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春来无处不在,山绿了,花开了,春天将大地唤醒,让花儿摆脱了冬冷的无奈。她借住春的气息,生机勃勃,妖娆竞绽。小草嫩绿十分可爱。春风春雨抚慰着你我他,啊,春天真美好!
春天来了,通过窗户向外张望,探出头,几株白玉兰那是刚开吗?还是快开过了?仔细看,连续两天的春光明媚,白玉兰开了那么多花苞呢。一位摄影爱好者戴着口罩正在举头拍摄,欣喜他为我们留住今春的美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娇俏的风儿提起裙边,掂着脚尖,携上暖阳,悄悄唤醒漫山遍野的鲜花池水。春天,仿佛只是在我们打盹儿的间隙,便从绿油油的田野里,从明艳艳的百花中,从满盈盈的河床边,从活泼泼的诗思中奔腾雀跃而来。徜徉在春天的浪漫美诗词里,感受古往今来,人们对春天美的无限遐思与厚意深情。
春天来了。它带来了暖阳,带来了熏风,带来了河流的水性,带来了山川的青黛,带来了大地的绿茵,带来了人们的好心情。
冬天的萧瑟让大地满目贫瘠,春天的始发让大地充满生机。四季始于春,万物春点卯,新的轮回,新的勃发一元复始了。人们盼春、想春、探春;人们诵春、描春、闹春;这还不够,正式而隆重的把迎春的日子称作“春节”。这节日,迷惘溯源古往今来悠悠岁月沿袭至今。现在,春节已由民间正式走上了国家的法定节日。
立春了。人们惜春恋春,把春天分成了若干个等份细细地品尝享受。当春天降临的时候,它还托带着冬天的尾巴,春寒料峭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伟人毛泽东诗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真的是春孕冬中风雨交加的表白;往前追溯,诗仙李白描绘道:“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可谓是历经延年的精辟点评。
春雨来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孟浩然这首自然天成的诗词里,鸟鸣,活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欢快,夜里风声雨声的飘飘洒洒,花瓣的簌簌而落,那从诗人心底潺潺流泻的自然之乐似活水山泉,晶莹剔透,纤尘不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圣杜甫的诗句是最好的感知。昨日还是飞雪曼妙,今日变成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洗涤天空,喷淋万物,瞬间升腾的大地草木清香。人们偏爱春雨,万物仰仗春雨,这天降的甘霖春雨被人们加上了“贵如油”的桂冠。
惊蛰到了。这是二十四节气里唯一给地里的小生灵设立的纪念日。春风春雨唤醒了蛰伏一冬的虫虫牛牛,当人们还在“春眠不觉晓”的时候,地里的植物业已在“春来发几枝了”。人们惊喜了,大地苏醒了,“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河流恢复了水性,大地披上了绿衣,春耕大忙的季节疾步走上了春天的舞台。
春分了。人们还来不及品味春天的俊美,春天的脚步已经近半了。望那远处的青山,瞧那烟绿的垂柳,瞅那挂蕾的花枝,看那簇簇的绿草,一个春意盎然的春天已经漫铺了大地。阳光是暖的,风儿是徐的,斑斓的色彩洒在春天的田野。
清明了。人们没有忘记把春天最美的景致祭献给逝去的亲人,献身的先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十之八九清明日,老天垂泪大地阴蒙,在春天的生长中不能忘怀对先祖亲人及先烈的哀思寄托。此时的桃花吐艳,此时的杏花吐蕾,郊外原野满是粉溜溜红扑扑的云霞。此时的柳梢飞花,此时的杨树飘絮,田野到处是春天的味道。
谷雨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个节气象征着雨水增多,是最适合播种的节气。翻耕过的土地卷起泥土的浪花,耕作的人们书写着春华秋实的开篇,在小地方的田野里还能看见耕牛的身影,一幅春作图活脱脱定影在田野上。春天即将终结自己的脚步,很快,春天为初夏的到来潸然地打上了一个休止符。
春天是人们写不尽的题材,春天是人们偏爱的题材,历史上的诗词文数不胜数,现代的文章扑朔迷离,近代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巴金先生,用生花妙笔书写春天,文字已成为人们崇拜的楷模。春天,是太阳苍穹的眷顾轮回;春天,是大地母亲的梳妆时刻;春天,是万物开始春心萌动和怀春的季节。悠悠天地,艳阳普照,一切天地间的美好在春天的天籁中抒发绽现。
春声、春草、春花、春恨,在文人的诗词里尤如一轮清冷的圆月,照见古今多少事。字字珠玑里寄托着无限情愁忧思,引领信步其中的我们,点亮一盏心灯,去反观当下的生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只因四季有轮回,春天的希望与畅想便会永恒。
春天让我们高歌一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满山满坡野花香……窗外春色关不住,广袤大地百花怒放,姹紫嫣红祖国的春天满园香!呵——好一个生机勃发的春,好一个莺歌燕舞的春,好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好一个明媚可爱的春。梦里,我和春挽着手漫步在乡间小路上。
作者简介:赵长宝
(编辑审核:杨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