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学派||贵州文化名家访谈《孜孜不倦 丹青相伴——绘画艺术家王忠弟》

殷平 顾里
2024-11-06
来源:贵州学派

图片

贵州文化名家访谈

孜孜不倦 丹青相伴

——绘画艺术家王忠弟先生访谈录



                                                

贵州文化名家访谈:《孜孜不倦 丹青相伴——绘画艺术家王忠弟先生访谈录》专访:殷平/文字:顾里


2024年10月18日著名文化学者贵州学派秘书长殷平对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油画家王忠弟老师进行专场采访的视频片段。

图片




图片




王忠弟


1950年生, 四川广安人,生于贵阳,当代油画家。自幼喜画,注重写生,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术创作,1980年进修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贵州省贵阳市火车站美术员。1985年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8年获贵州省自学成才奖。1979年,油画《铁路机车的发展》入选全国科普展。1980 年,油画《高原之歌》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1982年,油画《山花》入选四川省油画展,获四川省职工美展一等奖,入选全国职工美展。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协会;油画《森林珍贵动物》获全国林业科普展三等奖;油画《花溪之夏》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油画《黎明》入选全国职工美展;油画《夕照娄山》获全国铁路美展二等奖。1989年,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1990年,编入《中国美术年鉴》。1992年,编入《中国美术辞典》。1995年,油画《滇黔咽喉》获全国职工美展二等奖。1997年,油画《笛声万里娄山路》获贵州省美展二等奖,西南铁路美展一等奖。2007年,做客中央电视台访谈栏目。2009年,于贵阳市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多幅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所收藏。2010年,于贵阳会展中心举办个人展览,出版个人画册。2013年,油画《翠谷笛声》荣获贵州省第十一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一等奖。2015年,油画《翠谷笛声》获全国铁路美展一等奖。2017年,在贵阳板桥艺术村举办个人画展。



一个有自己爱好的人,一定是快乐的;一个人的爱好就是自己的工作,那这个人一定是幸运的;一个人的一生,爱好就是工作,爱好就是生活,爱好、工作、生活、从少年到老年始终相随相伴,那这个人一定是有福之人。王忠弟先生就是一个有福之人 !


受贵州学派安排,要对画家王忠弟先生作个专访。与王忠弟先生素昧平生,对绘画艺术也是门外汉。该如何着手?有点犯嘀咕。与王忠弟先生见面,顿感释然,这人见过,是熟人的熟人。不久前,贵州著名画坛耆老刘知白先生遗作陈列馆在贵阳美术馆揭幕展上,嘉宾云集,熟人也碰见不少。熟人与熟人的熟人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个中就有王忠弟先生。大家还拍了合影。与王忠弟先生攀谈下来,我们之间交集点还不少。我们同庚,小学同校,我的同学与他的同学相互交织,我的人际交往圈子与他的人际交往圈子有重叠部分。有了这些铺垫,对王忠弟先生的专访切入点也就不难寻找了。

从读小学时王忠弟就喜欢绘画,越画越有兴趣。画画的工具基本是逮着什么就用什么:铅笔、蜡笔、水彩笔、钢笔、毛笔都用过。自己学画画,家里人也不知晓,也没有什么教材,也没有老师,完全是自己兴之所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直到若干年后,在画界有了一些小名气,其亲友中一位在贵州画坛赫赫有名的绘画大师知晓王忠弟也在学画画时,不禁惊讶万分。到十几岁下乡当知青后,王忠弟原来毫无章法的绘画方式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按绘画的一些基本规律学习绘画。那时他就开始大量对世界一些画坛大师的名作进行临摹:像俄罗斯的克拉姆斯科依,列维坦 ,希施金及欧洲的一些绘画大师的作品等,王忠弟是一遍又一遍地进行临摹,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至今,王忠弟还保留了不少自己当年的临摹习作。还有就是,王忠弟的习作很多是微画。我很外行地问:你绘微画是为了节约画材吗?他答:画微画是为了自己能精准掌握下笔的力度和尺度,也就是说是为了训练自己的笔下功夫。在王忠弟保留的微画习作中,还有几幅用工业油漆作的彩色微画。王忠弟告诉我,由于是工业油漆,其浓度极难调配,用笔时必须小心翼翼,否则画面很难成形。看王忠弟后来的一些作品,都给人一种精细,画面和谐的感觉,看来是和他当年打下的绘画技能牢固基础,密切相关的。


