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禄钧||故土风云(第十八章  六寨苗族独立团)

王禄钧
2025-03-31
来源:西南文学网


一场大雨过后,马过河边的大龙潭在灰白的山崖峭璧下,翻滚着泛黄的水,象开了锅似的往上涌出来流进河里;小龙潭的水则从龙口中哗哗地奔流出来,也汇入马过河往下流进铁匠沟。铁匠沟坡陡谷深,河水跌宕跳跃,水花飞溅,昼夜不停,哗哗的流水声响彻山谷。两岸悬崖上有猴子吊在树枝上嬉戏,猿声绵长;有岩羊攀峭壁而过,呦呦鸣叫声,似洞箫般悦耳。最多的是藏在山林中啃竹笋,拱地皮,寻找野山药的野猪。它们或成群或单个都在四处觅食,几个小猪崽还活蹦乱跳地互相打闹着玩。

项振前几天就带着苗人在这里下了几个套子,但都一无所获。今天下午,他又带着四个苗家小伙子来察看有没有套住猎物,如果还没有套住猎物,就准备收起套子另换地方。

当他们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苗家土话,来到铁匠沟右边峭壁上的山林中时,大喜过望,自己下的大套子竟然捕获一头大野猪。野猪已经挣扎得精疲力尽,睡在被拱得象大坑似的泥土中,喘着微微的气息,全身黑猪毛变成了黄泥色。可以判断它已经挣扎一天多的时间,已经奄奄一息了。项振和几个青年人围上去,再用木棒帮补它几下子,野猪死了。他们扯些毛葛藤把野猪四脚捆吊在两根木棒上,五个人换肩抬着往山下走去,到了铁匠沟底路上,天已经黑了。他们只好砍些枯干的竹子做成火把照亮路,慢慢地把野猪抬着走回五龙寨。

正在此时,只听后面来路上有急促的脚步声和喘息声。他们刚停下,就见七八个黑影扑上来,用枪口指着他们喊“站倒,搞那样的?”当来人看到他们抬的是一头大野猪时,领头的说:“苗家的规矩,缘山打鸟,见者有份。我们运气好碰到了,要分给我们一份哈。”项振接过话头说:“我们苗家是有这个规矩,但要等我们抬回去先祭山神,再烫皮刮毛,开膛剖肚后再分。在这里不能分呀?”那人说:“你们要抬到哪里去?”“五龙寨”项振回答。匪头一脸惊讶道:“不行,就在这里划开各抬走一半。”项振和几个小伙子齐声道:“要不得,苗家规矩不能半路分猎物,要抬回家先祭山神后才能分。”领头的手一挥,其它人抬枪对着苗人,说道:“老子不管什么规矩,就在这里,分也得分,不分也得分,再多话老子的枪不认人!”项振和小伙子们也齐刷刷地举起火枪对准他们:“不能分就是不能分,老子们的火枪也不是烧火棍。”

正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后边的来路上,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说话声。土匪们听到响声,一溜烟跑得无踪无影,刹时消失在黑夜中。

后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项振和几个苗族小伙子依然端着枪,警惕地站在原地不动。不多会儿,十多个扛着枪的人跑过来,为首的仔细看了他们一阵后,问道:“你们是苗家打山(打猎)的人?安到(捕到)一头好大的野猪,估计有三百多斤重。”接着再问道:“刚刚看到几个拿枪的土匪从这里过路没有?”项振答道:“看到了,土匪刚才在这里还想抢我们的野猪。听到你们说话声就朝前面跑了。”为首的又说:“我们是打鸡阆冷底剿匪分队,我是队长田十一。这伙土匪抢了冷底刘家,还打死一个人,被我们打散跑过来,我们也是跟踪追过来的。”项振激动地一把拉着田十一的手说:“田队长,我见过你。你是五龙寨王森的姐夫,对吧?”田队长借看火把仔细看看道:“你是苗家有名的枪手项振吧?我听说过。来吧,天晚得很了,我们帮你们一起把野猪抬回五龙寨,住一夜,明天再回冷底。”

那天晚上正好王森在家,看见姐夫田十一带着人,帮项振他们抬回野猪,也十分高兴。巧的是王森家杀了一头过年猪,晚上正在熬油。大家正好赶上,吃饭吃肉又吃油渣还喝酒。由于年猪又肥又大,猪肚里的板油和肚朗皮油不少,熬出来的猪油装满一大坛,都还剩下两大碗。一时找不到小坛装,杨四妹问靳氏怎么办?田十一听了,站起说:“郎个办,我来办。”说着,走过去将热烘烘的猪油分成三碗,端给项振和王森道:“来,当酒喝!”三人对视一笑,端起碗来,边用嘴吹冷,边慢慢的把三碗油喝了下去。

