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星子坪,过去因其境内有七座石山嶙峋,形同七星伴月而得名。她四面环山,绿水相伴,新亭子水库如同一颗明珠镶在她的头上,县道056形同一条彩带从她肩上飘落,中间西高东低的坪地好像她微微隆起的胸脯,两边连绵的青山看似一件黛色的斗篷披在她的身上,从她的肩上滑落到脚跟,蜜糖山、五支山就像她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鞋尖突出部分。每当油菜花开的时候,长塘堌水塘就像一条白色的鲸鱼,在她漂亮的怀抱里游弋。她如同玉女一般印在游子们的脑海中,将他们的乡愁装的满满。
二
星子坪村位于隆回县西洋江镇东部。她东抵六都寨镇徐家铺,南邻章几塘村,西毗永宁村,北接枫木岭村,距镇镇政府6公里、隆回县城43公里,碧丁公路穿境而过,人口约2200余人,相比于周围其他村落,算得上是一个大村。如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行政管理需要,星子坪和周边很多地方有过分分合合,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星子坪的南面和北面。
星子坪以笔架山至新亭子的小溪为界分为南北两面。南面主要包含温塘珑、老亭子、新屋院子、许公田、桎木山、落叶湾、清水塘等地,北面主要包含笔架山、石窠、新亭子等地。在历史上,星子坪的北面一直以星子坪著称。公元605年前,星子坪南面和北面同属于邵阳县。隋大业元年(605年),从邵阳县内析置武攸县(今武冈县),星子坪南面被划归武冈县管辖。1947年8月,从邵阳县内析置隆回县,星子坪北面归隆回县中和乡第17保管辖。解放之前,星子坪南面还属武冈县石江乡第5保管辖。到了1950年4月,武冈县的紫阳乡全部,石江乡大部分及黄桥、治平乡部分划入隆回县,星子坪南面和北面合并到了一起,其间经过了1345年。
星子坪南面和北面虽然有过分隔,但并没有将南北两边的联系分开。两边的村民经常相互照顾,相互帮助。在解放战争年代,国民党抓壮丁的时候,南边的村民经常逃到北边去,武冈县就抓不了壮丁。同样,北边的村民也经常逃到南边去,隆回县就抓不了壮丁。这样就保护了很多家庭的完整,也保护了村民被抓到前线充当炮灰,反过来对中国共产党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也起到了一些帮助作用。
三
在古代,人口的稠密度不高,乡镇以上的行政机构管辖范围比较宽广,集市一般处于行政机构所在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这样就要求商人进行远距离贸易,最终促使茶马古道形成。星子坪正处在茶马古道之上。她两面高山,中间坪地,易于通行,商贾愿意从这里经过。这里可以东进隆回一都、二都、三都、四都、六都、朝阳铺和宝庆府,南达洞口石江、高沙和武冈,西出洞口山门,北上隆回五都,是经济往来重要通道。今天,从许公田通往新塘的茶马古道依稀可见。茶马古道路长且艰,商人们在中途需要歇息的地方,这样茶亭就应运而生了。星子坪茶亭始建于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距今已有200余年,主要由乡绅和老百姓捐资修建,清朝诗人、武冈县(今洞口竹市镇)第一位进士刘文辉也为茶亭修建捐了款。茶亭建筑面积140余平方米,马头墙式建筑,砖混结构,可供二三十人同时歇息和住居。星子坪茶亭修建在新亭子,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是茶亭旁边有一口水井。据说该水井的水来自二十里开外的张家庙波音潭地下暗河,水流清澈,常年不息,为往来客商用水提供了方便。处在茶马古道之上的还有老亭子的老街,一排房子首尾相连,大约有一公里长,其中有很多是歇伙铺。歇伙铺既可以生火做饭,也可以租房住居,给商人们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
四
一般来说,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文化也比较繁荣。受梅山文化的影响,湘中的百姓对关公很是崇拜,因此新亭子茶亭在建好后不久,紧挨茶亭有修建了关圣殿。关圣殿最有名的是它的墙壁彩绘艺术。关圣殿的墙壁上绘有展现三国历史人物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勇事迹的壁画。画工笔力深厚,技艺超群,用笔十分精熟老到,行笔的速度很快,奔放之中极有神韵,几十平米的壁画好似一气呵成,让人毫无轻率之感,足见其胸有成竹,下笔舒腾畅快。而且设色很淡,线条很突出,数十幅画几乎是用线结构而成的,其线条的勾画绘描能力可想而知。壁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线条劲挺,精美震撼,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2019年,隆回县文物局对壁画作了详细的调研,发现墙上有43副壁画,其中左侧壁画单幅长80厘米、宽80厘米,分3行平均排列,共有21幅;右侧壁画分两种规格,首行单幅长95厘米、宽95厘米,第二行、第三行单幅长75厘米、宽75厘米,共有22幅。