图片

王忠弟创作的6cm微画

图片

王忠弟创作的邮票大小微画


在农村的生活无疑是艰苦和枯燥的,王忠弟除了干农活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基本都花在画画上。渐渐地,村里有个会画画的知青的故事开始流传。公社的干部,乃至区里的干部都知道了。区里有一个机关的干部看了王忠弟画的画之后,有意要招他去区里工作。当过知青的都知道,那时知青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农村回城工作,对于这个天大的喜讯,王忠弟却犹豫彷徨起来,他想的是,工作了之后,就再没有给自己画画的时间了!又要回城,又要工作,还要有自己画画的时间,天下能有这样的好事?但这样的天大好事居然让王忠弟得到了!

贵阳铁路分局要招工,对象是要有一定特长的知青。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中学又是王忠弟的同学,会唱样板戏,铁路分局指名要了。王忠弟因有绘画特长,也被招工进了贵阳火车站作美工。

火车站的美工,主要工作就是写点美术字标语,在宣传栏上画点刊头,不定期绘制列车时刻表之类。大一点的活路就是画几张紧跟形势和潮流的宣传画。这点工作量对王忠弟而言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还有大把的时间,王忠弟基本都花在了外出写生上。彼时的贵阳火车站,站前广场面对的是当时还算气派的遵义路。穿过站台下的隧道,车站后面完全就是农村摸样了:有菜地。有池塘,有蜿蜒的小路,还有稀稀拉拉的几棵树。这样的地方却成了王忠弟写生的绝佳场地。每天上班点卯之后,王忠弟就背着画夹不见了。在纪律严明的铁路单位,王忠弟就是一个另类,有人到火车站找他,问到的人都会说:要找他得在九点钟之前。王忠弟自我解嘲地说,由于在纪律上的松懈,工作几十年,领导也好,同事也好,都认为自己还是有贡献的,但一到评先进的时候,却没有人投他的票。


图片

作者顾里(右3)及贵州文化名家访谈专班工作人员与王忠弟(右4)先生合影   


除了对田园风光进行写生外,王忠弟还创作了大量与铁路有关题材的作品。如:客运列车、货运列车、工作中的列车员、广播员的形象等。尤其是画火车机车,王忠弟几乎成了专业户。无论是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乃至现在的和谐号机车、复兴号机车,王忠弟都可以不用参照实物,凭记忆就能画出来。工作几年之后,王忠弟的绘画作品开始代表贵阳铁路分局参加了各种美术展,而几乎每一次的参赛作品都能获奖。有了成绩,王忠弟的创作活动范围也不仅限于贵阳铁路分局内了,按铁路管辖体制,西南的铁路都归成都铁路局管辖。因此,应邀到局管内的铁路单位去采风,创作对王忠弟而言也成了家常便饭。王忠弟曾到成都火车站进行过创作,到云南河口等地去画过云南特有的米轨铁路,寸轨铁路。其中一张米轨、寸轨铁路同框的油画作品还被铁路博物馆收藏。贵州境内的四条铁路干线:渝黔铁路,黔桂铁路,湘黔铁路,贵昆铁路,凡三等以上的车站,还有很多三等以下的车站,都有王忠弟去采过风或进行过创作活动的足迹。


