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健||“妻江”七江

肖健
2025-08-11
来源:西南文学网



       梦乡

忘不了望云山上白云飘飘,

忘不了田野稻花淡淡清香;

忘不了七水江里嬉戏打闹,

忘不了父老乡亲淳朴笑脸……

不管走多久,都记得你的模样;

不管走多远,你都在我的心中。

多少次离开又返回,只因心中那份牵挂;

多少次模糊又清晰,只因心中那份思念。

谁为我拭去思乡的忧伤;

谁为我添一件家的衣裳.

一壶老陈酒不够解忧愁;

一首思乡曲不够递相思.

走过了春夏秋冬;

经历了风风雨雨.

我心依然向往的地方;

七江,想你在梦乡。

一转眼,在六盘水已工作生活了三十年,离开家乡也三十年了,许是离开家乡时间太长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加让人热血沸腾。每次回老家,我总喜欢走在村间那一条条不知走过多少回的小路上,感觉那些浸润我灵魂的山山水水;一次次徘徊在老屋院子的打谷场上,儿时的打闹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回家时喜欢拜见那些年长的长辈,和他们一起回忆儿时的点点滴滴,熟悉的家乡土话倍感亲切,恰逢《凉都湘人》丛书征稿,正合自己想为故乡写点什么之意,特执笔写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美食以解乡愁。

“妻江”七江

七江之名来源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在七水江河畔,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身患重病,凡间医药都已用尽,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于是妻子爬遍周围有神仙传说的山山水水,想为丈夫求一仙药。她经过千般磨难万般辛苦,终于找到了“竹林寺”的山门,在门外跪求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竹林寺的一位高僧。当看着这位高僧把“仙药”喂入他丈夫的口中时,这位心力耗尽的女子终于倒下了。当丈夫醒来时,看到的不是妻子熟悉的笑容,而是爱妻的遗体。他抱着爱妻来到七水江畔,走入了哺育他们的七水江中。两岸的乡亲看到眼前的一幕,都流下了眼泪。为了纪念这对恩爱夫妻,当地的老百姓就在七水江畔竖起了一块石碑,正面写着两个大大的“妻江”,后来演变为“七江”,从此 “七江”一直沿用到今。

七江地处隆回县中北部,是全县的地域中心,距县城46公里,东与荷田乡、高平镇、望云山林区接壤,南邻六都寨镇,西连司门前镇,北接羊古坳镇,总面积106.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33682亩,人口近6万人,现辖25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415个村民小组。七江交通便捷,区位优越。S219省道自北向南穿镇而过,在七江境内长10多公里,东西走向的七高公路(七江至高平)是连接高平镇、罗洪镇和新邵县等地的重要通道。七江农田广袤,水能充沛,七水河(也叫四都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是全县商品粮生产基地,被誉为“隆回的粮仓”。是全县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炭花舞”扬名国内外。

美食七江

七江独特地理区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朴实的人文特点造就了独特的美食文化,美食也在这里演绎出特有的七江味道,取自山野河间的食材,更多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今天就和大家来盘点七江的美食有猪血丸子、东坡扣肉、糍粑、甜酒、米酒、霉豆腐、手工蛋饺等等。