据隆回文史研究员、县文博学者戴鹤先生的介绍,这是隆回乃至邵阳市境内至今发现的唯一一处保存较好的古彩绘壁画,像隆回县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幅壁画在湖南全省境内也少有,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尤其对研究湘中、湘西南地区“关帝(庙)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些价值被湖南经视进行了报道。关圣殿不仅在文化艺术上具有很高价值,还在中国红军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2019年被隆回县文物局列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经视也对关圣殿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报道。这使得新亭子茶亭名扬县内外,吸引很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很多游客也慕名而来,星子坪成了炙手可热之地。
五
星子坪属于典型的湘中丘陵山区,多山的环境造就了这里人民勤劳勇敢、敢爱敢恨的性格,他们的身躯像大东山一样伟岸,他们的行为像山鹰一样英勇。同时,受关圣文化的影响,人们都崇尚英勇,使得这里英雄辈出。
1935年12月,贺龙、肖克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星子坪经过,驻扎在星子坪茶亭。当时正下大雪,红军60余人在亭内驻扎了4天,对老百姓毫无侵扰。不但如此,红军还在周边一带打土豪,救济穷人,做好饭分给老百姓吃,人们至今不忘“红军饭”。老百姓爱上了这样的红军。当红军离别时,廖生堂等11名村民主动跟随红军参加革命。后来杳无音信,全部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日本把战争的魔掌伸入湖南内地,侵略到湖南雪峰山一带。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发动了雪峰山会战,星子坪正处于这一战线上。1945年5月初,日本侵略军达到星子坪。在这里,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吃剩的饭,阿屎拉尿放在里面,猪杀了之后,只吃屁股上瘦一点的肉,其他的部位全部扔掉,还把一些老百姓抓去当挑夫,宁望起、宁权国、廖振财、廖洪松弟弟等十几人被抓去挑东西,稍不听话就非打即杀。廖振财等几个人在洞口马劲骨逃了出来,宁望起、宁权国、廖洪松弟弟等几人下落不明,不知死活。5月7日,国民党军18军118师突击队353团1营奉命在星子坪北端对日作战。战争非常激烈,国军副营长褚佩瑞阵亡,连长金少石受伤,另外还阵亡5名士兵、伤8名士兵,敌军伤亡30余人,剩下百余人向西南退窜。在这次战斗中,廖振启等一批村民积极参战,有的为部队挖战壕、送弹药,还有的看守俘虏。廖振启还讲述了他们活埋日本鬼子的过程。他们将一个日本往西南方向逃窜的日本鬼子抓住,在老亭子树山现用直立的方式进行了活埋,以此来消除百姓对日本鬼子的心头之恨。星子坪之战是雪峰山会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民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6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发动朝鲜战争。为保家卫国,中国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为反抗侵略,保家卫国,五组的李和余也随同志愿军出国作战。朝鲜战争非常惨烈,志愿军19万多名战士牺牲在了朝鲜。李和余也在战争中身负重伤,左手指头被炸掉半截。但他毫无畏惧,直到战争胜利后才回到国内。
1979年,越南侵略中国,中国自卫还击。四组村民陈玉华奉命参与轮战,出征前写下遗书,准备随时牺牲在战场上。就在他所在的部队准备开赴前线的时候,自卫反击战宣布结束,他上战场杀敌的愿望未能如愿。尽管如此,国家还是对他以参战军人的身份对待。虽然没上战场,但他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可歌可泣,他同样是星子坪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六组的廖俊锋,是个80后小伙,年级不到40岁,却在边疆某部队呆了19年。他所在的部队离邻国很近,常年积雪,条件十分艰苦,本来有多次专业的机会,但都因为要执行任务推迟了。2023年11月,廖俊锋收到了部队嘉奖,县、镇武装部门工作人员将他荣获三等功的喜讯和荣誉证书送到了他父母手中。他不怕苦,不怕累,以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赢得了荣誉,为家乡增光添彩。
六
星子坪是个仁杰地灵之地。在星子坪境内的笔架山,有几座山峰并排形成一个“山”字,形似笔架,相传是文昌帝君搁笔之用,笔架山而因此得名。有了文昌帝君的庇佑,星子坪人才济济,娇子如云。
