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利||瞻仰麻栗坡烈士陵园遐思

张 利||瞻仰麻栗坡烈士陵园遐思
2025-06-28
来源:西南文学网


清明节,正好在云南麻栗坡县友人处玩。于是与她相约。专门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瞻仰了当年喋血祖国南疆的英烈。

一上台阶迎面就是一面英烈墙,墙上黑底金字镌刻着英烈们的姓名,这些姓名排列整齐形成威风凛凛的矩阵,令人肃然起敬。

绕过英烈墙往上走就可见一排排整齐安放的陵墓了,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官网上这样记载:麻栗坡烈士陵园,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城北郊4公里处,1979年始建,1984年后历经扩建、维修、改造,现整座陵园占地50余亩,背靠青山,面向祖国,山势巍峨,建筑宏伟。 陵园大门建门亭,上书“麻栗坡烈士陵园”7个大字。 陵园内共安葬着来自全国19个省市、19个民族978名烈士 ,都是英勇奋战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忠骨,他们中最小的才16岁,大多都是20岁。

陵园自下而上由32台挡墙,32道石阶,800多米围墙组成。苍松翠柏环绕四周,整座陵园宏伟庄严。半山腰的平台上耸立着用花岗岩制成的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是伟人毛泽东主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题词“为保卫祖国边疆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碑高19.99米,剑指苍穹,直插云霄,雄伟极了。

纪念碑基座前摆满敬献的花圈、鲜花,一群身着当年军装的人正面向纪念碑敬着军礼,军姿依然挺立,军容依然整齐,尽管皱纹已悄然爬上他们的脸庞,青丝已染白发,身躯不再健硕。和他们长眠在这里的战友相比他们能从枪林弹雨中生还,已是三生有幸,不知他们今天过得如何?今年是纪念老山作战胜利40周年,他们赶来从四面八方全国各地赶来共同缅怀昔日并肩作战共赴患难的战友,再过40年他们中还有多少人能再来?岁月啊你能否走得慢一点让这些战争中生还的英雄生命之长度拉长再拉长,延展再延展?



拾阶而上,看到一排排安放整齐的烈士陵墓,在每一尊墓碑的中下部均凹陷进去约2cm深,凹陷部分有烈士的生平介绍及瓷像,墓碑顶端都有一个红色五角星浮雕,红色五角星的左右两侧均雕刻着一只衔着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这是对和平的真切呼唤。看到一些墓前摆放着鲜花、白酒、正在燃烧的香烟足以证明有人刚来过,有的墓前空空如也,心中不免陡生些许凄凉。

不得不再一次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

宇宙万物之间紧密联系却又各自独立达到一个整体平衡,当年他们让战争硝烟缩短自己生命的长度而拉长了他人生命的长度,这就是一种生命长短的平衡。可是有几人愿短呢?承所谓:牺牲我一个,幸福万家人!

沐浴着和平曙光的今天,没有亲身参与那场战争的人们只能从文字和数字上了解那场来之不易的胜战情况1984年4月28日凌晨5时56分自卫战炮火怒吼,到5月1日结束,历时4天。其中118团1小时54分攻占老山主峰,119团9分钟攻占662.6高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四十师战史(1937-1987)》上也有详细记载:“此次作战,基本歼灭了越军三三师一二二团一、三营、二六一团五营七连、四营一连的一个排,四五七炮团的一、二营,三一六师一七四团、三一三师十四团;重创一二二团三营、二六六团四营,三一师三一八团七营、四五七炮团十、十一营;沉重打击了一六八炮旅,三六八炮旅、三五产师所部、一九八特工团等部。歼敌三千九百余人(其中团以下军官一百八十三人),俘敌二十人(俘后亡五人),我师亡381人,伤1389人。

再回首几个片断以告慰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的英灵,希望他们能感知到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在老山作战中,执行穿插任务的老山主攻团118团2营5连张大权,作为突击队长第一个带头冲上老山主峰,并壮烈牺牲,被中央军委授予“战头英雄”荣誉称号;当时炮兵因为发射炮弹的时间长、炮声大到有军人耳朵都被震流血;猫耳洞里人只能蹲哪里直得起身子,这里属低纬高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洞里面潮湿闷热,雨天雨水漫进洞内战士们唯恐武器装备被雨水淹只能将武器装备高高举起一直等到水位降下去才敢放下来

