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柏林||中医路上追梦人

傅柏林
2024-09-23
来源:西南文学网


泱泱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耀九天。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国粹,凝聚着众多中医人的博大智慧。这缘于有一群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者,中医路上努力奔跑的追梦人。在六盘水钟山红桥医院就有一位这样醉心于中医传承的追梦者。

手捏一根银针,为患者“针到病除”,她就是钟山红桥医院疼痛科主任宋迎春每天的工作。从医25年业精于勤的付出让宋迎春成长为针灸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她使用中医技术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疼痛科一面面锦旗是患者对宋迎春精湛医术的褒奖,也是她在中医路上的坚守、执着和梦想,推动中医针灸不断向前发展的见证。

宋迎春始终致力于中医疑难病症的探索,根据现代疾病和人们体质的变化,通篇背诵百种常用药理药性、学习中医典籍、以身试针学习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深谙各种疑难杂症,尤擅长传统针灸治疗、针刺法、刺络放血疗法、整脊手法等多项技术,对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肩周炎、偏瘫、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股骨关节病变、失眠、月经不调、痛经常见多发疾病及亚健康调理等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说起与中医的缘分,一次宋迎春咳嗽感冒,住院输液,经过三天的治疗,症状缓解仍然比较缓慢,于是找了一位老中医,仅仅服了四副中药咳嗽感冒就有所减轻,再经过老中医的精心治疗,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当时宋迎春觉得国粹中医很神奇,从此中医的种子在心里慢慢生长,在岁月的长河中生根发芽。后来高考时就选择了当一名医生,想用自己的医术,救治更多的像自己一样的平民百姓。

走进钟山红桥医院疼痛科,身穿白大褂的宋迎春来回穿梭在治疗间,艾草的香气布满了整个房间,患者中有坐着的、趴着的、躺着的,有的身上扎着针、有的背部拔着火罐、有的正在接受中医师的按摩推拿,大家都在互相交流着自身患病及就医的经验,诉说着这里的中医服务给他们看病带来的便捷。而宋迎春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地解答每一位患者的咨询。每天经宋迎春按摩推拿、针灸理疗的患者都是冲着宋医生的“针到病除”的技术慕名而来,随着对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的认可,百姓对中医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中医除了治疗传统的偏瘫、颈肩腰腿痛外,在内、外、妇等常见病方面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1990年毕业于贵州省遵义医学院的宋迎春,刚参加工作时理论强于实践,经历过一段似是而非的迷茫期。刚接触病人时曾让她无所适从,在问诊的时候,病人讲了很多症状,到底哪些才是最重要的,就好像有一层薄雾蒙在眼睛上。宋迎春经历着每一位年轻的医生必经的痛苦过程——如何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挫折痛苦中成长,在痛苦中收获信心。随着从医经验的不断丰富,宋迎春不但对于临床治病比从前有了把握,而且对于阅读中医典籍,也觉得和从前大相径庭,同时很快掌握了不同的病症提纲挈领地预判,有了较为清晰的临床思维,可以独当一面。对于中医的认知更为深刻,更加全面细微,这就使得她在之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了识别医疗风险的慧眼。

宋迎春说:“治病如打仗,用药如用兵,药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疗效如何。譬如作战,即使战略战术正确,若兵不精或用兵不当,也是难以取胜的”。长期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宋迎春,接诊的大多是从事文字工作白领阶层和体力劳动者,长期坐办公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炎、肩周炎,或者干重体力劳动导致腰肌劳损,肩背手脚疼痛的病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宋迎春根据病患特征在汤药内服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针灸推拿、中药湿热外敷、拔火罐、穴位注射等理疗,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炎、肩周炎、风湿关节痛等顽固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治疗中风偏瘫方面疗效较为显著。

