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仕明||李端棻赋

罗仕明
2025-03-02
来源:西南文学网

皇舆周天,大清百载。乌水①澄明,将山瞰黛。荧荧煜煜,集日月之玄津;莽莽苍苍,纳乾坤之否泰。贵筑育以股肱之臣,京畿成以改革之派。京师大学②之首倡,变法之幕宰。

欲知过往,必觅曾经。盖因端棻③幼岁遗孤于筑烈④,随叔⑤求学于北京。同治次年中进入阁,编修之学士,俯首于朝庭。得倭仁⑥、⑦之器重,而擢升。亦因文学而受两帝知遇,终年励耕。任一地之学政而八方促进,多省之主考而四处出征。广之乡试难藏识才之慧眼,京而联姻亦有同道之袍情。穆穆然,领总督、侍郎、尚书之衔以耀;勤勤也,供刑部、工部、礼部之职而兢。

矧夫击水中流,擎天砥柱。甲午败战,感光绪欲兴庶政多旨而求贤;图强维新,唯端棻竭荐俊彦十九⑧而力助。千人之“公车上书⑨”,势可荒古。在册六佰余多为公之内戚家亲,同乡旧部。公光绪廾二年上《请推广学校折》,建言废科举,办学堂;行简文,除八股。叩响旧制之丧钟,新规之战鼓。廾四年提维新教育之纲,指明变法之路。愤也!动人之奶茶;悲哉!遭人之忌妒。血雨惺风,天怨人怒。康梁⑨逃以流亡,六君⑩殒于杀虏。端棻因滥保而充军,光绪于瀛台遭禁步。高校北大,百日维新仅存之基;废私立公,端棻无愧教育之父。

盖因终生弃武,一世从文。励精图治,破旧立新。一经五纬之言被帝以纳,改则定例之事于国有恩。虽戊戌之变以败,然宪政之基而存。公因赦回筑以住,缘名抚⑪聘而辛。谋黔省教育之发展,夯夜郎文昌之基根。参黔多所学堂之建,终时全捐助学之银。哲诗有“此君曾被康梁误”,启超曰“二品言政唯此人”。沧桑之海,历史之轮。戊戌变法终归旧政变新政,罪臣变功臣。

呜呼!绿草长青,江山永固。生若鸿毛,死于劫数。溯公之一生,仕途早成,功勋卓著。开懋勤殿,用奏折之形改变规程;办京世堂⑫,以躯体之力投身教务。浩史如烟,棻公也去。永乐⑬之地得以永生,好人之心获以好度矣。

中国著名书法家   苗力博   书

说明:此赋依《词林正韵》。

注释:①乌水:注入乌江之水。②京师大学:现北京大学。③端棻: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园,祖籍湖南省衡州府清泉县,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幕后主要策划者,中国近代教育先驱。同治元年(1862年),应顺天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第一个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朝廷高官。举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倾力支持维新变法。 戊戌政变后,被充军新疆。未达目的地,后赦归,主讲经世学堂,极力传播新学。死后葬于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大关口。④筑烈:贵阳市勇烈路。⑤叔:指李朝仪,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进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补平谷知县。历任三河知县、大兴知县、署南路厅同知等职。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进犯天津,由于李朝仪在通州的出色表现,升任为候补知府。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英法美联军再次进攻大沽口。李朝仪因协助僧格林沁击败联军有功,次年,李朝仪奉旨分办直隶团练。 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朝仪任顺德知府。后任广平知府。同治八年(1869年),授永定河道,署按察使,兴修永定河两岸水利。光绪五年(1879年),升山东盐运使。十一月,任顺天府尹。光绪七年(1881年)四月,李朝仪病逝于顺天府任上。⑥倭仁:乌齐格里·倭仁(1804年-1871年),字艮峰,乌齐格里氏,蒙古正红旗人。中国晚清思想家、书法家、理学家。 乌齐格里·倭仁于道光九年(1829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中允、侍讲、侍读、庶子、侍讲学士、侍读学士。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擢詹事。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迁大理寺卿。咸丰三年(1853年),倭仁劾叶尔羌回部郡王阿奇木伯克爱玛特摊派路费及护卫索赃等罪,诏斥未经确讯,率行参奏,下部议,降三级调用。咸丰四年(1854年),命以侍讲候补入直上书房,授郡王读。咸丰五年(1855年),擢侍讲学士。历光禄寺卿、盛京礼部侍郎。咸丰七年(1857年),调户部,管奉天府尹事。后回京,授都察院左都御史。 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擢工部尚书。同治六年(1867年),被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同治十年(1871年),晋文华殿大学士,以疾乞休。 同年,乌齐格里·倭仁卒,享年67岁。⑦惇衍,罗惇衍(1814年-1874年),字星斋,号椒生。广东顺德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地区的反侵略团练领袖。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曾任乡试正考官、会试同考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实录馆总裁、武英殿总裁、吏部和刑部侍郎、户部和工部尚书、通政使司通政、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任职时期恪守宋明理学,为官清廉,甚得器重。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陷广州时正在家乡原籍,奉命联络在乡太常寺卿龙元禧、工科给事中苏廷魁等举办团练,抗击英法侵略者。 战后回京,擢左都御史。同治元年(1862年),升户部尚书,后兼署工部。后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去世。罗惇衍生平崇信宋儒理学,著有《集义编》《庸言》《孔子集语》等。⑧俊彦十九:据贵阳学院李端棻研究院院长周术槐考证,史书记载十六俊彦有误,应该为十九俊彦。另三人为: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⑨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在北京集结1300余名 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⑩六君: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⑪抚:贵州巡抚。⑫京世堂: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贵州经世学堂。⑬永乐: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


作者简介】罗仕明,男,中共党员,本科,笔名玉树临风,贵州黔西人,1990年入伍,曾就读于空军工程大学,从军20余年,在藏工作17年,军队自主择业干部,曾在《贵州日报》《西藏日报》《空军报》《拉萨晚报》《日喀则日报》《明月的天空》《当代作家诗人风彩录》《2013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诗歌地理拉萨九人诗选》《中国家园文学》《甘洛风》《芳华沉香》《生命是一条圣洁的河流》《品读织金》《中华辞赋》《贵州诗联》《贵阳诗词》《花溪艺苑》等报刊杂书藉上发表过诗、词、元曲、散文、论文、杂文、小说等若干文章,2013年个人出版诗词集《天涯明月心》国家图书馆收藏。现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会员,世界华语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作协“子曰”诗社社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理事,贵州学派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贵阳学院“端棻文化”特约研究员,西南文学网副主编、创始人之一。


(编辑:冯尧  审核:吉庆菊)

阅读49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