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鹏||美哉!古镇岩脚

肖鹏
2024-04-19
来源:《大美凉都》

久违的长假如期而至。居家之余,便有外出散心之念,但出游之地颇有些伤透脑筋。远处的景点虽多,奈何平日上班族无闲光顾,不得不趁长假去观游。长假伊始,稍有名气景点无不是车辆摆放如蚁,游人熙攘如潮,更有甚者,有时只能如蚁般“爬”行。有人幽默言:“本欲观赏风景,却形成堵堵人“墙”,进退两难,眼前到处是人脑晃动,鼻中竟然异气相闻,丝毫无心旷神怡之感。”所谓的几A级风景名胜区,还是放到无假之时去罢。于是,约上友人去古镇岩脚散心。

百年古镇近在咫尺。驱车一行,十几分钟便到。一条碧波长河横跨岩脚东西,顺势而淌。两旁的柳树早已成荫,鸟儿在树上放歌而唱。顺着一条青石便道,缓慢而行。山是葱绿的,水是清悠的。河边不乏钓者,盘坐在太阳伞下,脚边已抛几条渔线,期许河里的鱼儿上钩。仔细看看河里,随处可见鱼儿在水中漫游,只是不知道他们何时才去咬那带腥的鱼钩;或许鱼儿早已知道这是一种陷阱,一旦贪吃,也许再也回不到水里去了。而钓鱼者呢,也是不慌不忙,反正鱼钩已撒下,至于鱼儿咬钩与否,只能顺其自然。钓鱼者钓的是闲情逸致。钓的是一种心情、一份情怀。正如同我们陪着鱼儿畅游,把各自沉闷的心情随着波涛而逝,换来自身的那份安逸、宁静,也许还有那份说不出的神往。

时间在玩中流逝,游人渐而增多,不时有三三两两游人在河边戏水,银铃般笑声风传在空气之中。

游到一座名唤“灵溪桥”上,站在桥端,俯瞰远处,就觉此桥富含深意,其“灵山溪浀,窄而不渊”与四周浑然一体,确信大自然鬼斧神工,让人惊叹。

岩脚石磨面驰名省外,这是省内人所共知的。古镇岩脚的“天下第一磨”,足以证明了岩脚面的内涵。来到“天下第一磨”前,几个穿着光鲜的老妪正围着石磨而转,不时用手机欣喜拍几张照片,口中不时还唠叨几句:“拍几张照片留存,做个忆念,毕竟这是‘天下第一磨’嘛”。

“天下第一磨”相媲美的莫过于河边的大抽水车了。一个直径约五米的大抽水车顺水而转,生生不息,虽然是人工合成,但那庞大的气势就足以震慑游人,让人不知不觉身临其中,遥想古代人民的智慧,还有那旱地渴望雨水滋润的农田。正是这种简易的抽水工俱,让那块块良田得到润育,生长出万千谷物,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们,乃至万物生灵。

“吃面啦!吃面啦!”随着一声声吆喝,打破了我的思绪。原来声音是一座长亭中发出来的,只见几个身着统一服装的漂亮服务员各自手拖铁盘,铁盘中放着几碗面,陆续把面一排排地放在已摆好的长桌宴上。长桌宴边早已围上了人,看来这些人就是在等服务员送面来吃的。看到吃客们那津津有味的吃相,我敢断言,那面条一定好吃。果不其然,耳边传来一阵莺歌燕语,“这是碱水面”“这是虎皮石墙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细如银丝,脆如春笋,味道鲜美,堪称一绝。外地人称赞曰:“好看不过斗笠汉,好吃不过岩脚面!”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岩脚古镇出好水,好水出好面。神奇秀丽的风光、山外的文化与本地古风的融合,一碗纯正的岩脚面,承载了百年古镇的兴衰与变迁,更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

曾记得,同友人首次来古镇岩脚时,未赶上长桌宴,便先去游了茶马古道。当时给我的印象是古道深深,客栈雕龙,错落有致,布局得当。如今重游,才知当时还未身处其中,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叹。不必说那铜雕塑造的茶马驿人仿佛在给游人讲述过去忧伤的往事,还有那生活不易之辛酸及苦难的历程,还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眼神,就足以令我们后辈感到幸福满满。

吊桥,一种古老的过河交通设备,造价低而不失桥的身沿。桥的两端用巨大的铁链圈定,中间是用铁索横穿,上面铺满木板而成。走到桥上,顿感摇晃,有种飘飘欲仙之感;或有恐高者,停滞桥头,不感尝试。

过了吊桥,又来到那如镜面的流水旁,一排拦马石铺成的水道已在眼前。岁月的流逝,石道上已有些青苔,脚踏之处甚感丝滑,只得小心翼翼,亦步亦趋过河。君子本不立危墙之下是真理,但河水旖旎风光实在诱人,涉险趟河勇于朝前方显英雄本色,谁叫无限风光在险峰呢?

岩脚古镇随着时代变迁,古老的元素已由人们保存下来并加以修复。单看陈列室中十余种盐巴,就知道生产食盐的人民花费了无数心血的挖掘和碾制;大大小小的称杆及称砣,形式各样的车马和石磨,无一不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那种义无反顾、同天奋斗的无穷力量,共同去创造明天美好的生活。

壮哉,岩脚的山;美哉,岩脚的水。如今古镇岩脚迈进了新时代,幢幢拔地而起的新式高楼大厦与古老的建筑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让天下游客领略岩脚人美满的幸福的新生活。


(编辑审核:赵开云)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