自古以来军人何时逃过“忠孝两难全”的困境?他们勇往直前舍身赴义却将亲情爱情友情留在了身后... ...“家书抵万金”是战争中将士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可是因为军人天职使然他们将这些“儿女情长”深埋心底,冒着枪林弹雨用生命和鲜血写就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铿锵誓言,万千个英烈消失在黎明前的黑夜,化作星辰,见证祖国一路跋山涉水一路繁花似锦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些在南疆保卫战背景下诞生的军歌至今仍在和谐稳定的边疆动人传唱:“我爱你啊老山兰,墨绿的叶片熏满了硝烟,层层的风雪扎根在老山”,“当你离开生长的地方梦中回望,可曾感到背影凝聚着滚烫的目光……你和我们同在把美好未来开创,你是国魂是军魂你是中华铁骨脊梁”、“我思念着你啊你可思念着我……即使你化作流星毅然离去毅然离去你也永远闪耀在我的心中”。   这些音符不知唤起多少热血与热泪,这些音符不知是多少人生命的最后绝唱!《热血颂》、《望星空》、《我爱老山兰》等军歌今天已镌刻在老山主峰的一块块大石头上,天地为证,岁月可鉴,正是在这里当年多少人以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向国家和人民献上了一片碧血丹心。麻栗坡烈士陵园里每一座墓碑上的红五星汇聚在一起灿若星河震撼人心,南疆军旗红,那是这支光荣的队伍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

留言:当你脚踏在这片土地上的时侯,可曾知道,脚下的每一寸红土地都是年轻生命鲜血染成?八十年代的东山主峰,我亲自参加主攻连打下来的主峰,今天的我老了,但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几年我每年都去看自己打下来的主峰;当年打的好艰难,打来后守的好辛苦;/白骨守南疆/战友捐躯安社稷/苍颜留正气/老兵祭奠展军魂。

透过这些留言,看见的是战争的惨烈、和平的不易,看见的是汹涌奔腾、一泻千里的老山精神。

经此一战,边疆获得了安宁,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感天动地的“老山精神”,激励着国人民含辛茹苦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祖国走进了万向更新的春天。

途经当年的炮位所在地战争的痕迹荡然无存,所见全是郁郁葱葱的林木,无法想象当年就是在这里一发发炮弹从这里发射,与敌人抢夺战斗高地。今天人来车往,公路蜿蜒向前,前面不远处就是国家一类口岸----天保口岸了,这里有国门与界碑同框的景点,国门高大厚重,国旗迎风招展,口岸商铺林立,中越两国边民商贸往来频繁,店铺里货架上摆放着越南工业产品和土特产等商品,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睱,两国货币在这里无需兑换自由流通,边境贸易、边境旅游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驱车前往海拔1800米高的抵边村寨,汽车穿行在水泥路面上,虽然烈日当空,但一路上树木葱茏、遮天避日,车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叫声,熟悉当地情况的同事说:“蛇又在吃青蛙了。”自然界的大战在这里尽情上演,没走多远又传来知了“高八度”的叫声,这是要何等的宁静才会听到自然界生物的声音!高山巅上的村塞印象严重冲击着大脑里惯有的贫困、落后的印象,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入户水泥路把一户户人家连接起来,房前屋后还因地制宜栽种点花花草草,晚饭在一位当过支前民兵的村民大叔家享用,我们是做“跟跟客”(当地的方言就是跟着被请客的人去做客的意思),大叔家为了请村里人吃饭特杀了一头猪,桌上全是肉,还有刚从树林里采来的新鲜野生菲菜、野生竹笋,菲菜和鸡蛋一起炒,只见菲菜炒熟后都还呈墨绿色已经很老看到就没有食欲,但是大叔非常盛情的一再叫尝尝,哎!盛情难却只好夹一点尝尝,这一尝一发不可收拾,菲菜一点不老还有甘甜细娕的鸡蛋,三下五除二就被洗劫一空,还有竹笋那更是山珍,又嫩又脆,吃完一碗主人再加一碗连续吃了四碗,已经无暇顾及形象了,更听不见周围饭桌上村民们的谈笑声了,也许再也吃不到这么原生态的东西了吧。因为饭菜太香,一心不能二用,待吃完饭才空出嘴巴来和大叔聊天。原来大叔是当年老山作战时的支前民兵,他告诉我们他十六岁就去当支前民兵,十八岁战争结束回家结婚,现在不愿意去烈士陵园,我心生疑问不禁问大叔为什么不愿去?他答:“因为那里都是曾经非常熟悉的人,有的人的墓地中没并没有遗体只有他们的衣服或是一些随身物品,有的甚至是一个空墓,里面什么都没有,去看一次回来就难过一次。”我急着追问为什么会里面没有遗体,为什么会是空墓穴?他答:“因为战争太紧张就找不到他们的遗体或是他们的物品。”看见大叔花白的头发,难过的表情,不忍再勾起他对昔日一切的回忆,话题嘎然而止……

