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明 || 时光的守望者

陈永明
2024-12-02
来源:西南文学网



在那片与威宁草海碧波轻拂、波光粼粼之景仅有两公里之遥的静谧之地,矗立着一幢被七十余载风雨温柔抚摸过的老瓦房,它以一种古朴而庄严的七柱之姿,仿佛是一位老者,低声细语着过往岁月的斑驳与沧桑。这幢房子的灵魂,紧紧缠绕在一位名叫祝静玲的苗族老奶奶身上,她虽已91岁高龄,却依然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记忆力宛若昨日重现,清晰如初。

祝静玲的世界,是一幅由简单与纯粹交织的画卷。在这里,一针一线编织的苗族传统服饰是她心灵的慰藉,而电视荧屏上跃动的斑斓色彩,则是她与外界相连的窗口。她的生活,就像是一首悠长的苗族歌谣,婉转悠扬,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与坚守。

祝静玲的生命之旅,始于1934年的那个早春时节,那是一个红军长征的壮志凌云之年,她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与解放战争的号角声中悄然成长的。她的伴侣,杨应明,一个比她大四岁的英勇男子,曾是游击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故事,在1949年贵州解放的欢声笑语中交织成一首动人的诗篇。那一年,两颗年轻而热烈的心,在喜悦与希望中紧紧相连,共赴婚姻的殿堂。

从解放的曙光初露天际,到1952年杨应明满腔热血地投身于剿匪与土地改革的洪流之中;再到1953年,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驶入人民公社化的崭新篇章,他成为了小海公社的灵魂人物——社长。那些年,祝静玲与杨应明携手共进,孕育了七个如日中天的儿子与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他们的家庭,就像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勃勃生机,到大跃进的激情如火,再到三年困难时期的坚韧不屈,直至十年动乱的风雨飘摇,他们一一见证,一一铭记。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如约而至,为中国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然而,1988年的那个秋天,却成了祝静玲心中永远的痛。58岁的杨应明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她一人,用那双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抚养九个孩子的重担。岁月如梭,她以无尽的爱与坚韧为笔,将孩子们一一抚养成人,他们各自成家立业,繁衍出了三十个孙辈的庞大家族。其中不乏大学生的身影,他们像一群勇敢的追梦者,在繁华的城市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与未来。

然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祝静玲的心始终牵挂着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她选择了留下,选择了在这片乡村的怀抱中继续书写属于她的故事。她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她的笑容在夕阳的余晖中绽放着,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厚爱。 在杨小龙——她的四子那座温馨小家的隔壁,她编织着一段段简单却暖心的天伦乐章。自1998年,小幺女杨娥身披婚纱,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后,这座老宅便化身为她孤独而坚毅的守望塔。三十六个春秋的更迭,她倚靠着国家每月那份500多元沉甸甸的抚恤金,如同握着生活的定海神针,过着简约却内心充盈的日子。

老宅前,是她亲手播撒的一片绿意盎然的小天地,还有三只母鸡在那里悠然自得,享受着宁静的时光。每当夜幕降临,那台老旧的电视机便成了她探索世界的窗口。从中国航母下水时的雄壮英姿,到巴以冲突中交织的复杂局势,再到俄乌战场上烽火连天的震撼场景,她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她的眼中闪烁着对这个世界深深的关切与自豪,仿佛每一帧画面都在诉说着中国的力量与担当。“生在中国,真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她常常感慨万分,“国家强盛,百姓安乐,这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

悠悠七十五载光阴,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威宁城在时光的魔法下悄然蜕变,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新颜。苗寨的深处,知识的种子悄然萌芽,破土而出,一批批大学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踏上了追逐梦想的征途。而乡亲们,也不再受限于那片熟悉的土地,他们勇敢地走出大山,用勤劳的双手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一座座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不仅是砖瓦堆砌的居所,更是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新起点。

然而,在这片日新月异的景象中,祝静玲奶奶却像一位时光的守望者,安然地栖息在那座冬暖夏凉的老瓦房里,仿佛那里藏着岁月最温柔的秘密。在她的心中,装着一幅活生生的家族图谱,三十多位孙辈与五十多个重孙的名字与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她的心灵。她对他们的学业关怀备至,深知成绩并非衡量一个孩子的全部,更重要的是那份对国家的忠诚与正直的品格。她常常告诫后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要心怀敬畏,遵纪守法,做一个光明磊落、顶天立地的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如同春风拂面,轻轻吹进了她的心田,让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与恩泽。她深知,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便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于是,她更加珍惜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每一刻,让心灵在这片绿意中得以栖息与净化。 在那遥远而温暖的角落,祝静玲奶奶正以一颗匠人之心,雕琢着未来的梦想——为子孙后代雕琢一个绿意盎然、生生不息的乐园。她以一种近乎神圣的姿态,轻抚着脚下的每一片土壤,凝视着每一抹生命的律动,用行动编织着人与自然和谐共舞的动人篇章。在她的世界里,每一片叶子的摇曳,每一粒种子的破土,都是大自然最真挚的回应,是对她虔诚守护的赞歌。

在祝静玲老人那颗饱经风霜的心中,还深藏着一份对国家无尽的深情。“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句金言,她常常在心底默默诉说。衡量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摩天大楼的巍峨耸立,而在于千家万户中那温馨的笑容,那平凡日子里的丝丝暖意。而民族的团结,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坚固基石,"五十六个民族如同石榴籽般紧密相连,共同绘就一幅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绚烂而动人。"

当春节来临,祝静玲老人的家中总是洋溢着温馨欢乐的气息。那闪烁的屏幕仿佛一扇窗,不仅打开了她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更将国家大事、民族情怀化作涓涓细流,悄然滋润着她的心田。在这样的夜晚,老人总会温柔地提醒后辈儿孙,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珍视,更是对儿女深情的牵挂。

在这样的生活哲学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感受到幸福与安宁的拥抱。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拥抱,都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社会画卷。祝静玲老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真谛,引领着每一个人,在平凡的日子里,共同绘就一幅幅温暖而动人的社会图景,让爱与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陈永明,1965年12月,男,中共党员,祖籍四川泸州。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学历史高级教师。1999年开始在《六盘水报》《乌蒙新报》《凤鸣钟山》《贵州戏曲》发表文章,贵州省作协会员,贵州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著有脱口秀《一路风景》、《地球村赋》《三尺讲台》诗歌,《民俗风情》散文集,《平凡人生》《七十二行》六部作品,共计160余万字。

(编辑审核:陈友云)







阅读312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