看到很多农村妇女同胞,深受妇科疾病困扰而又羞于启齿,宋迎春决心投入妇科疾病的研究治疗,通过几年临床实践,她总结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加上中药外敷、灌肠、熏洗、熏蒸、针灸、艾灸、西药局部用药、耳穴治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刮痧等治疗方法。在治疗月经病、妊娠产后病、盆腔炎、痛经及不孕不育等疾病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治病救人本是医生使命,看到患者慢慢康复,减轻痛苦,我也会跟着高兴”。每当谈及诊治过的康复患者,宋迎春的眼神中散发出些许的光亮。2018年,一位罹患晚期肺癌患者找到了宋迎春,当时患者因长期吸烟,且年老体弱,已经出现胸腔积液、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的症状,而西医医生判定这位患者无药可治,最多只能存活三个月的时间。经过宋迎春的中医治疗,患者存活了一年。四年前,一位30多岁的妇女患食道癌,通过亲友介绍找到了宋迎春。该患者已经到了食道癌晚期,被西医判定只有半年的存活时间,宋迎春了解详细病情后,便采取了纯中医的治疗方式,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存活了两年多,在这段时间里,患者不仅不再忍受巨大的痛楚,还能独立生活。

虽然宋迎春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两位患者的性命,但她凭着中医“以人为本”的理念,减轻了患者的痛楚,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及其家人的肯定,这让宋迎春感到莫大的欣慰。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年过五旬的阳先生年轻时因重体力劳动,导致腰肌劳损。腰痛10余天后,双腿麻木、疼痛,入院时几乎不能行走,需要依靠拐杖才能艰难的挪动,在其他医院骨科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阳先生听邻居说红桥医院疼痛科宋医生对腰腿痛病有非常独特的治疗方法,便辗转来到红桥医院。阳先生入院后,宋迎春运用中医的突出优势,针对阳先生的病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如阶梯疗法、微创疗法、叠加疗法、综合疗法等,经过三个疗程的针灸理疗,很快缓解了阳先生的腰痛症状,并能够正常下地行走。痊愈出院之时,阳先生为了表达对宋迎春的感激之情,执意要给宋迎春送来锦旗。

中医人自有风骨,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宋迎春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面对前来就医的患者,对每一位上门求诊的病人,她都仔细诊查,耐心倾听。在治疗病患者的过程中,她讲究“治心”与“治病”的有机结合,不厌其烦地讲清病理,提醒注意事项,以求得医患之间的沟通配合。暖心的话语让病痛中的患者感到温暖。遇到疑难问题,就查找有关医学资料,反复推敲求证,甚至专程向市内外前辈名医请教。无论面对常见病还是疑难病,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临床经验,总能被她处理得得心应手。家住钟山区杉树林社区罗女士腿脚突然发肿、疼痛难忍,在省内多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类风湿”,期间红花油也抹,三七片也吃,晚上还热敷,就是不见好转。入院时几乎不能行走,需要依靠拐杖才能艰难的挪动。罗女士入院后,宋迎春运用中医的突出优势,针对罗女士的病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经过十几天的针灸理疗,配合中医正骨推拿,很快缓解了罗女士的腰痛症状,并能够正常下地行走。

陈先生患颈椎痛已有很多年了。当初,到医院找专家开药服用、打封闭针等,或者找农村土医生抓点中药煨水喝,虽有缓解,但收效甚微。随着年龄增长,体质逐渐下降,颈椎痛一发不可收。特别是晚上睡觉躺下床,头一接触枕头,颈子就像断了一样痛,翻身更是疼得流泪。于是有人介绍来到红桥医院治疗,宋迎春用三针小针刀,在陈先生头部、颈部、肩背部、上肢这些部位进行针灸进行操作,每针都同样用小槌敲了十几下。一个疗程下来,陈先生感觉颈椎痛在开始减轻,晚上睡在枕头上颈椎也不疼痛了。理疗治病过程中,宋迎春扎针的方式、手法也在不断变换,有时在颈部,有时又在头部靠耳朵的部位;有时甚至在肩背部、上肢这些部位用银针插进去,不断的摇动;有时是颈部扎小针刀,手上扎长短不一的银针……总之,小针刀、银针就在颈部、肩部,两只手的各个穴位移走……经过五个疗程的治疗,陈先生的颈椎病痛也基本消除。