第二天大清早,田十一和王森提着裤子,你来我往急着上茅厮房,拉稀了,肚皮痛了屁眼痛,走几步屁股就流出滑滑的稀屎,止都止不住。就是昨晚那碗猪油作的怪。项振第二天也捂着肚皮来到王森家,无论如何要留田十一玩一天,表示感谢。田十一正好肚子痛走不了,让士兵们先回冷底,自己晚一天第十八章  六寨苗族独立团再回去。

项振和王森自从苗三姑出走,项义沙因思女心切,一病不起去逝后,双方各怀心事,不在互相往来,即使在路上偶遇也不说话,好象隔亥还很深。其实双方都明白,三姑并不是哪一方逼走的,虽说良心上有些过意不去,但并无直接的关系。乘此良机,项振和王森终于言归于好,互相能坐在一起说话。在项振家里三碗水花酒下去,二人的话多起来,之前的误会烟消云散,互为释怀,苗汉两家又找回了从前的友谊。

第三天吃过中午饭,项振和王森一起送田十一上路,回冷底坝子寨。

因为中午多喝了两碗水花酒,田十一歪戴着帽子,斜挎着步枪,哼着小调:正月里来是新年,老田我酒后把家还……。他边唱,边顺着五龙寨的河埂,慢悠悠地走过马过河,走进铁匠沟,经箐门口爬上李家沟。酒劲上来,他感到有些晕,有些累,又有些热,就坐在路边斑竹林中歇一会儿。屁股刚着地,竹林中轻轻地伸出两枝枪筒顶住他的后背。一个声音说:“等你半天了,站起来跟老子们走,不然的话,一枪从你后背进前胸出,叫你见阎王去!”说话间,另外一个人上来,一把夺走他的步枪,他只好乖乖地站起来,被蒙着眼睛跟随那两个人走。天擦黑时,不知道走到哪里,田十一感觉好象走到一户人家。那两人把田十一绑在屋外的大树上,走进屋里大声说:“大哥,我们抓到一个人,已经拴在外边大树上了。”又听那人说:“老子叫你们去抓田十一,今天他一个人要从五龙寨回冷底坝子寨。你们抓的哪样人?是不是田十一?”两人又说:“大哥,我们不认得田十一,不晓得是不是?”原来所谓的大哥就是冷底的土匪头,曾经被田十一追剿过,而那天晚上抢野猪的土匪就是他手下的匪徒。那些匪徒跑回去向他报告后,他恨死田十一,要找机会做了田十一,出一口心中恶气。昨天线人来报说:只见剿匪队的兵回到冷底乡,没见到田十一。他就断定田十一肯定在今明两天回冷底乡,这是个报仇的好机会,要是能抓住并除掉田十一,今后自己和弟兄们就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于是,他派人在田十一必经的上坝箐门口竹林中埋伏,等待田十一,伺机抓住他。

此刻,土匪头正躺在床上抽大烟,傍边有个小女人陪着帮他打烟泡,点烟灯,吞云吐雾,那有功夫来看抓到的人是哪一个。于是,匪首大声说道:“你们的眼睛瞎了,田十一是中等个子,黑脸浓眉毛,特别是眉毛长得长长的往上翘,快点火把去照着看清楚了。”两个匪徒在竹林里埋伏半天,又走了半天路程,已经精疲力尽,现在又累又饿,只好无精打彩地打着火把来照看田十一的脸。田十一被拴在外面的树上,屋里的话听得一清二楚。他见两个匪徒拿着火把走近来,在土匪一把扯下他蒙在眼睛上的黑布瞬间,他将头往火把的火苗上一愰,呼的一声,眉毛全被烧掉,没等土匪回过神来,他又把嘴歪向一边。两个土匪用火把照着他的脸,怎么看都不像田十一。这个人没有眉毛,嘴还是歪的,一只眼睛是瞎的。两人又跑进屋说:“大哥,这个人没有眉毛,嘴是歪的,一只眼睛是瞎的。除背着一枝枪,搜遍全身哪样东西都没得。”大哥不耐烦地回道:“不是田十一,得一根枪也不错,今天老子心情好,不杀他,叫他滚!”

