡宽阔处,画面更是构思精巧,上层是湿地风光,一泓湖水蜿蜒飘荡,中层是九寨瀑布,一排排银练竞相飞流,气势磅礴,下层是黄龙五彩池,层层叠叠的海子展示出绝美的人间瑶池,画面五彩斑斓,真如上帝打翻了调色盘。再往前走,便是夏天草地,格桑花开灿烂,绿色草甸上牦牛悠闲,葱茏山间,熊猫打滚,猴子抱团,一派自然和谐景观。画面还有汶川遗址、西索民居、冰川雪山、农区梯田等藏区风光,我行走旁边,若置仙境,目不暇接。蓦然“马尔康”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一个嘉绒卓玛的头像吸引着我,那姑娘侧脸相迎,民族服饰漂亮至极,精美头饰下那张微笑的脸五官轮廓分明,两只眼睛格外清朗有神,含情脉脉地看着我,那张殷红的嘴似乎想要接吻,让人想象连绵、神清气爽,精神抖擞。
走过绘画风景长廊向上望,一幅巨大的红色标语展现眼前:“讲政治,惠民生,抓发展,保安全,全力推进阿坝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我倍感自豪,作为阿坝农商银行的一员,有机会在阿坝民族地区工作,既是一种磨砺,也是一段阅历,能为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也无怨无悔。
行走了30分钟,遐思了30分钟,离州农商行最多5分钟的行程了,我按下思绪暂停键,反复组合、咀嚼心中的文字,走过佳缘桥便有了眉目,在国庆佳节到来之际,留下些许美好文字——《河畔遐思》。
作者简介:蒲天国,四川通江人,字劲松,号广水洞人,现为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乡村作家;原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四川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先后有诗歌、散文、小说、杂文、通讯、调研文章数百万字在《工人日报》《中国金融》《金融博览》《四川日报》《金融文坛》《中国农村金融》《中国金融工运》等发表。
(编辑审核:任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