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爷爷的故事
爷爷是清朝末期(光绪年间)的农民。我从未见过我爷爷,只是听我父亲给我讲了一些他的故事。
爷爷身材高大,大约两米,身穿清朝时代的农民服装,扎着辫子,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子,种田种地村里没人能超过他。有一年秋天,稻香四溢,丰收在望。黄昏时,爷爷沿着村里河边,在自己的田埂上巡逻。附近村里有两个游手好闲的青年,看见爷爷稻田的谷子谷粒饱满,成熟诱人,就起了偷割稻谷的歹念。那天他俩拿着镰刀,在爷爷稻田偷割稻谷的时候,正巧被爷爷发现了。爷爷大吼一声,他们立即被吓呆了,想跑都跑不动、来不及了。爷爷上前把他俩抓住,左手将其中一个的头发辫子提起提着走,右手胳膀将另一个夹在腰里夹着走,走了几里路,硬是把两个小偷带回了村里。两个小偷在村里,当着村民的面乖乖地签字画押,保证下次再不敢犯了,爷爷才叫他们滚回去……
爷爷穿的鞋特别大,在市场上买不到,每年奶奶都要亲自给他做几双特大的鞋。我曾听奶奶说 :“我家男人,一顿饭能吃一只鸡,要放一勺盐巴。满崽,你要多吃盐巴,吃盐巴才有力气,你爷爷就是爱吃盐巴,力气蛮大。”
有一天爷爷种田回家,突然叫肚子痛。那年我父亲才八岁,正在上学。爷爷一回家就躺在床上直叫肚子痛,奶奶就出去找土医生 。 还 没 有 等 土 医 生 进 门 , 爷 爷 就 离 开 了 人 世 。 父 亲 告 诉 我 说 :
“你爷爷是得了急性阑尾炎,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差,没法动手术 ,你爷爷就去世了……”
爷爷的丧礼很隆重。他的棺材制作时费了很大的功夫。因为他的身材高大,不好买到一般的寿木。无奈,奶奶卖了一块田,在城里买了特别的木材制作了一口特大号的棺木,请人抬到村里,才将他安葬。
奶奶把为他做的特大号鞋留着,做纪念。我没有看见过那双鞋,也没有看见过爷爷的遗像。
二、“汉奸”智救全村 “连胜阴兵”护全村
据《桂阳县志》记载 :“民国 34 年 1 月 19 日,一股日军侵入桂阳县境,原布防于该地的国军新二师不战而退。日军到清和圩时 ,奸淫掳掠,屠杀手无寸铁的村民,并用其血在屠案上写上 :“吃的是中国鸡,睡的是中国妻,杀的是中国蠢东西。”等侮辱中国人的标语。日军将乡民叶某杀在圩场货亭后,还将其尸体砍成数段摆在屠案上,旁插一块用血写上“要猪不要人”的木牌。”
日本鬼子的暴行及日本鬼子就要打进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地界村。全村人吓得不敢再呆在村里,纷纷逃向村后面的荒山野岭里的一个大洞躲避。妇女们听说日本鬼子一抓到女的就糟蹋,都用锅底黑灰抹黑脸。一个个都象花猫,相互都不认识。
我三伯用扁担挑着两个篓筐,一边装着些吃穿用的简单的东西,另一边则把才五岁的我父亲放在箩筐里。他飞快地跟着村民把父亲挑到村后荒山野岭的一个大洞里。大洞周围全是些灌木杂草、竹林,繁茂的植物将大洞掩护得严严实实。全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被迫集中躲在这个唯一能藏身的大洞里,只有一两个青壮年站在洞外站岗放哨。
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婴儿也被脸抹着黑灰的母亲紧抱在怀里。为了不让她哭出声来,她母亲一直用奶头将她的小嘴堵着。时间太长,婴儿受不了,突然发出哭叫声。“快,快…别让她哭,要是日本鬼子听到哭声,找到洞口,全村人就完了……”一个村民提醒着,她母亲也吓得直哆嗦,急忙将奶头紧紧地塞进婴儿的嘴里。婴儿的哭声停止了。全村人安全了……