田十一被放下来后,连滚带爬地跑了。他怕土匪反悔,不敢走在大路上,摸黑爬上山林中睡到天亮,才回到冷底乡去。

说来话长,田十一本来是浓眉大眼长眉毛,这是人人知道的特征,但今年春节他来五龙寨给岳父王幺爷拜年时,按本地习俗:姐夫妹弟都要打闹开玩笑。那几天恰逢杨四妹和五嫂子生大牛角火眼病(红眼病),这种眼病看到都会传染,而他被四妹和五嫂子在打闹中,揪砣眠屎塞进他的左眼里,回去后眼睛病了一个多月,直接痛瞎了一只眼睛。因此,人们都知道他浓眉大眼长眉毛,却不知道早已瞎迷裹搓的了。

项振打到三多斤重大野猪的消息传遍六寨,上寨和中寨的寨佬赶来找他商议说:“自从杨沛瑶回中箐后,减租降息,免除马草粮和鸡租、猪租等苛捐杂税和差役,还为苗家修跳花场,端午节还免费招待大家,凡在上一辈苗彝冲突中死者的后代人,都收养起来,送去读书,抚养成人。苗家也是知思图报的,应当表示一下谢意。建议将这头大野猪抬到中箐送给杨沛瑶,以表苗家心意。听了寨佬们的话,项振和几个苗族小伙子欣然同意。于是各寨选出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扯一块红布带拴在野猪身上,从五龙寨抬着大野猪,沿着山路整整走了一天,太阳偏西时才到中箐。

杨沛瑶家早上得知消息后,也激动不已,备下酒菜专等六寨苗家代表抬着野猪到来。老管家还准备了隆重的“三道酒”欢迎仪式。他安排人在寨外摆放三尊装上火药,插好引线的地炮,看到项振带着苗家人抬着野猪快进寨时,“嘣嘣嘣”三声炮响,杨沛瑶带着人迎出寨门口,按彝家规矩老管家端上拦门酒(迎客酒)。再让人接过野猪抬进屋里。席间老管家又向苗家客人敬上双杯酒(祝福酒)。第二天客人走到路口,老管家双手捧上酒杯,请客人喝下最后一杯留客酒。同时,屋外的场坝中间彝人们用长号、月琴、唢呐同时吹奏起嘹亮的留客调。男女青年在坝子中央欢歌起舞。老管家还牵着项振的手致挽留词。

迎送客仪式结束要启程时,老管家给每个苗人分发了辛苦钱,再次谢谢苗家的好意。杨沛瑶则握住项振的手,先说些表示感谢的话,再接下来说:“苗家爬山涉水,带狗撵山,日夜辛苦,好不容易捕得这么大的野猪,应当给全族苗人分享。我无功不受禄,怎么好意思收下这头野猪呢?”他接着说道:“苗家一片深情厚意我心领了,请把野猪抬回去与大家共享。”项振没想到杨沛瑶如此谦虚大度,体恤苗民,激动地说道:“二老爷不收下野猪,我们心里过意不去,还是请二老爷收下吧,以表我们苗家敬重之情。”杨沛谣还是再三推让,并说:“我能为苗家做些小事,那是应该的,今后苗家若有用得着沛瑶时,望尽管开口”。项振见杨沛瑶真诚的推辞,并无他意,只好依着他的意思,辛辛苦苦地抬着野猪去,又辛辛辛苦苦的抬着野猪回来。但苗彝之间的感情又增进了一步。

项振带着小伙子们抬着野猪回来路过鸭子塘,碰到廖琴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塘边玩游戏。廖老师见到项振忙打招呼,并问为何抬着野猪?听项振讲完事情的经过,廖老师称赞地说:“如果各民族人民都象苗彝两家如此互敬互爱,团结进步,何愁不能早日赶走小日本,复兴我中华民族?”

说起廖琴老师,大家都知道她只身从独山来到苗寨教书,一则是为了躲避战火,再则是以教书谋生。其实廖琴老师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那一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从长岩上来,攻下瓢儿井时,廖老师首先得到消息,连夜动员苗族青年男女到瓢儿井街上欢迎红军。红军没收官盐分给干人(穷人)时,凡看到穿着苗褂褂和穿着齐膝短苗裙的苗家儿女,别人分给一砣盐重约两斤,分给苗人两砣盐重约四斤。这些苗家儿女在瓢儿井还受到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的接见。黄火青最后派人来到六寨,召集各寨头开会,成立苗族自卫队,下寨李绍北任队长,实际工作接受廖老师的指导。再后来的时间,项振实际上已经是五龙寨苗家的领头人,也是六寨苗族自卫队五龙寨的分队长。他经常接触廖老师,深受她的影响。后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来到毕节,王震将军派谢友才来六寨联系到廖老师和苗族自卫队,在廖老师的组织下,选出九个代表去毕节百花山福音堂见到王震将军。王震将军热情招待他们,给他们讲解了红军的民族政策和团结抗日的主张,鼓励他们团结起来,拿起武器与反动政府抗争。红军还帮助他们组建六寨苗族独立团,发给枪枝和经费,亲自授予团旗并与九名代表合影留念。李绍北改任苗族独立团团长,谢友才为党代表,廖琴属中共大定县临时党支部委员,配合六寨苗族独立团工作。

