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钦||新昌企业情

梁武钦
2024-11-18
来源:西南文学网


聊起新昌企业,我既是局外人,也是局中人,在数十年的“跑企业”中,常介于“社会人”和“企业人”之间,可说是“半个企业人”,但对新昌企业那份情却是全心全意的。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人们对“企业”二字还较陌生,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只知道什么叫“工厂”。那时候,家中如果有一个在“工厂”上班的“工人”是十分荣耀的。农村家庭若有一个在城市里工作的“工人”,别样光彩,假如家中是“双职工”人家,那就不得了。
      在当时计划经济年代里,工厂吃“大锅饭”,农村是大集体。国营和乡镇企业寥寥无几,凤毛麟角。城乡差别还犹如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农民如果没有“蓝本本”户口,想进城工作或谋生,比登天还难。
      只有到80年代改革开放后,现代工业开始起跑,乡镇企业逐渐发展,工人队伍才不断壮大。大家也开始从原先叫“工厂”慢慢习惯改叫“企业”。“企业”这个名称大约也是从那时被人们熟悉认可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昔日的赤脚农民和外来打工仔蜂涌奔向企业,成为名正言顺的穿鞋“工人”。昔日“工人老大哥”这个尊称也逐渐失去原有的光环。“工人”也被改称为“员工”了,几乎可说“全民皆工”的地步。
       我是较早从农村挤身城市同“城里人”挣饭碗的“乡下人”。因生活生存所迫,也是一个较早“跑企业”的人,或叫“走企业”的人。自1986年以后,开始“空手打空拳”做“无本钱生意”,就是在业余或夜里“跑企业”,拜访企业老总。当时也不知道这样的谋生手段叫什么“白手起家”、“广告业”等新鲜话,纯属是“迫上梁山”,为在城市坚强生存斗争而已!
       80年代后期,因图书市场开放,竞争加剧,单位领导看看我这个“乡下人”还会“跑业务”,就叫我兼职成为新华书店图书推销员……
       从此以后,一跑而不可收,也许我前世与企业有缘,命中注定是一个“跑企业”的人,至今未休。
       作为一名战斗在商战前线近20年的一线战士,经历了新旧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特别是耳闻目睹了一场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现代企业商战史。从人生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无憾的,也是无悔的。

看到眼前新昌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有的已走出新昌,甚至走出国门,作为一个“老新昌人”怎不欢欣鼓舞。展望新昌现代工业未来,前程似锦!

新昌现代工业经过20余年艰苦卓绝的“长征”,通过改革的阵痛,转制的探索,早已从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在历届老中青县工业领导和企业家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下,新昌现代企业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壮丽场面。
      但新世纪面对新挑战,中国改革已向纵深推进。在面对如今“地球村”的世界中,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信息爆炸,许多新生事物转瞬即逝。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上各种新秩序、新规则渐将考问中国企业。各国兵团纷纷争夺抢占我国各行各业市场,我们原有的奶酪是否会保住!?

为此,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分子——新昌企业,将如何应对这只“国际狼”,已成当务之急!

现在,已看到新昌好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及部分中小企业预感到“狼来了”的危机意识。已制订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和战术,苦练内功,前瞻性地提出“构筑百年企业”等远大目标,以防患于未然。

首先是走出去,引进来,新昌企业在新世纪前后几年中大力招商引资,大量招兵买马。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引进数以万计优秀人才,充实到城乡企业。在走校企合作和科技兴企之路上,迈出了成功第一步。
      这是因为任何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管理型”人才,“科技型”人才。加之生产一线“高级技工”及商战前线实战经验的“超级营销精英”等人才。
      如果,哪家企业拥有多少的上述“四类精英人才”,就可拥有多少财富。时下,知识和财富已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企业和个人实力及成功的象征。
      但有了一切人才,仅是一家企业之基础。好比一辆汽车,要使一辆汽车强劲奔驰,必须整车大小部件紧密结合。特别是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时常处于最佳运作状态,还要对整车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再拥有一位或几位“人车合一”高超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只有做到这样,才能顺利按时到达目的地。
       这里所说的“大小部件”指企业员工;“发动机”指班组长和中层干部;“驾驶员”指企业老总及核心领导层。
       其实,有了一辆好车和优秀的驾驶员还远不够,要具有一个好天气和好路况。