日本鬼子进村后找不到一个人,他们就疯狂地搜山,想寻找到村民,让他们交出粮食及藏好的猪、牛、羊……村里有个以牛相依为命的男人,实在舍不得他的牛,就把牛往另一山头赶。牛走得很慢,他边打边赶,牛不时发出叫声。他和牛清晰地出现在日本鬼子的视野里。
有一个日本兵发现了他和牛,用下蹲式瞄准点射,一枪击中了他的后背心,他立即倒地死去。他躺的地方,满地都是血。日本兵高兴地上前牵走了他的牛。躲在山洞里的村民听到枪声后,吓得不敢出声,更不敢随便走出山洞回村。
日本人继续搜寻。这时却来了一个日本兵,对搜山的鬼子叽里咕噜说了一阵,日本兵便下山了。原来是另一队日本鬼子进村后,惊奇地发现有一家门上写着日文 :“我们是良民,欢迎日本朋友。”日本鬼子看后高兴地放弃了烧杀,千方百计地寻找这位略懂日语的村民。这位“汉奸”用日文智救了全村,日本鬼子很快撤离了地界村,村里的房屋并没有被烧毁。可据 《桂阳县志》 记载 :“……日军犯境的 9 个月中,全县有128 间房屋被烧毁,96 人遭杀害,271 名妇女 (内有少女和老妪)被强奸,其中 37 人致死,3827 户遭掳掠,经济损失难以计数。”
有人看见日本鬼子撤离时天空中的云好像千军万马,就迷信地说 : 这 是 徐 连 胜 的 阴 兵 在 保 护 着 全 村 , 让 全 村 逃 过 兵 灾 这 一 劫
难。”
我曾站在村里看山岭。地界村对面远处就是闻名的畸田岭。山岭上,当天气晴朗时,白云、青云密布,形态万千,的确有像千军万马的云朵。
徐连胜是桂阳地界村民国护法的名将。他的故事已载入中华史册,但“徐连胜阴兵护全村”的说法纯属迷信。我思索着“汉奸”智救全村、“连胜阴兵护全村”说法,探索日本鬼子撤离地界村的历史之谜,发现“汉奸”写日文救全村可能只是间接原因 ,“阴兵护村”纯属子虚乌有。当时全国抗日形式突变,有千千万万中华民族抗日英雄的壮举,“日军顾虑县城不可守,
撤退至全义、七里桥一带驻扎”,才是迫使日军撤离地界村的真正原因。
三、斗地主,挖出一大鼎锅金银财宝
父亲带我来到新塘村。新塘有位地主,极其富有,周围几十里的田地都是他家的。他把田地租给雇农、长工……每年过年前他都要收好多地租,谁不交租就不再让谁租种田土地,就像电影《泥塑收租院》里的大地主刘文彩,过着靠剥削他人为生的寄生虫似的生活。父亲指着连着一片的豪华宅子说 :“他家一家才几口人就要住这么多豪华的屋子。”我看着父亲所指的豪宅,只见连着的几栋两层楼的房屋,都是青墙红瓦,屋檐、木窗雕龙刻凤,雕工十分精致。父亲指着他家门前的两根青石柱子说 :“这是专供拴马用的柱子。”我看了看这笔直的桩子,简直和北京故宫皇帝拴马用的柱子一模一样。父亲看后感叹地说 :“这比徐连胜的宅子还要气派!”我见过徐连胜家的官厅,虽然当时在地界村无人能比,可在这豪宅面前简直要逊色许多。
参观完正屋后,父亲带我来到地主家的一间杂屋。杂屋很小 ,大约只有十多平方米,也是青墙红瓦。父亲告诉我说 :“当年斗地主时,他得知要没收他家的家产,于是就收拾好家里的金银财宝 ,用一个大鼎锅装满。晚上天黑乘人不注意时,来到这间杂屋,挖个坑埋好。农会同志斗他、清算他家财产时发现财不符实,就叫人严加拷打,才说出了埋财宝的地方。他带领农会的同志来到这间杂坑埋好。农会同志斗他、清算他家财产时发现财不符实,就叫人严加拷打,才说出了埋财宝的地方。他带领农会的同志来到这间杂屋,指出了埋宝的地点。农会同志根据他的指认,挖出了满满的一大鼎锅金银财宝……”
听了父亲的叙述,我再仔细瞧看了这间藏宝的杂屋,地上已被填平,看不到被挖过的痕迹,屋顶已破烂不堪。我想越是不起眼的地方越是神奇,怪不得狡猾的地主会想到把金银财宝埋藏在这里。我不禁在心里想 :“现在其他地方是不是还会有地主不愿说出的埋藏深远不为人知的财宝呢?”
