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征||六师校园风物记

王晓征
2025-08-20
来源:《大美凉都》

在中国凉都六盘水国家明湖湿地公园旁有一所贵州最美校园——六盘水师范学院(简称“六师”)。学校四周被山势独特、植被丰盛的群山环抱,一派绿意盎然、碧波荡漾、清新湿润的南方秀美之气。如能静心观看四季轮回之变幻,定能体悟其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的鲜明景色。

春天,树木悄然冒出绿油油的新芽,桃花、樱花、海棠花、玉兰花、李花、牵牛花等竞相绽放,一切都充满生命力,显得朝气蓬勃。夏天,蓝天碧水,草长莺飞,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花草树木倒映在明湖水中,拂面的湖风让人尽情地享受着凉爽的空气。秋天,银杏、枫树、香樟、杉树等不同树木呈现出黄、橙、红、绿叠加的五颜六色的多彩景色,令人陶醉。冬天,洁白的雪花为我们带来了一片白茫茫的银装素裹的景象,学生们小孩们兴高采烈地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无论哪一个季节这里都吸引了师生、市民、游客前来休闲娱乐、打卡留念,也成了摄影、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乐园。尤其在阳光明媚之际,更是吸引人们流连忘返,游玩的、嬉戏的、健身的、放风筝的、拍照的、休憩的、赏花的……无不各得其所,自得其乐。

从明湖路走进学校正大门必须经过厚德桥,桥的右边就是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它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被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澄的湖水和自然山体相连,长达一公里多的彩虹桥蜿蜒曲折地跨在湖面之上,犹如一条飘舞的彩练,柔美而有韵味,与高低起伏的学校建筑楼相互映衬。学校与公园融为一体,校园在公园里,公园也在校园里。这里步步是景,湖泊、河流、青山、鲜花、芳草、绿树、丽鸟、曲桥、亭廊、幽径,构成一幅绝妙无比的彩色画卷。

走进校门,干净整洁的校园映入眼帘。右边是一尊王阳明雕像,王阳明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在贵州悟道后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学理论,强调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的统一,这也是阳明文化的核心。雕像左侧是高大雄伟的学术交流中心和朝阳宾馆,它是承接学术交流、讲座、会议、培训、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接待服务机构。中心对面有一个位于水城河畔的园林,里面景色优美,环境清幽,穿梭于林间小道之中,一路可以看到紫叶李、枇杷、杨梅等果树,路旁一团团花朵竞相绽放,置身于花海之中,宛若仙境一般。

从中心向南走去便看见“中华魂”文化浮雕墙,它表现了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的魂魄,充分体现了学校文化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果,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还为4A级景区校园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浮雕墙的后面是党史教育基地,这是一幢始建于1963年的老建筑,它曾是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后作为三线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彭德怀、胡耀邦、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曾到这里视察。该楼为三层砖石结构,檐部盖小青瓦,三楼墙身为红砖,勒脚及一、二楼青石加固,具有明显的苏式建筑特色,它对于研究三线建设文化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走过学生活动中心可以看见一片茂林翠竹,林中有一“朝阳泉”,山泉从地下喷涌而出,清幽见底。

往西边走来到了知行广场,靠近湖边的巨石两侧分别镌刻着“知行合一”“上善若水”八个书法大字。知行合一是由王阳明提出来的哲学理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上善若水最早出自于先秦·老子《道德经》,指具有完美道德的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后也用来赞美人的无私奉献和宽厚、包容、谦卑的高尚品德。广场两侧分别竖立了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和中外政治家著作雕塑,这些都是适合大学师生阅读的经典书籍。

往西南方向走去来到了思源广场,“饮水思源”一词出自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想学校这样命名可能有两层含义:一、在校的教职员工不能忘记学校开拓者、建设者等前辈的辛勤耕耘,吃水不忘挖井人。二、学生不忘本,要对辛勤耕耘的老师们感恩戴德,不可忘了他们的功劳。广场里有一人工湖,后面是自然山水挡水墙,里面常年有山泉流出,湖的右侧还有校友捐赠的吉羊谢师雕塑。不远处是科技之路浮雕墙,它将全世界科技之星汇聚一堂,成为校园文化育人阵地。它的落成,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味,还充分体现了科教兴国思想的基本内涵。

浮雕墙上面是一处叫做“印园”的地方,印园形似校园山水画中的一枚印章。园内有树龄达几十年之久的参天大树,园内草坪上还镶嵌了119枚印章,印章上的文字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经典语录,书体主要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为主,使得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园里还塑有一尊象征着尊师重教的孔子雕像,园里的太极图石雕,也将儒道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印园周围一栋栋造型美观、别具现代气息的教学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是围绕在求真广场周围的博学楼,翰学楼,奥学楼,勤学楼,艺林馆。这些楼宇都实现了暖气供应,它让师生们在冬天感受到温暖和来自学校实实在在的关心、关怀。学校现有两个图书馆,一个是在博学楼后面的老馆,另一个是在艺林馆里的新馆——校地共建的钟山区图书馆,也叫经纬图书馆。您可以在里面阅读到各类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享受人类文明的果实;也可以在浩瀚的信息网络中获取学术知识和创新思维。

图书馆出来,步行数百米便来到连接龙山、明湖两个校区的超长大型自动扶梯,其长度目前为西南之最。它依山而建,远远望去其掩映在一片翠木葱茏中,与校园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自成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随着它缓缓上升,明湖校区和湿地公园的全貌便渐次映入眼帘,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目之所及皆是别致景观。它的建成不仅为广大师生和市民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大大缩减了往返两个校区的时间,还为六盘水新增了一个网红打卡地。

到了龙山校区后,可以在龙山上看见一个玲珑典雅的仿古凉亭,它名曰“龙亭”,掩映在壮美清秀的山林间。它的两根柱子上挂有一幅写有“胸襟纳万物,眼界越千山”的牌匾对联,该对联为学校党委书记周斯弼创作。您还可以在凤山上望见另一个仿古凉亭,它名曰“凤亭”,它的两根柱子上挂有一幅写有“书中藏宇宙,笔下有乾坤”的牌匾对联,该对联也为周书记创作。“龙亭”与“凤亭”龙凤相依、龙凤呈祥,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祥瑞之气。

站在扶梯出站口的右边您可以俯览整个朝阳校区和湿地公园全景。此刻我不禁想起了作家柳青的一诗:“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学校不仅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涵育文明素养的人文氛围。如今的“六师”已建设成为一处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地,一个实现理想信念和主流价值的家园,一片滋养文明风尚和文化育人的沃土。


(编辑审核:赵开云)


阅读1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