图片

图片

图片

1984年成都火车站写生画作


王忠弟印象最深刻的是到贵昆线荷马岭展线进行创作的情景。铁路展线是铁路在短距离内用延长线路来解决铁路爬坡问题的一种方式。贵昆线在翻越乌蒙山有一段,从山腰的荷马岭到山顶的木嘎,直线距离只有4公里,火车要爬上这4公里却要通过19公里的展线才能达到目的。直线距离4公里,通过展线竟分别设了荷马岭,背开柱,木嘎三个车站。为了寻找出表现荷马岭展线的险峻雄奇的最佳位置,王忠弟背着水壶,干粮从荷马岭车站开始沿铁路向山顶的木噶车站攀爬。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王忠弟爬完了这19公里的铁路,并从多个角度完成了这段铁路的写生。王忠弟创作的关于荷马岭铁路展线的油画作品,在铁路系统引起了轰动,并多次参加各种画展,还被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如今,荷马岭展线铁路已成了摄影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你在网上搜索荷马岭展线,还能看到王忠弟的荷马岭展线铁路的作品。


图片

昆河铁路(2015)

图片

金口河峡谷(2015)

图片

蓝剑号动车(2011)


王忠弟早先多种画都学过。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主要以油画创作为主。王忠弟认为油画比较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写实、注重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常常能使人感到三维空间的存在。除了创作围绕铁路题材的作品外,王忠弟对自然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很多有名的风景如:四川的九寨沟;广西的漓江;新疆的喀拉斯湖;湖南的张家界;云南的玉龙雪山等等,都留下了王忠弟采风和创作的足迹。而对贵州瑰丽,磅礴的明山秀水王忠弟更是偏爱有加。其创作的风光类油画作品大部分都取材于贵州。


人物画


图片贵州水族姑娘    (2012)

图片

贵州威宁山里娃      (1997)


图片

贵州乌蒙山放牛娃   (1997)


本世纪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在通达饭店发现,这个饭店的接待大厅,餐厅,会议室,走廊等处,悬挂的全是贵州风光题材的油画作品。了解下来,这些油画作品全部出自王忠弟之手。看了王忠弟创作的大量的高水平的贵州风光画作,省旅游局认为这些作品对宣传贵州,为贵州旅游事业助力大有裨益,如果将其藏在深闺实在是一件不应该的事。于是由贵州省旅游局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为贵州风景造像---王忠弟油画作品集》该画集收录了王忠弟近三百幅油画作品,其题材全部为贵州风光。时任贵州省旅游局局长为画集作了序,现摘录部分内容于下:

翻翻这本画册,你能闻到一缕缕青草的香气,看到一片片柔软的葱绿,听到一阵阵轻微的窸窣,那是微风吹过草叶的声音----

显然,王忠弟在创作中达成了思想和艺术的和谐。真正的艺术家,当默默地思考着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对接时,注重对永恒与瞬间、哲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寻找和建立属于自身独特的画语画境。而这一切,都有赖于艺术家的勤奋和动力----


图片

川黔线木竹河(全国铁路美展金奖)2015年军博展出

图片

贵州梵净山瀑布(1998)

图片

贵州省遵义会议会址(2005)

图片

贵州乌江(2006)

图片

贵州省荔波小七孔(2012)

图片

贵州省兴义马岭河大峡谷(2008)

图片

贵州黔东南都柳乡(2013)


在这个高度物质化的社会进程中,画家王忠弟逆流勇进,游走在贵州的重山叠岭、坝子梯田、溶岩巨石,领略各民族朴实纯净的风情。他说: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物都使我深深迷恋。他醉心于雾霭中透明的光,我们知道那是一种静、稳和有力,是一种长久-----

一个秋日的午后,专程到王忠弟画室去拜访他。画室不大,也就八十多个平方米。虽然也参观过各种各样的画展,但亲临画家的画室参观却是第一次,大有赏心悦目,收获良多之感!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慵懒地洒进画室。泡上一杯清茶,与王忠弟先生相坐而谈。平时不善言谈的王忠弟先生谈到谈到他的作品,谈到他的创作经历却也妙语如珠,兴致勃勃。除了观赏挂在画室墙上的画作外,王忠弟先生画室的一个房间堆满了他的各个时期的画作。王忠弟先生一一拿出他的藏品供我浏览。这些画作的尺寸,有的小不盈寸,就像一枚邮票大小,有的达数米见方。像邮票大小的是王先生的微画。王忠弟先生曾以各种火车机车作为题材,创作了一组邮票形式的微画作品。中国新闻网的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他。并以《看了他的画,才知道火车也能如此惊艳》为题做了专题报道。