四、名将徐连胜
据 《桂阳县志》 记载:徐连胜 (1881—1918),字名渊、远运,号捷卿,桂阳县太和乡地界人。19 岁时在广东参军,宣统元年(1909 年) 升为管带兼哨官,两年后任广东新兵巡防营长。当时陈烔明、邓铿领导的中华革命军东江第一军进军惠州,徐名渊就与洪北联合参加循城起义,与清军作战,连战连胜,因此得到一个“连胜”的名字,并且因为军功升为第五标统,补陆军上校。民国 2 年 7 月,广东宣布独立,徐连胜随邓铿赴三水作战,讨伐袁世凯军队。8 月,讨伐袁军失败,邓铿被通缉,徐连胜率部退到增城,民国 3 年被龙济光收编,任增城防军统领。民国 4 年在邓铿的策划下率两个营起义。邓铿任中华革命军东江总司令时,徐连胜为第一旅旅长。民国 5 年调任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6 月,袁世凯死后,因与广东省长朱庆渊政见不合辞职返乡。
民国 6 年,徐连胜奉孙中山急电返粤,任护法军游击司令,并在广州司后街库坊与孙中山、宋庆龄合影留念。民国 7 年,受命为粤军警备司令,领少将军衔。6 月,援闽粤军初战顺利,后敌军增援,攻势受挫。徐连胜率部星夜驰援洪北麟,很快突破敌陆,连克闽西南 20 余县。后来,徐连胜在攻永定战斗中中弹殉职,死时才 38 岁。邓铿上书孙中山 :“今捷卿因克复永定阵亡,失此良将,非仅粤军人不幸,本党亦失一健将也。”孙中闻耗,痛惜不已,特派人员护送遗体回乡。
当时桂阳人很迷信,不允许抬死人经过县城,但他是唯一一个允许抬遗体经过县城返回家乡太和乡的人。
徐连胜殉职后,家人将他的遗体安葬在荷叶鉴塘村蒋家后山 ,并刻石立碑。国民政府拨抚恤金一万银元,以后每月发三百元给其家属抚恤。他家人用这些钱在地界村修建了一栋很豪华的房子,村民们叫它官厅,并将政府颁给徐连胜的“少将第”镀金匾悬在堂屋。
我母亲很小的时候,经常去官厅玩。当她看见堂屋里神龛上供奉着一个身着军装、流血满面的遗像时,吓得直躲在我外婆身边 ,从此不敢去官厅玩耍。
我去荷叶时,听说蒋家后山徐连胜的墓已经被盗。盗墓贼挖翻了石碑,将他的棺木打开,想寻找其随葬值钱的物品,却没有多少收获。他家的“少将第”金匾在特殊时期中被毁,下落不明。
徐连胜的妻子刘淑卿在其夫生前好友李济深、蔡廷锴等倡导和支持下,从香港回桂阳创办了捷卿中学,其子广麟在广东坪石、广州也创办了连胜中学、名渊中学。
捷卿中学当时是私塾。我母亲给我讲过,她读私塾时,私塾老师用戒尺打学生板子的情景,也谈到“勾红屁股”的情况。“勾红屁股”指的是每年私塾先生用红纸将学生成绩公布,在最后一名学生的名字上打个红勾,学生们都叫做“勾红屁股”………
作者简介: 张克文 1966 年 10 月 18 日生,祖籍湖南桂阳人。1991 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中文系。著有《三味剧集》、《梦境之歌》等著作。
(编辑审核:赵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