首先讲讲猪血丸子,在七江俗称“血粑豆腐”,也称四都圆子(隆回县分八都,七江按属四都),是隆回最正宗的传统丸子,据传宋朝年间,在如今邵阳这块土地上住着一对孤儿寡母,家中男人早年因病去世,这位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着自己的儿子。母亲为了让儿子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便把儿子送到云山庙里面与和尚一起习武。习武很辛苦,可是跟和尚住在一起又只能吃素。母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瘦下去,很是心疼。寻思做些荤菜送去,以改善儿子的生活,却又怕庙中方丈不允,以至终日闷闷不乐。整日愁思苦想,终不得妙法。一日,她从集市归来,见一人家杀猪,突发奇想,急中生智想到把猪血加在水豆腐里面,既可解荤腥之馋,亦可避佛门戒律。当既讨得猪血、买来水豆腐回家,将豆腐捣碎,拌入猪血,再把豆腐捏成球状,挂于柴火灶上薰干。从外表看去,只是一团黑糊糊的东西。这位母亲把这黑糊糊的东西拿到庙里面送给和尚们和儿子吃。方丈纳闷,询问为何物。母亲回答,是用水豆腐薰干制成,方丈于是再无异议。和尚和母亲的儿子吃了这种黑糊糊的东西做的菜,感觉很好吃,每顿都能多吃几碗饭。这样练起武来,更加有劲了。于是,这位母亲就定时送这种黑糊糊的东西到庙里面给他们做菜吃。后来这位儿子习武下山后,参加朝廷的武艺招考,一举夺得武状元。这时,这位善良的母亲才告诉大家,她那种黑糊糊的东西不仅仅是用水豆腐做的,里面还加有猪血的。但是,也没有人去责怪这位善良的母亲了。事情传开后,邵阳人各家各户就开始做起这种黑糊糊的东西来了,并给它取个名字叫“血粑”。因其味美,更兼食用后既可高中状元之传说,所以民间历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猪血丸子的制作在当地可谓非常讲究。猪血采用活猪刚宰杀的未凝新鲜血,豆腐则采用当地的黄豆制作的豆腐,且挑选嫩滑的作为首选。另外再挑选肥瘦适中的五花肉,橘皮、生姜、大蒜子、辣椒等做佐料。从材料的准备到制作到烘烤。至少需要20几天,烘得少了不行,烘得急了也不行,这才得到腊香扑鼻、风味独特的猪血丸子。

其次是“东坡扣肉”:“酥烂而形不散,香糯而不腻口”让人垂涎三尺。在七江不管是什么酒席都少不了东坡肉,有无东坡不成席的说法。七江“东坡扣肉”选上等的五花猪肉,铁火钳(夹柴火的铁火夹)烧红,烫焦猪肉上的猪毛,用刀刮除毛洗净,放入锅中水煮二十余分钟,捞出冷却后,用红糖(蔗糖)、醪糟料酒或水酒反复涂搽在五花肉上,待五花猪肉慢慢变成微红黄色时,肉皮朝下放入沸滚香油中炸煎。几分钟后,猪肉皮炸的酥软,呈酱红色,出锅冷却,再放入锅内开水中焯去香油的味道,出锅置砧板上,用手撕(现在许多人用刀切)成麻将三角形块状,将三角肉块皮朝下码齐放入菜碗内,再将拌有盐、坨子瘦肉、红枣等食材码在三角肉块上,放在铁锅里蒸煮。蒸煮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左右,出锅,将一大菜碗扣在出锅的坨子肉碗上,稍冷却后,端起两碗,手一抖,将碗翻转过来,出锅碗内的坨子肉就倒扣在大菜锅里了。