不惑之年的赵先生是一家事业单位文员,常年伏案工作,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反复的腰痛、腿痛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连最基本的翻身、坐立对他而言都十分的困难。两个月以来,赵先生尝试了各种治疗手法,无奈效果不佳,只能让腰椎间盘突出折磨得够呛。听一熟人介绍中医特色针灸治疗效果好,赵先生来到疼痛科就诊。针对赵先生的腰椎间盘突出,宋迎春首先采取推拿正骨的治疗手法,调节腰椎力学平衡和小关节位置,再通过针灸,达到温通经脉、活血止痛、通利关节的作用,同时结合中药塌渍等治疗手法,几个疗程之后,赵先生腰痛、腿痛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中医治病的神奇魅力,被宋迎春发挥到了极致。

中医药文化是门非常深奥的学问,讲究传承与创新,作为一名中医人,唯有不断积累,知道得更多,研究得更深,才能在临床上有更好的发挥。“虽然有些道理很难解释清楚,但中医的独特疗效是无可否认的。作为中医医生,除了要对老祖宗留下来的祖国传统医学有信心,还要努力掌握其精髓,不断地诠释其科学内涵,并将之发扬光大,服务患者,造福社会”。宋迎春说道。

治病救人不仅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良心活。视患者如亲人,只要有患者前来就医,宋迎春都会竭尽全力的治疗,从不推诿。作为一名中医人,不仅需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还肩负着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使命。为了让大家能够了解中医、更好的运用和传承中医,她组织科室人员与街道社区合作,进行中医义诊和健康宣教进社区活动,将中医药传统保健知识和养生文化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用传统中医的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为了让中医植根于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将中医药文化带入社区,让中医健康养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宋迎春说,自己曾在老师那里学到精湛医德医术和做人的道理。因为前辈的教导才让自己获得今天的成就。宋迎春深知自己未来的路还很漫长,知道自己个人的力量很渺小,而集体的力量强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带动和鼓励科室年轻人。成为科主任后,她时常投身于传帮带的工作中,因为她深知,中医药文化需要传承。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医院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深入开展“传、帮、带”工作,继续培养中医康复人才,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康复专科特色建设快速发展。

“近百年来,中医药文化没落了,中医药文化暂时还不能成为主流医学,但作为中医人,我们要更好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做好每天的临床工作,即是最好的修行。与其烦恼抱怨,不如全神贯注于临床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心性,进而提升人生境界”。宋迎春感慨地说道。

作为一名中医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处理中医临床疑难杂症的能力,更要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提高,以患者感受和临床疗效为第一,秉承一颗仁爱之心,以中医的仁心仁术,通过自己的双手为患者抚平病痛,点燃患者康复的希望,是宋迎春心中最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她始终以一个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对待每一个患者,不断磨砺自己提升技艺,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医学知识源源不断,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多年的中医工作中,宋迎春除了学习书本中医理论外,先后多次前往贵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系统学习中医、现代医学理论。如今,宋迎春为贵州省六盘水市康复医学会委员。

银针、艾条、打火机、消毒棉这都是宋迎春每天在工作中随身携带的“宝贝”,对她而言,用心把手头的事是做好,照顾好每一位患者,带领好科室队伍,这就是她最有意义的追梦人生。在奋进的新时代,民族瑰宝不可沧海遗珠。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承中,中医人更需主动担当,有所作为,蹚出中医传承“进阶路”,绘就中医药文化发展“新蓝图”。中医药文化路漫长,中医人艰辛,中医药文化是一项需要不断锤炼的医术。宋迎春就是这样一个中医路上的追梦人,在不断的努力和拼搏中完善和提高自己。


作者简介:傅柏林,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钟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科幻画报》《散文选刊》《中国铁路文艺》等报刊。


(编辑审核:陈友云)


阅读11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