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蒿粑
春暖花开时,开着黄花的面蒿显露于乡间野地。面蒿的银色秆支撑着一簇簇黄花,使春日的色调更加饱满。它们在春风中沐浴,汲取春雨的滋养,银白色的细丝镶嵌在绿色素里,柔软得谁见了都想抚一下。
山春山,挖春菜。摘几把鲜嫩的面蒿尖,浸入清水洗去泥土或杂物,再入滚烫的水中过一道,祛除面蒿的野性。
挑选优质的糯米粒漂洗淘净,浸泡两小时后,与面蒿一同放进石臼里,运用杠杆原理使其交揉在一起。取出它们的合成品,撒上个性化定制的调料,拌匀,揉透,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蒿粑。
想吃软糯香甜的,可置入水蒸气里熏蒸。想吃外脆内韧的,可丢进油锅里炸。想吃蕴含炭香的,可搁在炭火上烤。香软可口,入口清香的面蒿粑,若蘸上紫苏蘸料,更是绝味,让人垂涎。
浇灌浓浓乡愁的面蒿粑,是春天赠予人间的一道美食。
芹菜酸
老家附近的几亩田地里,在春风的唤醒下,生长着密密麻麻的芹菜。每到这时,周围的“野粉”们不约而同汇聚一起,挖芹菜。
今年的春风似乎来得要早一些,芹菜在春节后便冒芽生长。稻田里的芹菜,有充足的水分,长得饱满些。玉米地里的芹菜,顺地爬,稍显瘦小,可味道比田里的更上一层。
芹菜的吃法,与其他野菜一样,可以煮作素菜,若做成芹菜酸,味道更是一绝。把芹菜叶子与根茎清洗干净,置入烧开水中焯水顷刻,祛除生涩味,捞出后晾干水分,撒入生抽陈醋姜蒜花椒,抓拌均匀,装瓶密封一日后即可食用。芹菜酸,它酸得醇正,脆得爽口,很是解腻开胃,再蘸上配水豆豉与胡辣椒的蘸水,怎一个爽字了得!
多年前,芹菜是长辈们充饥时的主菜。而今,芹菜酸是我们吃肉食油腻后的素菜搭配。
染花饭
密蒙花又名染饭花。清明时节,密蒙花开漫山野,或与人们一道,缅怀已故亲人。
摘几束密蒙花放入锅中煮,使其色料浸入沸腾的水分子里,煮得越久颜色越深。煮好的水倒出来晾凉,与糯米一同煮,即可做成一道金黄色的染花饭。
染花饭色泽鲜明,咀嚼中有一股淡淡的草木香味,与野苦蒜炒腊肠搭配吃,很是解馋。每年清明,老家的族人们聚在一起,到祖茔祭拜祖先后,在山间吃一顿羊肉汤锅,屡次让我难以忘怀的,即那道染花饭。
氤氲光阴,青山鸟语间,草木葳蕤,来一碗染花饭,咀嚼人间烟火气里的山野至臻。醉在春山中,尽享惬意时光。
渣面粑
春夏交替时,有着猪毛菜之称的茴香菜,绿油油地穿插于乡村田间小道。
它那种独特的香气,一些人会不习惯。它那嚼起来毛茸茸的脆嫩的口感,以其独特的风味在众多野菜中脱颖而出。
白开水煮茴香菜,茴香菜拌花生米,茴香菜拌土豆条,一道极简易的美食,蕴藏丰富的营养价值。若是遇上新鲜的豌豆和蚕豆,再掺和糯米与大米,制成渣面粑,必是人间真味。
用“盘县火腿”筒子骨熬制汤底,再浇入杀年猪时炼的猪油。混合被打磨成细颗粒状的糯米和大米,倒入筒子骨汤中搅拌,发酵。切碎茴香菜,撒入细颗粒的火腿,与剥了壳的蚕豆豌豆一起,加入食盐搅拌均匀,置入蒸锅里蒸一刻钟。
纯手工制作的渣面粑新鲜出炉,一股淡淡的清香弥漫四周。进入嘴里柔软细腻,在舌尖上清香可口,炸着吃,或蒸着吃,或烤着吃,色香味俱佳。实乃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肴。
作者简介:胡光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审核: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