好客七江

七江以其淳朴的民风和好客民风而闻名遐迩,让每一位到访者都感受到七江人好客的热情,在七江保留着很多热情好客的习俗,最能体现其好客热情的当数请新客和呷喜酒。

请新客:“正月里陪新客,家家户户传佳话,四冷四热酥酥暖,八大八小顶呱呱,甜酒老酒一齐上,醉得新客满地爬”这是七江正月里陪新客所流传的一首歌谣。按照抢新客的规矩,凡结过婚后的第一年叫做拜新年,拜新年是所有拜年客里最值得重视的。正月初一新女婿就要挑着红皮锣(鸡、鱼、猪脚、糍粑、用附有红纸包的饼干糖果必不可少)去岳父家拜新年,岳父家要把能请到的亲戚(七大姑八大姨)都请到办酒席招待新女婿;席后各方亲戚都会第一时间请新客去自家做客,以示亲如一家的热情,这个过程一般讲究的是按辈份先后轮流请客,但是如果不主动请新客而被其他亲戚抢先请了,就会觉得很没面子,所以请新客也称抢新客。请新客的热情集中体现在陪新客的酒席上,那礼数和套路是很复杂有很讲究的,特别是吃酒席时坐的位置就更有讲究了,有专门的管事来排席,因为在七江座位直接体现客人的身份(就像现在开会领导的排位一样),那都是八仙桌,做红白喜事时有专人负责排席位,有些客人要是认为自己应该坐某个位置但没有坐上时连饭都不吃就走了的多的是,如果酒席排席的管事,搞错了席位,更甚者一辈子都闹意见。陪新客的整个酒席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接风阶段,先喝的是上等的好茶以及酒酿蛋,桌上摆放着十个造型漂亮的碟子,其中四个冷碟四个荤碟两个糖果碟,据说那荤碟一般只是摆的好看而已,等酒席撤了以后是用来打发女婿的;接下来是喝酒阶段了,这阶段对菜很有讲究,从菜的搭配来看,一般都是双份,而且多是对称摆放,这样可以照顾各方客人都能夹到菜。菜品一般都是腊、鲜、荤、蔬互相搭配,属浓厚的湘西南家乡菜口味,碗数至少有十六个,但不管怎样,两个东坡肉和鸡、鱼是少不了的。酒席中,新女婿一般是都要坐上席以示对新客的尊敬,其他亲友轮番敬酒,直至酒醉才体现女方家热情好客;席后新女婿都要给主人家小孩包红包,主人家要用鸡蛋、花生等打发(回赠)新客。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习俗渐渐被淡化,大多都是意思意思一下就行了。

呷喜酒:去乡里摆酒席做酒的主人家做客呷喜酒。客人到齐开宴后,一般是十二道菜有些是十六道。鸡、鱼(鱼勾勾)、猪脚(俗称三生)和东坡肉必不可少,其次是海带,瘦肉,红薯粉丝(红薯线粉),国原(蛋饺)等是酒席的硬菜,菜一般是两份,呈对称摆放,菜一上桌是食客们最忙碌的时候,望着挤满宴席八仙桌上菜品,倒有点手忙脚乱起来,双双筷子,投枪般地射向大菜碗,似乎要立马将碗内佳肴消灭,但是夹菜是不能过界的,只能直线夹不交叉以免影响其他人夹菜,如果越界就会被长辈批评。在过去那艰难的岁月,几大碗肯定是会瞬间就被消灭的。 现在呢,似乎食客们都很忙,用几筷下来,便停筷不动了,说话聊家常,遇到不太熟悉的亲友大多还会拿出手机加微信,实际他们都在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这时,一个大碗上桌了,大碗上倒扣一小碗,摆在桌子的正中央,大家一看就知道,东坡肉(东坡扣肉)上桌了,喜酒宴席的高潮到了,宴席的压轴菜来了。这个时候,是不能将倒扣的小碗揭开的,因为要等管事会讲好话的人来发好话,一般是做酒宴主家请寨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担任,讲话的内容大抵是一些吉利话,一是感谢大家光临,希望呷好喝好;二是祝福主人家比如:建房讲的是祝大家财也发来人也发,个个四季享荣华;结婚的早生贵子,白头偕老;生子的小孩健康活泼,快乐成长;考上大学坐北京等等。