王忠弟先生的油画作品以写实为主,那细腻的笔触,精美的线条,仿佛就是一幅绝佳的摄影作品。我将我的这个感觉告诉王忠弟先生。他说:与摄影作品截然不同,摄影作品没有这种空透感,立体感。有人说我的画里有禅意。我沉思,是吗?佛经有载:人有六感,即眼、耳、鼻、舌、身、意。眼对应视觉;耳对应听觉;鼻对应嗅觉;舌对应味觉;身对应触觉;意:意识觉?前五种感觉是直觉,是感知,而意是认知。感知都一样,而认知却千差万别。比如视觉看到的是红色,除开色盲,大家看到的都是红色。而在认知里,红色可以是温暖,是热烈,是紧张,是压力。因此,对事物,对艺术作品,专家学者的衡量标准和世俗大众可能是不同的。好在艺术作品不仅是专家学者把玩和鉴赏的,世俗大众的欣赏度也是一个艺术作品生命力长久与否的因素。

有一位陈先生,偶然在珠海的一家咖啡室喝咖啡时,在一本叫《澳门月刊》的杂志上发现刊登有王忠弟先生描绘贵州山水风光的一组油画。陈先生对贵州风光的魅力感到惊讶不已,更对油画的作者王忠弟先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经多方联系,陈先生看到了王忠弟更多的作品,对这位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成长的艺术家产生了由衷地敬佩,并专门撰文《于生活中寻艺,在自然中绘画》在中国民生网发表。文中有一段话对王忠弟先生的作品有较为中肯的评价:当你看到他的油画时,你会很自然地进入到他油画中的艺术世界;而在他所描绘的大自然中,你会感觉到自己是那样的放松,惬意,就像是你已深临无边的大森林,幽深寂寥的山水之间------

确实,欣赏王忠弟先生的画作会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王忠弟不断地从他的画室中拿出一幅又一幅的作品供我观赏。眼花缭乱中,有两幅油画一下子让我走进了画面之中。一幅叫《石板寨》,一幅叫《黔西茅草屋》。远山衬托的村寨,不再是静止的,她是灵动的,是飘荡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的。伸展的枯树枝在暗暗使劲,似乎在回应阳光,我会很快绽放出新绿;一个怀抱婴儿的妇人,正匆匆地迈上进屋的台阶,是灶台上的锅快烧干了?那只停止咀嚼谷草的黄牛,回眸转向作画人:你盯着我干什么?一只老母鸡迈着悠闲的步子,后面紧跟着着一群它的娃崽,边觅食,边欢快地,咕咕咕地唱着只有它们才懂的歌。对于喜欢散文写作的我而言,我看到的不只是一幅画卷,我看到的就是一篇抒情散文!


图片

贵州省黔东南民居(1995)

图片

贵阳市香纸沟(1995)

图片

贵阳市清镇茅草房(1995)

图片

贵阳市清镇茅草房(1995)

图片

贵阳市黔南农居(1995)

图片

镇山村(1995)

图片

贵州花溪党武石板房(2009)


为什么王忠弟先生的作品往往能触及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我想这是他用心在创作的结果。关于这点,王忠弟在他的画集的后记中有一段话应是很好的诠释:

我明白自己不是一个沉湎于思维、创造奇思异想的人,我是喜爱自然和在自然中自在生活的人。我走过祖国的许多地方,但是钟情的还是生养我的故乡-----贵州。她神奇瑰丽,重山叠岭。山秀谷深,清雾缭绕。光线明媚多变,潇洒溪涧穿行隐没其间,时急时缓,更有清潭明湖沁人心脾。坝子梯田,溶岩巨石,美不胜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更是风情各异,朴实纯净-----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物都使我深深迷恋,迷恋于每一丛树、每一块石、每一根小草、水中一片涟漪。穿出云层的一缕阳光,惊骇于叠嶂的山峦、深幽神秘的峡谷,醉心于沁润整个天空大地的雾霭和雾霭中透明的光。走得越多,越被它感动。