譬如,在金色秋天一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出行,又飞驰在高速公路上,则心旷神怡。反之,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遇到的又是一条泥泞、坎柯不平的山间公路。这辆好车简直就是负担了,如同废铁无异,还不如步行来得快。
      以上比喻,说明了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软硬件设施的重要性。
      企业外部环境,有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宏观调控走向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内部环境包括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指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科研力量、全员素质、学习培训教育、营销策划、企业品牌及领导者人格魅力等无形价值。硬件环境一般指企业厂区、厂房、办公设施、机器设备和员工数量等。
      企业顾名思义是人做的事业,“企”字一旦去掉“人”字,就成为“止”字,人去楼空,最豪华现代的工厂将是空壳,最先进的设备也是废铁一堆。因此人是企业的决定因素。一家企业只有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方能趁吉避凶,这就是“顺者昌、逆者亡”的道理。
      再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假如一个大的集体没有道德文化的约制,管理制度纵然严密,也只不过是乌合之众。散沙一盘,谈何战斗力。
      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切工作中的生命线和前提,也是一家企业的灵魂和精髓。只有做好这一步,才能营造企业和谐的公共关系,企业只有在这样的氛围内,才可政通人和,人尽其才;才能精诚团结,充分发挥领导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和参与企业各项工作。
      企业领导者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并要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广纳贤才,为企业和员工营造一种“企业如家”的环境,心中时刻装有“一切为了员工”的想法,员工才能“一切为了企业”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才能激流勇进,驰骋商场,百战不殆!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已下苦功夫,并卓有成效的企业,新昌已有部分典范:如万丰集团、泰坦公司、新和成、三花集团、新昌制药等大中型企业,他们为新昌中小企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多次去万丰集团等企业,不是去“跑业务”,而是去分享和体味家乡人民辛勤创业的成果。
      一走进这些现代企业大门:花园式的厂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宽敞明亮的厂房,企业内外标识醒目,着统一工作服的领导员工,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和热情饱满……这一切,使我觉得他们不是在为企业而办企业,而是为“享受”在做事业。
      想到这,又不禁想起多年前在老澄潭中学教室外墙上的一句话:“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一个人若把工作看成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对待之,那就是劳动和工作的最高境界了。

愿我们每个人都轻松地去对待工作,千万不要把每天的工作劳动当作苦差使去做,那会很累的,我本人是从小热爱劳动的。
      说到这,又使我回首起20世纪80年代的新昌部分企业,厂外连一块直牌也没有,更不要说什么“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了。厂内连一张三抽桌也找不到。厂房设施等更不用讲。曾批评过:大小是个厂,投资几十万,上百万的,怎么连块厂牌也不挂。新旧对比,真恍若隔世!
      再回头看今日新昌众企业,如新兴工业区中企业,没有一家企业不重视企业内外形象。这一点好比新昌城市街道上的男女老少们,谁不把自己内外打扮得时髦漂亮。
       啊!这就是今日的新昌企业和新昌人民之风彩,令外人羡慕。

然而,人生易老天难老,虽然世间万事万物皆有新陈代谢,何况自然界中食人间烟火的人类。但作为一个多年“跑企业”的人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企业关门及企业老总的离世。因此我是最怕整理名片,那是我心情最沉重最伤感的时候。

譬如,在这次《老名片》一书的征询工作中,有一天傍晚,因时隔约十五年之久,情况不详,当我凭记忆去城关镇柏树巷了解原新昌汽车工业公司杨若钟老经理时,”听邻居人说几年前已离开人间,估计年龄已逾七十,从“人生七十古来稀”来说,也可说是高寿。可那晚回家路上,我的心情是酸酸的……
       特别是有许多老厂长生前对我的谆谆教诲,更使我记忆犹新,思绪万千。这些为新昌工业作过历史贡献的功臣是:原新昌胶丸总厂潘郁文厂长、原新昌汽车工业公司杨若钟经理、原新昌轴承总厂一分厂刘林富厂长、原新昌县西郊针织厂何振华厂长等。新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将永远怀念你们。
       最后,还是一句老话: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愿广大企业家们象管理企业一样对待自己的“健康管理”,并顺祝老总们身体健康,事业长青!

题外话说出来无尽头,结束语送给大家雷锋同志一句话:我赞美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同时也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梁武钦,男19628月出生,浙江新昌县人,五七高中毕业,宁波市海曙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农民作家村首批驻村作家。著有《新昌企业老名片》,《一位农民工35年的寻梦之旅》等书,部分作品入选《浙江出版史料》及《农村好声音》文集。宁波出版社的长篇非虚构小说《一位农民工35年的寻梦之旅》,2018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农民文学奖”年度大奖。新中国第一代农民工,当过农民,干过木干活,打过工。也曾经创办过幼儿园、广告公司及建材公司等。现在一家股份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编辑审核:陈友云)


阅读30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