与大叔深情作别,走出大叔家,但见月华如水,夜幕下的边关群山起伏,村民们房屋的灯光如星星洒落在山间,国界界碑清晰可见,目光所及都是一片安宁。这是当年的他们多少人想见而没有见到的美丽景致,这是他们多少人用生命和鲜血绘就的美丽画卷。

回望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悠悠五千年,有过万国来朝的无限荣光,有过大唐盛世的精彩纷呈,更有鸦片战争的血泪书写在这一部民族的演绎发展史上,无论历史如何苍桑巨变都有一群人用生命在护卫着这一片疆土,一代又一代,披荆斩棘、接续前行,抵御一次又一次外敌入侵,苍海横流,方显英难本色。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每年国家公祭日,我们都会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那些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的先烈们,他们是一座座精神的丰碑,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这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无限奋斗、生生不息,哪怕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举步维艰的岁月,中国人民都没有向外敌屈服,栉风沐雨、以身报国,守护着这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土,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个文明没有断代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程的演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归程的路上,脑海里不断翻腾的不只是麻栗坡烈士陵园烈士墓碑的画面,还有参观烈士陵园时一名老师正在指导一名小学生诵读烈士颂词的画面:小学生身着校服,胸前佩戴着红领巾,毕躬毕敬站立在烈士墓前,他的老师躬下身逐字逐句认真的指导他读颂词,他们是那样投入,丝毫没有觉察到他们身旁有这么多人驻足聆听。那朴实的躬身;那稚娕、清澈而饱含深情的童声;那在四月暖风中飘扬的红领巾在我脑海中久久伫立,挥之不去……

值得一提的,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对面新建了一所中学。一排排新校舍整齐排列,花木焕发勃勃生机,学生抬头便能看见麻栗坡烈士陵园,今天的麻栗坡烈士陵园已经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他们血洒疆场为国捐躯,他们牺牲时大多数人也就是今天一个在校的高中生或大学生的年龄。他们是谁家的孩子?他们的牺牲带给了家人怎样的悲痛?他们的家人今安在?当年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们或许也在中学或大学的校园里感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浪漫与美好!

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改革者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也说:“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足见青少年于一个国家而言何等重要。

麻栗坡烈士陵园里英雄们的事迹就是一部部生动翔实的鲜活教材,对面中学的学生每天都潜移默化接受思政教育,将他们的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中并为之不懈奋斗,从而成就高尚的精彩人生。

麻栗坡烈士陵园是铁马金戈、炮声隆隆的战争记忆;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丁谱系;是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精神矩阵,感召着万千所他对面学校的学生继往开来续写家国情怀谱写青春序章。他熙暖如四季芬芳的红土将春天的幼芽护佑成参天大树,他明亮如夜空中的星星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照亮。

安息吧!为国家为民族血战沙场的英烈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

2025年 6月15 日



【作者简介】张利,女,贵州遵义人。在《沙滩》《遵义日报》等发表过文章。


(编辑:罗仕明   审核:吉庆菊)

阅读15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