我问王忠弟,在你的艺术生涯中,有哪些经历,哪些作品,参加的哪些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获得的哪些荣誉等,最有代表性或最为难得,最值得怀恋?最有故事?他沉思了一下,回答我:一切好像都是顺理成章的吧!我也就顺其自然了,没有什么值得夸夸其谈的。

翻看王忠弟先生的履历,却也不乏头衔和光环。在贵州美术界,王忠弟算是资深人物了。文革后恢复的各级美协组织,王忠弟都是会员。还是贵阳市美术家协会的历届理事。1985年,王忠弟就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至于各种名人词典,王忠弟先生忝列其中的也不少如:《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美术词典 》等。对于这些头衔,王忠弟看得很淡泊,他说,各种专业协会会员入门是有门槛的,会员也是进入专业圈的标志,是对专业资质的认可,但这些并不完全与专业能力,艺术水平成正相关关系。艺术家要用作品说话。这应该是必须尊奉的信条。

我总想重点写一写王忠弟作品,艺术生涯中那些具有震撼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东西。但王忠弟似乎不以为然。王忠弟的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参加各种美展,获得的各种奖项不胜枚举。对这些奖项,王忠弟说,印象太深刻的也说不出来。但他谈得比较多的有这样一幅作品:《山花》(又名绣)。《山花》是一幅着盛装的苗族少女肖像油画。画的背景是蓝色的贵州蜡染挂图,少女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有各种花、鸟等造型的银帽,身上的衣服缀满苗族的手工绣片和琳琅满目的银饰。这幅充满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作品参加了198210月举办的四川油画展。这届四川油画展,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轰动效应。在四川乃至中国的美术史上都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以青年画家罗中立的作品《父亲》为代表的一批油画作品,一扫文革期间美术界沉闷,枯燥的氛围,让人耳目一新。一批青年画家也从此届美展后脱颖而出。王忠弟也就此进入创作的活跃期,1985年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


图片

贵州省油画展、四川省职工美展一等奖(1982年)


我觉得在王忠弟获得的荣誉中,有两项很富有喜剧性,也有代表性。1987年王忠弟获得这样一个证书,证书颁发词是:经贵州省总工会,贵州省文联批准,王忠弟同志荣获“从工人到文学艺术家称号”;1988年贵州省总工会又给王忠弟颁发了“贵州省职工自学成才奖”。王忠弟及其作品没有师承,也没有流派,说是自学成才也是恰如其分吧!谈到这些,我和王忠弟都相视一笑,就算是趣谈吧!王忠弟说。其实他不止一次有进入文化体制内工作的机会,真如此,在职称评定上,在业界的美誉度上,尤其是在退休的待遇上会与在企业从事文化工作截然不同。但王忠弟说他更喜欢自由自在地工作,不受条条框框的制约,无拘无束地搞自己的创作的氛围。自己的爱好可以一直伴随自己的工作,生活就是是一种天大的福分,自己就是一个有福分的人,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坐在王忠弟先生的画室里,看着他堆满房间的绘画作品,我问:你怎么不举办一个个人画展呢?王忠弟说:我在贵阳已举办过好几次个人画展。若干年前,中国国画艺术家,著名贵州籍文化老人谢孝思看了我的画作后,还邀请我到苏州去举办个人画展,我感到太麻烦,没有成行。现在,对于已古稀之年的王忠弟而言,搞个人画展,琐事、麻烦事会更耗费精力。尽管如此,我还是期待能在贵阳再次看到王忠弟先生的个人画展,这也会为我的这篇文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相信,画展即便不是盛况空前,起码会是高朋满座。热热闹闹的吧!


图片

草海黑颈鹤(2016)





图片


图片


图片


《贵州学派》编辑部

总顾问:顾久   徐圻   陈世和 (大律师)
法律顾问:谢玉雷
总编:殷平
主编:沈家卿
执行主编:郭思妤   罗仕明 傅合连   詹大方 程明飞   陈红旗
影像采编:李贵云 周文学
协办:贵州领袖黔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贵州朝黔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编辑:罗仕明   审核:吉庆菊)

阅读3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