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娅||《情义写春秋,妙笔著华章》——读江跃华散文集《六广河琐忆》有感

刘红娅
2025-09-17
来源:西南文学网


与江跃华老师结缘于贵州省散文学会。因常有机会一同参加会议和采风活动,我逐渐熟悉其为人与为文。读其人,品其文,我深深感到:江老师不仅是一位胸怀大爱、重情重义的写作者,更是一位妙笔生花、佳作纷呈的高产作家。

江老师自二十余岁便开始发表作品。由于爱好写作,他历经几次文字岗位的调任,最终成为自由撰稿人。四十余年来,他始终未曾停笔。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各级报刊发表的新闻、通讯类作品已逾六千篇,获奖百余次。可谓硕果累累。

更为难得的是,他自五十岁出版首部文集《耀华文集》后,近十多年间又连续推出四部专著,真正践行了“生命不止,创作不息”的文学信念。江老师的高产并非偶然。读完他的新书《六广河琐忆》之后,我进一步感悟到他创作源泉之丰沛,与他重情重义的品性,笔耕不辍的精神,丰富多彩的生活,密不可分。



一、情之所系,文有所归

江老师是一位感情充沛的歌者。他的多篇散文都饱含着对故土与亲友的挚爱深情。《六广河琐忆》以一条河为线索,串起一生的记忆与眷恋,笔调质朴、情感深沉,如河水般涓涓长流。此外,《神奇秀丽猫跳河》《岩鹰湖散记》《故乡水井》《故乡野葱》《修文龙灯记忆》《文化名城修文溯源》《难忘“过年”那些事》《挚爱故乡》等篇章,无论写景、状物、叙事,字里行间皆流淌着醇厚绵长的乡土情思。

他写亲情,也很感人。《缅怀母亲》一文语言平实,却细腻勾勒出一位勤劳慈祥的母亲形象,字字句句浸透着他对养育之恩的深切追思与感念。

他重友情、师生情,笔下人物鲜活真切,情意深长。《博学睿智赞老庚》《刘帮举印象》写出了他对朋友的真诚欣赏和由衷赞美,《我的四位语文老师》则流露出对恩师的敬重与感激。其文字如讲故事,不见浮华,唯有诚恳,映照出他待人处世中的坦荡与温情。




二、义之所向,书写时代

江老师是一位心怀大义的作家。他的散文以“情”为底色,却并不局限于小我抒情,更有一份关切现实、讴歌家国的大义与担当。他长期聚焦乡村振兴,如《六屯大木展新姿》《背土造田建奇功》《布依山寨唱新歌》《大木振兴领头雁》等纪实作品,真切记录乡村变迁,致敬平凡中的伟大。

他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铁骨红颜张露萍》《红色圣皇山》《红城颂》等文,笔端充满对英雄的深切敬仰与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心学礼赞》《修文有个阳明洞》则体现了他对阳明文化的深入研究与由衷推崇。

此外,他还多角度书写民间技艺与时代发展,如《海马造纸永传承》《修文唢呐寄深情》《龙窝狩猎技艺精》《六桶铧口巧铸造》《贵州交通奏凯歌》等,题材广泛、立意昂扬,展现出散文记录时代、鼓舞人心的社会功能与艺术力量。



三、心之所乐,文思不竭

江老师是一位乐观向上的智者。散文集中《退休生活很精彩》一文,可视为他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他退而不休,旅行、写作、参与社会活动、养花弄草……生活丰富多彩,心态积极乐观,文字也因此始终跃动着生机与趣味。

“文学源于生活”,正是由于江老师葆有高尚的情怀、对生活持续的热情与广泛的兴趣,才使他的创作始终内容充实、题材多元、触角深远。

《六广河琐忆》不只是一部散文集,更是江老师用大半生的行走、思考与热爱凝铸而成的记忆之书、情怀之书。江老师以其重情重义的人格底色、勤奋不辍的创作实践,为我们深刻诠释了“文如其人”的真正内涵,以及“扎根生活的文学”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

愿江老师继续以笔为舟,载情载义,在岁月的长河中破浪而行,写下更多温暖而动人的篇章。



【作者简介】刘红娅,又名鸿儿,重庆酉阳人,现居贵阳。曾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记者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现任贵州骞玺劳务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系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写作学会开心艺术团团长、采创部副部长,贵州省职工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热爱旅行、摄影、写作、音乐、收藏。在《星星诗刊》、《当代人》、《贵州作家》、《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西部旅游》、《劳动时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诸多诗歌、散文、小说、摄影作品1000余篇。著有个人散文集《鸿影》,诗歌合集《花开有约》、《一三一四》;公开发行原创歌曲《回乡的路有多长》、《流浪歌手》、《携手并肩创辉煌》等。

(编辑:罗仕明   审核:吉庆菊)

阅读4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