在清代中期,星子坪出了个秀才叫宁存渭,他在茶亭的墙壁上记录了星子坪茶亭的修建过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星子坪两个俩兄弟考上大学在当地及周围村庄被传为佳话,其中一对兄弟是十组的刘喜堂、刘彬堂,另一对兄弟是七组肖龙堂、肖雨堂。刘彬堂后来考上研究生,成为化公制造方面的专家,现移居加拿大。肖雨堂成为双博士后,是中国的制水大工匠。肖雨堂在学术方面很有成就,获得天津市专利优秀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有5项;出班教材、专著5部;发表论文130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60余项、转让发明专利7项;解决纺织、石化等水处理企业技术难题上百项。他坚守制水事业三十余年,用“实力”守护着国家和老百姓的“水安全”。在2020年9月份举办的青岛国际水大会上,肖雨堂被授予“中国制水大工匠称号”。以他们为榜样,星子坪在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来走出大学生100多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当时,六组的廖明高“嗅觉”最为灵敏,最早闻到了“改革开放”的气息,最早成为邓小平“白猫黑猫论”的实践者,也最早成为星子坪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从收烤烟、贩木材等小生意做起,穿村走街,慢慢做大,成为碧山乡最早的为数不多的万元户之一。廖明高敢闯敢干的精神影响了村里其他村民,很多人都走出去闯天下。现在的星子坪高楼林立,村民富足,成了一个小康之村。
刘华进等人凭借自己的建筑手艺,很早就走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广东省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伍,建筑生意越做越大,最早成为星子坪拥有财富逾千万的村民。
七
星子坪民风淳朴。这里的人民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和睦相处,构成了一副和谐的画图。
四组的廖洪海,20世纪80年代在横板桥公社(镇)为官多年。他有子女五个,有的读了初中,有的读了高中。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完全有能力将子女安排到政府部门上班,改变子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环境。但是,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以权谋私,没有将一个子女安排到政府部门。他退休以后,仍旧住在他两间老木房子了,直到摇摇欲坠的时候才肯随儿子住居。廖洪海大公无私、两袖清风的品格是从政人员的楷模,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良好的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催化剂。在星子坪,廖姓家族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从大水田迁来,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100多年。现今,以廖洪晏为老大的家庭是一个比较大的家庭。他们有十姊妹七兄弟。因兄弟姊妹较多,家庭很困难。分家的时候,他们除了分得几双碗筷和一身债务外,其他一无所有。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没有相互挤兑,全凭自己的努力建立七幸福的家庭。兄弟、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从没争吵过,从没红过脸,“弟兄齐心、其利断金”在他们兄弟之间演绎得淋漓尽致。
自茶马古道开通以来,乐善好施就成了星子坪村民良好的品格。他们捐资修建了茶亭和关圣殿,方便了过往客商的吃住。这种乐善好施的品格一支传承并发展。六组的廖继晖,在星子坪小学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捐献3万元将学校建设完整。为方便群众出行,他部分出资将红军路的毛坯建成。此外,他还连续5年参与了江西革命老区安福县贫困幼儿助学活动,将星子坪人们的爱心传递到了省外。
星子坪人们淳朴最出色的表现是在白喜事方面,这种几乎年年会发生的事情成为大家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哪家有白喜事,全村人都会主动帮忙,无需客套,无需报酬,大家都在主事的安排下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不仅给悲伤的人家带来了慰藉,也增强了全村人的凝聚力。
作者简介:宁教清,又名宁教虎,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湖南隆回西洋江人,现供职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六盘水市分公司,经济师、会计师,爱好文学,偶尔敲点文字自娱自乐。
(编辑审核:陈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