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唐代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文风的殊异作了有趣的比较: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他已经注意到地域特点参与文学风格的形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刘师培先生就曾以《文学南北不同论》剖析了这种现象。国外也有类似的例证:法国19世纪文学史家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引言中,把地理环境与种族、时代并列,作为决定文学的三大因素。把文学品种、风格的生成与地域条件相关连,从考察地域与文学的关系,去揭示文学生存与发展的某种客观真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视角。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地域书写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本土经验。只要谈文学,必然包含着它的地域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沈从文等作家的文学实践为地域书写提供了典范,地域文学构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形态。地域文化滋养了作家独特的个性,使他们的创作从精神气质到文化气象都带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整体上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地域文化是观察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坐标。
近年来,中国当代散文领域出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散文中的地域写作逐渐升温,特别是在中国凉都六盘水,发力的作者众多,一大批作者在六盘水地域散文创作中,出现很多优秀作品,这得助于悠久历史以及地域文化的孕育,得助于以三线文化为代表的新都市文化的熏陶,正因为古老而年轻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六盘水的散文创作,在当代贵州文坛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在一大批散文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在全省乃至整个西部散文中,都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品。
这些作者的散文曾发表在《民族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百家》《野草》《骏马》《延安文学》《雪莲》《西部散文选刊》《北方文学》《山花》《四川文学》等国内有影响的核心期刊上,一些作者曾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文艺奖、贵州专业文艺奖、贵州省“金贵”民族文学奖、徐霞客游记文学奖等。
事实上,地域文化孕育了一个地方的作家和文学,形成了一个地域文学创作的气质和风貌,是文学创作的宝贵资源,六盘水的作家们饱醮着深情,尽情地书写着脚下这片土地。吴学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六盘水重要的散文家与评论家,要谈六盘水的散文创作,吴学良的散文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他的散文丰厚睿智,造诣高,文辞美,既有大气磅礴之作,又有温和悲悯之文。他的著作主要有长卷散文《灵河》、散文集《阳光穿透风的背影》、《残苇》等,其散文作品曾被选入《新中国散文典藏》(第十一卷)《中国西部散文精选》《中国西部散文绝响》《中国西部散文百家》《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散文卷》等多种选本。当代散文家史小溪曾这样评价他的散文:“吴学良的散文风格沉郁,境界开阔,运笔娴熟……”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获得者高彩梅也在她的获奖作品《中国西部散文60年》中评价吴学良为实力派散文家。这次选入本书的《祖根·家园》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气势跌宕,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散文,曾被史小溪先生列为西部40年有份量的力作,吴学良的诸多散文堪称地域文化散文的典范之作,毫无疑问,我非常赞同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郭茂全的评价:“吴学良是西部重要的散文家与评论家。”
许雯丽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六盘水市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以网络热销历史小说创作为主,但其散文同样很有影响力,曾出版散文集《胜境凉都》《冰冷的火焰》《冰的激情》《镇远古城天地人》《双乳峰下游贞丰》《贵州女人》等网络畅销作品,其中《冰冷的火焰》曾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冰的激情》曾获六盘水市“五个一”工程奖。骏马文学奖获得者、贵州著名作家袁仁琮在《心灵的对话——许雯丽创作引发的思考》一文中高度评价道:“读许雯丽和她的作品,在深沉、真挚之中,能感受到一种不易言传的温慰和禅定。”十年前我读到她送给我的一本写六盘水本土地域历史文化的散文集《胜境凉都》时,就被其厚重的历史感和娴熟的艺术手法所折服,这次选入本书的《夜郎甜面酱引来中郎将》《夜郎一锅容天下》《韭菜坪与天马山》等文章就是《胜境凉都》一书中的精彩篇章。她的散文浸透醇酽的生活情致,以博杂、丰富、琐细和质朴的文风,闪烁着历史厚重与哲理的光泽。她的散文曾在《西部散文选刊》“实力派散文大展”专栏刊发,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徐成淼也在《<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散文卷>简评》中这样评价:“吴学良和许雯丽,向我们展示的,是历史的纵深和延展。”许雯丽文学作品的实力,不仅体现出较高的社会价值,即给人心灵的启迪,还能在广阔的市场空间获得经济效益,为作家的不断创作,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卓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种文体兼顾,特别是她的散文宁静朴实,长年累月笔耕不辍,练就她文字深厚、表述流畅的实力。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频频在《民族文学》《骏马》《野草》《山花》《天津文学》《散文百家》《雪莲》等刊物发表,曾获得贵州省第四届“金贵”民族文学奖、徐霞客游记文学奖、《骏马》文学期刊2019年度十佳作品奖等,作品被选入《当代彝族女性散文选》等多种选本。这次选编她的《盘州品香》《丹霞山记》《一个人的森林公园》等篇章,读者定能从中品出其独特视角和深厚学识。伍秋明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出版有散文集《穿越生命的乐章》等。她的散文既温婉细腻、清新雅致,又缜密严谨、厚实大气,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她的散文曾在《民族文学》《延安文学》《西部散文选刊》《牡丹》等刊发,有作品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等选本,这次选入本书的《心灵上的山寨》一文就曾发表在《延安文学》2022年第6期。