艺术七江

炭花舞:炭花舞起源于梅山地区的渔猎文化,因为梅山地区的人有夜里用灯笼照鱼的习俗。炭花舞约起源于元末明初的1368年,距今已有630余年的历史。这种舞,最先不叫“舞”,只是一种动作形式,舞者在长竹竿的一端挂只用铁丝编织起来灯笼,灯笼里装满劈碎的饱含油脂的松树枝,点燃了用于照明。当时,只是夜晚狩猎时照明或防御野兽侵害的一种手段。后来,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此种形式,作为舞蹈动作发展开来,木炭取代了松柴,运用到了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中。表演时,用“枞树膏”或“栗树炭皮”作燃料,装入用铁丝编成的小灯笼中,再用综绳将灯笼系在一根五米长的竹杆顶端。炭花点燃后,甩动灯笼起舞,这时火星飞溅,宛若游龙翻腾,赤练旋舞,令人眼花缭乱,奇美异常。炭花舞有单人舞和双人舞两种形式,其单人舞的动作有“雪花盖顶、飞碟临凡、火轮飞滚、金龙缠腰”等10余个;双人舞的动作有“双龙抢宝、赤练飞射、八字回纹、铺地莲花、朝天三柱香”等20余个。如今此舞被列入邵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碳花舞的传承人有七家铺村的胡光河。

美丽七江

望云山:望云山地处隆回东北部与新化、新邵交界,望云山屹立在群峰丛中,远望如孤峰异起,晴天能出云气,雨天或有碧霞绛云,气象神秘。七江镇菜冲是上望云山必经之路,海拔1493米,山西麓有风车口,山腰有半山亭,最高处是了望台。驻此放眼远眺,周围数百里风光尽收眼底。西面雪峰山脉,变成了一道崭齐的城墙。南则积山万状,争气负高,含霞敛景,参差代雄。若逢晴朗的夜晚,还可望见宝庆城的灯光。望云山为隆回名胜,古人多有题咏。山清水秀,山上有百年古刹,烽火台,古官道,飞泉瀑布引人入胜。

千百年来,望云山寺庙的僧尼真正称得上精通佛理,道行高深的名僧首推卢公。他姓卢名慧,南宋理宗朝人,据清道光《宝庆府志》和《邵阳县乡土志》记载:宋理宗景定年间,卢慧栖真于此。民间对此有个美丽的传说:卢公就是那位在邯郸旅店巧遇道士吕翁的卢生。在店主小米下锅的同时,卢生枕着吕翁的枕头酣然入睡,他在梦里做了12年的宰相,享受了荣华富贵,可当他一觉醒来时,小米饭还没有熟。他真正的猛醒过来了,大彻大悟。于是他不再自叹贫困,而且视荣华富贵如梦幻浮云,毅然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南下湘中,在望山隐居下来修炼,居然还修成了正果。在这里还留有一个悬念,那就是一幅古传的上联:望云山上望云山,云山在望(云山位于邵阳市的武冈市境内)。少有人对出下联,留下千古绝对。

七江还有很多美景,如守拙园、十里山等。

人才七江

七江镇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在不同领域默默奉献、发光发热的人才。

元古村黄亿华和阳平坚。黄亿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率领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应对“超级细菌”的研究成果,为全球医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阳平坚,中国环境科学院碳中和的学术带头人,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转型工作了重要贡献。

石背村的刘本粹。刘本粹,“西北电网带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国家电网公司顾问(副部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鸟树下村的王赤。王赤,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空间物理学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杰出的成就。在太阳风大尺度结构和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等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排溪村的刘仁文。刘仁文,刑法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刑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他在刑法学领域深入钻研,先后主持多项中外课题,科研成果丰硕。曾获首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众多奖项。

七江镇人才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记述了。

写在最后:

心尖上的浪花

七江是母亲手纹里的褶皱,

每道波光都藏着未寄出的信笺,

月光在岸上晾晒旧蓑衣,

倒影似沉船载着方言,锈成星辰。

乡亲们深挖的沟渠还依稀在村头,

那些被礁石咬碎的韵脚,

沉入水底,长成青苔的平仄,

灯火在群山环抱中通明。

我们打捞瓷片上的青花,

釉色中却浮出金黄的城堡,

禾苗在稻田里弯曲,

父辈用土地量尽一生。

母亲总说,上游漂着半首童谣,

用手一摸就散成水沫,

而我的指纹正沿着河岸攀援,

触到河底锈蚀的铜锁。

(编辑审核:陈友云)

阅读6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