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经历过脱贫攻坚的酸甜苦辣,是真的无法体会到那种日子的艰难。脱贫攻坚刚结束,继而乡村振兴工作又在祖国大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庆幸,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中来,在此工作中,庆幸认识了一批又一批朴实苦干的人。大勇哥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印象中,大勇哥是一个真实的人。他与我一般年纪,长我月份,却在此年纪承担了不一样的角色使命,令我心甘情愿称他为“大勇哥”。有的人,上了年纪,仍然还是保留孩子的稚嫩和幼稚,有的人,还未体会到孩童的乐趣,却匆匆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赶上了“中年人”的沧桑。他是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是“乡村振兴工作项目办”的负责人,是一位七十多岁老婆婆的孙子,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也是我的“老师”。
还没深入接触大勇哥的时候,只是在工作上有所交集,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叫他大勇哥。闲聊几句,得知在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将紧紧跟随他的步伐,大搞产业项目。当我自报家门的时候,他早就熟悉我的名字,毕竟我们是同一届的校友,热爱篮球。这样一来,我们就亲近了许多,不再有那么多的拘谨,至少不像上下级那般。
当步入工作正轨,看到大家忙碌、加班,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勇哥也没安排什么具体的工作,只是叫我先熟悉工作环境。该打卡上班就打卡上班,该吃饭便吃饭,该下班就下班,其中感受到上班的“轻松”“愉悦”“幸福”,也逐渐感受到一些不适。把一个人流放时间久了,这个人就会荒废。况且我是一个不干点事就浑身不自在的人。于是我开始主动学习乡村振兴工作的相关文件,规定,要求等,也从打扫办公室的卫生开始,逐渐找点成就感。但是每次看到大勇哥忙得团团转的时候,我很想为他分担一些,但我却无能为力,确实不懂,更帮不上什么忙,只会越帮越忙。我就从他的工作中“察言观色”明白一些事理。
有时候他分身乏术,实在没办法,也会带上我到项目施工现场看看,我的角色就是为他们拍些像样点的照片,发到工作群,作为工作的实证,更是作为项目资料留存。由于工作越来越繁杂,任务越来越重,或许时间也越来越紧,他开始安排我做一些项目资料,完善手续资料,报账资料,跑腿协调等,在他不算忙的时候,他也会细心指导我,每一项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必须完成什么。我也知道目前的工作状况,时间紧任务重,问题多,客观因素影响大。
之后陆陆续续的各样检查纷至沓来,每一样检查都会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慢慢地,我逐渐意识到,我与他成为了一条线上的蚂蚱。中午的午休没有了,接连几个周末也没有了,休息成为了一种奢望,加班成为常态。但是工作上,确实上手了不少,有些成就感。
在他的指导下,逐渐熟悉工作环境,熟悉项目流程,资料的归档等。内心也开始有一份成就感。每天他仍然是电话不断,办公室,他忙里进又忙里出,他接待上级检查的各类领导,他接待监理工程师、设计工程师、测绘专家、施工方,他“周旋”于民众之间的各类纠纷;办公室外,跟随他奔跑在麻尾天地之间,田间地头,土坡,沟坎,山路,无论天晴下雨,我总是跟在他的身后,看着他宽广厚实的脊背。我跟随他的步伐,似乎看到国家政策在麻尾落地生根,看到产业项目逐渐开花结果,看到麻尾乡村振兴,一派欣欣向荣。
但是他也总是被骂。同事骂他不勤快,工作资料堆得一塌糊涂,像山一样,也很少收拾办公室卫生,我是该帮帮他了,于是把相关资料整理分类归放,堆放于墙角处,把零碎作废的资料清理销毁;把办公室的卫生彻底打扫,把他办公桌上的资料简单整理,擦拭桌面,上了厚厚一层灰尘的电脑......骂他不会照顾孩子,不会生活,从同事的唠叨中,得知,原来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个七十多岁老婆婆的孙子,他除了做好工作,每天还要做饭给家人吃,三个孩子的冷暖,这是一阵心酸。
我想偷偷给他带些早餐,不然他老是啃馒头......领导骂他的工作做不好,工程进度慢,他作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做项目资料,做项目对接,做项目调解,做产业规划设计,做高标准农田,做报账、做迎检,做矛盾纠纷调解......有时候他一个人必须应对一帮人,有时候他必须同时应对一帮人,有时候我看得心疼。有时候他也会低声倾诉,有时候他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第三次了,每次跟他外出处理项目施工问题,中午都要到三点以后才能吃上饭,有一次甚至到了三点半,我饿得心慌,身体不适,碰到一处村寨小卖铺,匆匆买瓶营养快线充饥。这样的经历,让我后怕,下次必须随身携带干粮。从董岭匆匆赶回来,中午来不及吃口饭,买了个馒头就匆匆赶往独山开会......
大勇哥,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代名词。他幽默风趣的一面并不会影响他憨厚老实且善良的形象,同样的,他老实人的形象却也不会影响他与那些“奸商”周旋。
他是个实在人,热心助人,朴实无华的外表和内心,处处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躬身践行使命初心,为维护政府形象,他必须高大雄伟,为深入群众,推进工作,他甘愿做一个仆人。此刻,我也才明白,大勇哥为什么如此“大”,为什么如此“勇”,也为何值得人们称颂为“哥”。
乡村振兴工作下,我甘愿称他一辈子的“大勇哥”。值得学习,值得称赞。故事,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撰写,而是打动我心了,必须写,不得不写,不写下来,良心不安。
我对他有一种期望,保重身体,生活舒心,工作顺心,家庭祥和,有个不忙碌的周末,多陪陪孩子,闲下来的时候,狠狠抽他几根蓝黄,玩两把久违的王者荣耀。
作者简介:莫朝县,笔名,莫清风,苗族,90后,贵州独山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歌学会会员,黔南州作家协会会员,独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文学网现代诗编辑,主编《草风文学》,执行主编独山县作家文化阵地《毋敛夜读》,2020年出版个人诗集《草风》,2025年出版诗集《高原回响》。诗观:诗写人生,风景无限!爱好文学、摄影、运动等。
(编辑审核:陈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