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修 || 我的亲家礼道

杨敏修
2023-05-28
来源:西南文学网

在云贵川渝各省,“亲家礼道”这句俗语,一般指的是亲戚关系,深层次的解释,则是指儿女亲家。这里,我排除世俗方面的观点,来介绍一下我的亲家礼道:我的亲家公姓龙,我称他龙亲家;亲家母姓陈,我称她陈亲家。龙亲家的老家在滇南石屏县的龙朋镇上,我的老家在黔北桐梓县楚米镇旁的龙塘,都属于乡镇,都带有“龙”字。龙亲家的父亲当过村长,我的父亲当过图书馆长,都属基层干部。龙亲家的母亲务农,我的母亲也生活在农村。龙亲家兄弟姊妹七人,三男四女,他是龙家二哥;我家的姊妹弟兄也是七个,我是杨家二哥。龙亲家是军人出身,曾在昆明陆军学校学习,指挥系毕业;我从军期间,也参加过昆明陆军学校遵义后勤大队学习,财务专业毕业,这算是校友了。还巧的是,陈亲家籍贯是四川大竹,四川警校毕业;我妻子阿芬,原籍四川遂宁,遵义师范毕业,两个算是老乡,也是同等学历。亲家和我们家,都是独生子女。我调查过许多家庭,像我们这样的亲家礼道和巧合,几率应该在百万分之一。

进一步说,我们的亲家礼道,是建立在“军旅”基础上的。入伍龙亲家年,我虽是“和平兵”,但也经受过许多艰难和磨砺1972年新兵集训后,下到中队已经是腊月下旬。这天,驻地火柴厂发生了火灾,部队紧急出动参加抢险,我站在冰冷的水塘中,为战友们舀水,一桶桶的冷水泼向火灾点;在群众的协助下,一个多小时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保住了附近的火柴原料仓库。过后,我躺在床上,发了三天的高烧,换来了中队的一个嘉奖。

我守过两年的监狱,上岗执勤前,指导员集中新兵进行教育,他说,中队在六十年代时,曾发生过犯人偷袭哨兵的事件,砍伤了一位老兵的手臂,多年后才破案。高墙外阳光灿烂,高墙内是犯罪分子,我们天天与“敌人”打交道。新兵时,每一次晚上站岗,我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一点不敢松懈,好在没发生过任何事故。

有一次,驻地发生特大暴风雨,飓风将山上一片枫香大树吹断了,经林业部门允许,将这些大树送给部队作为烧柴。大树截断后,全部掀到了山下的河潭中,准备拉上岸后,用人力车运回部队营区。谁知,截断的树子全部沉入了河底。这样,班长安排了几个水性好的,潜水下到河底套棕绳,不会水的在岸上拉绳子,总算完成了任务。那次,我属于潜水人员之一,第二天眼睛就开始疼痛,可能是河水中病毒引起的,很长一段时间,早上醒来两眼都是眼屎。经过治疗有所好转,但眼睛还是经常发炎,多年后导致视力逐渐下降。

还有一次,部队组织民兵手榴弹投掷,我躲在很远的隐蔽处,为训练队登记成绩。突然,一块弹片飞来,顿时我觉得太阳穴有撞击感,心里出现一个阴影。那天,我戴的大檐帽,弹片正好被厚厚帽沿挡住,将帽沿打了一个小洞,没伤到头皮,否则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我还遇到过许多危险,这里就不一一叙述。我一生的职业,只从事过一件事——人民武装工作,直至从部队退役。

而龙亲家呢,他1980年10月刚入伍,就参加了马关罗家坪大山的战斗。1984年,他在军校学习时,奉命提前毕业参加收复老山的战斗,后转入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他在枪林弹雨中,从士兵、排长,到连队指导员,一直坚守了十几年,曾两次荣立三等功。

那时,陈亲家已随军,在麻粟坡县公安局工作,他们的宝贝女儿,就留在龙朋老家,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中越战争结束后,云南省军区的一位首长,到边防连队视察,龙亲家得到了领导的关怀,才调到省军区属下的黑龙潭干休所,改行当助理员。以后,从营职干部转业,安排在昆明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这期间,陈亲家也随同调入昆明,分在基层派出所,为户籍民警。女儿也在市区上了小学、中学、大学。到了2021年底,龙亲家和陈亲家都已双双退休,并安全着陆。

讲了两亲家的关系,我也来说说我们的儿子和媳妇。儿子从军21年,退役后选择自主择业,定居在昆明。儿媳小龙,她毕业于昆明学院,知书识礼,谨守家规家教,操家理务很在行。我们在昆明小住期间,她岀门时要打招呼,进门时要问声好;我们每次到昆明,她都带着小孙子前来接站,就像是自家的女儿一样殷勤懂事。

有一次,我在黔北老家,通过微信,转发了一篇纪念边疆作战的消息。小龙看后,她有感而发,作了简短的评论:太平本是烈士定,不见烈士享太平!我爸爸年轻时,曾参加过这场战争,老山、麻栗坡都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当时爸爸在军校读书,上战场前一个月,部队一次性发了他们三个月的津贴,爸爸如数寄回老家,在家书中没有提及战事。爷爷收到信后很高兴,去街上买了好些菜和肉。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同乡战友的爸爸,他把打仗的事告知了爷爷,并对爷爷说,这是你儿子的活命钱,爷爷回去就哭了,奶奶也哭了,那天下午家里没一人吃饭。看了小龙的点评,完全是一种“兵二代”的情结。说实在话,当时我很感动,眼睛也有些湿润了。

对于军旅人生,我作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奉献;但对于战火硝烟、真枪实弹的冲锋,在龙亲家面前,我真的没多少发言权,就此打住。我十分珍惜亲家礼道这桩缘分,并愿永远保持下去。



作者简介:杨敏修,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桐梓县文学协会理事。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文史、诗词100多万字。



(编辑审核:杨 宇)


阅读837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