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埔区图书馆(总馆),震撼是无限延伸的!
想起黄埔区作协组织吕喜龙老师的《零丁听潮》新书分享会,有幸受邀参加,便第一次走进黄埔区图书馆,那舒适感、惬意感、享受感、震撼感是真的无法形容的。新书分享会结束后,怀着忐忑的心情打量着这座现代都市里的精神瑰宝,只凭着视觉直观,确实难以窥探其实质内涵。便心生一个大胆想法,一定要好好参观一下黄埔区图书馆,总感觉她有着很多神秘的身份和独特的地方待我一点点去揭开,去了解。
在孔玉华馆长和陆锐梁副馆长精心安排下,我们独山县到黄埔交流学习的几位同志第一次以参观者的身份终于走进了黄埔区图书馆。看得出每位同志都掩饰内心的兴奋、欣喜、震惊!很感谢馆方给予我们热情周到的接待。
玉华馆长很重视这次参观交流。我也是第一次与玉华馆长见面,她上白下黑的搭配衣着,佩戴一枚小小的党徽,再配一副职场女强人眼镜,四五十岁的年纪,更显得端庄、稳重、靓丽、干练。她说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交流,更是一次东西部文化的一次碰撞,她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并热切地希望我们今后形成一种常态化合作交流。
锐梁副馆长气场十足,四十来岁的年纪,也是上白下黑的搭配,西装革履,再配一枚小小党徽装束,显得精神抖擞、神采奕奕。我知道,为了我们的参观,他们确实付出了很多,包括牺牲休息日的时间、座谈交流的会场布置、极为正式的衣着打扮等等,这些无不让人感动!
每参观一处,玉华馆长和锐梁副馆长都在认真地给我们作细致讲解,介绍这黄埔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也介绍着黄埔这座城市的人文魅力。他们恨不得将所知道的黄埔知识、运营图书馆这些年所经历的人和事都讲给我们听。
通过参观和了解,我们知道,在像玉华馆长、锐梁副馆长及倩倩主任等文化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下,黄埔区图书馆已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她更是一处精神园地,发挥着组织城市、联系群众、育人养德等无以代替的重要作用。
黄埔区图书馆是广州市黄埔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成立于1991年,通过“总馆+分管+服务点”的三级模式,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区的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了阅读服务的广泛覆盖。截至2022年,黄埔区已建成各类型阅读新空间500多处,平均每7000人就拥有一个图书管服务点,达到了全国领先标准。黄埔区图书馆有三个核心馆,分别是香雪馆,也是区域总馆,建筑造型独特,如层层书本叠加;大沙馆,是直属分管,由原黄埔区图书馆旧馆改造而成;西区馆也是直属分管,由原来的萝岗区图书馆改造而成。三个馆是黄埔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骨干,总面积达到了3.2万平方米,拥有2700个阅览座位。其次,黄埔区图书馆打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分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如人才小镇分馆,通过架空平台与联创空间分馆相连,形成“三馆合一”格局,主要有亲子阅读区、艺术体验区;如华新园分馆,位于华南新材料创新园,采用“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市场参与”的运营模式,是政府与园区合作共建的模范样板;如因阅里分管,是广州市首个企业园区、幼儿园和图书馆三方联合共建的分馆,通过创新开关门巧妙设计,实现分群体、分时间段合理管理,专注于幼儿教育和少儿成长;此外还有以生物医药为主题的益善分馆、融合岭南水乡民俗的红山街分馆等等。
黄埔区图书馆创新服务更是一流。如全面应用RFID技术,实现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书和文献检索导航功能的智能服务,引入机器人实现自助分拣,采用智能书架实现自主识别功能等;如全国首创智慧交通阅读驿站,在115个公交站点借助5G网络提供数字阅读推送服务;如馆校共建服务模式,为全区104个校园图书馆注入公共图书资源,实现通借通还;如采用数字平台服务,整合文化数字学习中心网站、总分馆线上分馆服务平台等“六大”服务平台,提供一体化数字阅读服务。
黄埔区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以承办各类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发挥着文化滋养、组织联系城市人群等功能,形成了“埔阅万家 开卷黄埔”、“黄埔有故事”等特色文化品牌。其中黄埔有故事项目,邀请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分享人生故事。
黄埔区图书馆凭借其科技赋能、理念创新、肯干务实、敢为先锋的敬业精神和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获得了诸多认可和荣誉:黄埔区图书馆入选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名单;列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综合服务效能之星”;连续六年主要效能指标考核位居广州市各区级图书馆榜首;广东省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示范地区等。
此外,在座谈交流会上,观看了黄埔区图书馆宣传视频,在视觉上更是给我们深深的直观震撼!走过时光长廊,跨过历史长河,依然能够感知时代脉搏的跳动......玉岩书院,古朴厚重,横跨八百余年,黄埔区图书馆与时俱进,将文化通过公共服务渗透到城市肌理,璀璨历史文化,黄埔一脉相承......
人们常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座伟大的城市,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更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精神。保护、传承和创新城市文化,就是在守护和滋养这座城市的生命与未来。而承载文化的就是这座城市的图书馆。座谈交流中,就有人说到,“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发展如何,首先就要走进它的图书馆......”。
至今,我逐渐理解了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发展意义,她守护着人类的过去,滋养着人类的现在,并启迪着人类的未来。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存放书籍的建筑,更是一个致力于知识自由、思想开放、教育公平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要的社会机构。
在黄埔区图书馆,我感悟到,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图书馆的形式或许会变,如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但是她作为“知识的灯塔”“社会的基石”,她的核心价值永不褪色。
回程途中,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黄埔区文联组织的一场活动,“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 我们凭什么生生不息”——从《草民》谈短篇小说创作蔡崇达老师《草民》新书分享会,我想起那座无虚席、人满为患的文化盛宴,这不正是黄埔区图书馆发挥推广全民阅读、不断推进“埔阅万家”的重要成果体现吗?这不正是黄埔区那些兢兢业业致力于文化事业的文艺工作者的有力见证吗?
作者简介:莫朝县,笔名,莫清风,苗族,90后,贵州独山人,现居广州黄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歌学会会员、黔南州作家协会会员、独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草风文学》创始人,组建“天涯诗叶社”,西南文学网现代诗栏目副主编,执行主编独山作家微刊《毋敛夜读》,参与编辑《独山文苑》,作品散见西南文学网、中国诗歌网、贵州作家、贵州日报、贵州高院、大荒、夜郎文学、山东诗歌、天津诗人、安徽诗歌等。出版诗集《草风》《高原回响》。爱好写诗、散文创作、户外运动、公益活动等。曾因公益活动被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专访报道《【奋斗榜样】我们正青春 | 如果青春有颜色,他说一定是“志愿红”》。诗观:诗写人生,风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