施昱的散文深厚广阔,他写作扎实、勤奋,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版过地域文化散文集《凤舞荷香》,多年来,他致力并沉浸地域文化题材写作。近年来,他的散文频频在《散文选刊》《延安文学》《贵州作家》《雪莲》《西部散文选刊》《西部散文》等发表,本次选编的《银杏花开》《古榕花,尼珠河》就曾在《延安文学》《散文选刊》等刊发,他的散文是他个人的超越也是他情系故土、不忘初心的情怀的超越。90后作家马鹏是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师,近年来他的作品频频在《民族文学》《黄河文学》《美文》《散文·海外版》等发表,曾入选浙江省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培养“新荷计划”人才库。这次选入本书的《月亮河,一个长在灵魂深处的村庄》语言朴实,自由灵动,展现出他宽阔的思维和其散文的随性恬淡。黄树生是近年来散文创作进步比较大的青年作者,他的散文精短隽永,以短、小、快、精的书写形式阐述他的发现、智慧与见解。本次选编的《秋日山居图》曾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这篇散文对六枝特区落别乡的风景给予极大赞美,“落别乡秋日山居图的美学,藏于洞泉,显于村居,闹中有静,静中有声”“溪水奔跑着、轻语着,随水而来的灵气散逸到千家万户,打破了山的寂寥,打破了人的隔阂。”这样的文字显示出作者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精美的文字把落别描绘成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他的另外一篇散文《老王山下云拍岸》曾发表在《中国青年作家报》,这篇文章让读者在历史的纵深里,文化的瑰丽里感受到老王山、牂牁江的人文之美,历史之悠久。此外,还有傅柏林、何维江、孙国典、符号、唐宗舜、吉庆菊、赵开云、郭灵莉、代庆香、王华、李廷华、胡明琳、郭府祥、龚德林、肖鹏、曹业淑、陶玉鑫、罗环、罗丹、胡光贤、张艳琴、秦科、陈忠燕、张霞、王鹏升、赵平湘、肖俊良、余洪梅、张天祥、王莹、刘静、王晓征等一大批散文创作者一直关注本土地域文化,情怀满满,笔耕不辍,抱团取暖,联手为六盘水这块衔天接地的地方涂上一抹抹明艳的文学亮色。
他们用炙热的情怀,为足下这块热土写就了一篇篇精彩篇章。他们试图建构深具六盘水历史文化、山川形胜、交通物候、风土人情特色的叙事谱系与抒情谱系,在或浓烈或疏淡的艺术多样性中,从地方性的咏叹走向与世界的对话。文集中的作品,有的大气磅礴,有的隽永典雅,有的挥洒自如,有的情意缠绵,有的清新明朗,有的婉约内敛,有的娓娓道来,有的如歌如诉,有的直抒胸意,有的托物言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可谓百花争艳,亦可谓百家争鸣,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六盘水地域文化散文的美丽风景,那些源于心灵的作品更是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激荡着我们的灵魂,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审美享受,汇聚成六盘水地域文化散文在贵州文学方阵中的坐标系。
从宏观面上来看,近年来,六盘水散文作家群体取得了较大发展,显示出散文创作的蓬勃活力。从年龄上来看,由于新人的不断加入,整体创作队伍正在往年轻化发展。从题材上来看,有乡土、乡愁的叙事,有对地方风物的书写,亲情的讴歌,内容不断丰富。总之,六盘水的散文创作,势头良好,可圈可点。但六盘水散文作家队伍总体内敛低调,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影响仍较弱,缺少知名度广泛的大家。地域文化散文写作上,力量与创作参差不齐,未能形成全面开花之效应。创作上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题材狭窄、视野不宽、语言陈旧、叙事扁平化等问题。近年来,六盘水散文虽在省刊以上“露脸”频频,但上大刊、名刊较少,精品也有限。
六盘水这片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距今2亿至3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时期,板块运动、海洋抬升,留下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群。1993年考古发现距今20多万年的“盘县大洞人”,为贵州发现的最早智人,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水城硝灰洞发现距今8万年的“水城人”,六枝桃花洞发现距今1万年的“桃花洞人”。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留下了神秘的古夜郎文化。红军长征期间红二六军团在盘县九间楼召开了“盘县会议”,留下了宝贵的长征文化。“三线”建设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大军与六盘水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多元包容的“三线”文化。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多姿多彩,充满了传奇魅力,是一座十分难得的文学富矿,作家应该有意识地学习与研究地域文化的深厚内涵,加强地域文化的开掘与传承。我期待文脉深厚、血脉传承的中国凉都六盘水,今后能够走出更多的散文名家,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中国散文之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行走在凉都这片热土上,作家们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去记录岁月的沉淀,字里行间感恩地域文化的孕育与滋养,用独特的眼界去观量,用心去创作,热情书写家乡。作为一部集纳30多位散文作者的文本,将一个地方的文化内蕴以不同色块拼贴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是六盘水地方文学实力的精彩呈现,也是六盘水文化建设的成果展示,更是六盘水地域散文的一次集中耀世,必将在当代文坛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记。基于此,《大美凉都》是一部格调高雅、旨意高远的中国地域文化散文选本,更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散文集。期望六盘水散文作家群再接再厉,在攀登之路上不断触及高处的天空。
是为序。
(王华,贵州盘州人,2011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现居六盘水市钟山区,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钟山区文联委员等。现为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钟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钟山文学沙龙秘书长等。文字散见于《中国作家网》《贵州文艺界》《贵州作家》等,有诗文被选入《六盘水市2018年度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卷)》,曾被评为六盘水市钟山区文艺界第一届“十佳文艺工作者”等,主编有散文集《大美凉都》《故园情》和报告文学集《追梦》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