杨沛瑶在中箐获得红军到毕节的消息,立即派人在八堡分路到中箐的岔路口,插上小红旗,红旗上写着:“欢迎红军,救国救民”并找到红军筹粮队,主动送给红军稻谷、包谷等粮食三千斤,枪枝弹药一批;还收留了三名红军伤病员,待他们伤病好了,发给路费送他们归队,为此,受到红军首长的夸赞。直到红军抵达陕北后,很多老红军都还提到这件事说:“这是长征路上,在黔西北遇到第二个好人。第一个好人,当然是毕节城里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知名绅士:周素园。”

从毕节回到六寨后,六寨苗族独立团准备利用赶场天,在八堡街上召开成立大会,扩大影响,号召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当天早上,六寨苗族独立团八十多人的骨干队伍,从上寨鸭子塘边集中出发,中午时分,队伍刚走进八堡街口,由于有人提前泄密,遭到埋伏在街两边的八堡保安团和瓢儿井保警队突然袭击。战斗中独立团被冲散,李绍北受重伤,两名红军宣传员由于穿灰色军装,戴八角红星帽,目标显著,被敌人乱枪击中,当场牺牲。苗族战士们利用自身灵活攀爬的优势,依托街坊柜台,石坎树桩,缸桶摊位英勇还去。火药枪和步枪声混合在一起,震天价响,子弹和铁砂子纷纷扬扬,加上不明真相的赶场人乱哄哄的四处躲闪,推倒卖杂货的摊架,打碎了卖酒的缸桶,牛马场上的牛马受惊,横冲直闯,哭声、喊声、叫骂声在空气中喧嚣回荡,不到一里路的八堡街上拥挤不堪,乱作一团。独立团没有统一的服装,混乱中敌人无法分辨哪个是独立团的人,那个是赶场人,而保安队和保警队都是统一的黑衣黑帽,目标十分显眼。独立团的人只要看见穿黑衣服,戴大黑帽就开枪射击,短时间就被独立团打死打伤七八个人,其余的人倦缩在柜台下朝天开枪。还有廖琴老师带着的苗家青年宣传队,见敌人来势凶猛,趁人群混乱,立即转移到罗家后山上,把宣传标语和红蓝色的三角旗藏在路边刺蓬里,绕道陈家寨返回上寨,毫发无损。最后由于敌我悬殊,寡不敌众,事先又没有思想上和武器上的充分准备,在仓促应战中又缺乏统一指挥,大部份苗族战士还没有经过训练,只会使用火药枪,不习惯使用步枪,枪枝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火力很弱。面对训练有素的敌人,独立团的人基本上是各自为战。谢友才和王义佳跑到一户姓罗的人家里,王义佳把苗装脱下来给谢友才换上,让他沿着老场和新开田方向,返回毕节城向王震将军汇报。战斗中,项振和李德洪密切配合,背靠背的旋转身子互相掩护,迎击冲上来的敌人。打死保警队土兵两人,打伤保安队保丁三人后,还同冲上来敌人展开博斗。项振会苗家武功,从腰间拔出弯刀左旋右转,接一连劈倒三个敌人,才拉着李德洪,带领独立团的人撤出八堡街上,沿着黄家寨小路撤退到青龙山深林中,与随后追来的敌人在山上展开周旋战斗。

在青龙山上,独立团的苗族战士发挥了善于攀爬、躲藏、跳跃自如的优势,一会儿爬到高高的杨梅树上甩石头砸伤保丁;一会儿用绊脚索放倒搜索的保警兵,有的还用套子从树上抛下来吊死敌兵。敌人冲过来,又跑得无影天踪,被苗族战士牵着鼻子在山上绕来绕去,晕头转向。敌人见占不了便宜,抓不到人,天快黑了,才收兵回去。

敌人从青龙山撤走后,为了保存实力,留下火种,项振和李德洪商量一阵,把团旗埋在一棵杨梅树下,把同王震将军合影的照片用干透的猪尿包皮裹起来,藏在一口枯井石壁缝中后,大家分散突围,回到各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这段时间,王森正好上贵阳去会见长沙来的老同学,陈继常代理保安队长。




(编辑:陈友云 审核:吉庆菊)


           

                《《上一节‍      回目录   下一节》》



阅读2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