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仲夏,初进藏,游寺庙,拜佛像,听掌故,赏古迹,观湖泊,听涛声。望白云雪山一色,叹蓝天空灵无暇;随虔诚信众念佛,荡涤俗体凡心。世界屋脊八日行,处处是景处处新。神仙降临不肯走——净土,老夫感慨不虚行——随缘。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珠峰不是云。黄山归来不看岳,雪域之外无天庭。
一、 拉萨印象
拉萨,藏文乃神圣之地,雪山环抱,绿树成荫,沿拉萨河而建。城内马路平阔,纵交横错,四通八达,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与内地城镇无异也。仰望布达拉宫,依山而筑,巍峨耸立,庄严肃穆,——拉萨之象征。蓝天红日、风动经幡,相映辉洒,彰显其神秘,令人敬畏。近观宫殿,纯净洁白之色调,与远处雪山、高端白云,融为一体,是云、是山、是宫?遥相呼应,难辨难分。看山脚诵经道上,无数信众,或诵经,或念六字真言,或手持转经筒,或礼数佛珠,或合掌于胸前,虔诚严肃、心静如水、步履轻盈、人众而有序、声杂而有韵律之谐音,局外人惑而不解,神秘无穷。此地无争斗,粗野而绝迹;人心向佛,众善奉行,无虚假之虞,亦无表演之嫌,祥和之气,油然而生。却未见悬挂张贴“文明和谐”之标号。此与他处之不同者也。何哉?和谐,自在人心,利己亦利他,利己而非损他,敬人如敬佛,助人即善行。随地是道场,无处不参禅。庙堂之尊,率先垂范,朝野上下,善缘广布,民众效行,岂有不和谐之理!
城内大昭寺,乃藏传佛教之圣地。僧侣于此,朝夕礼佛膜拜,潜心修行,三生有幸。千里外之信众,不辞辛苦,前往大昭寺朝圣,甚至命丧于磕长头路上,而无怨无悔。心诚如斯,堪称世间之绝,非僧侣信众者难解也。大昭寺,所以为朝圣者之首选,皆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塑像之故,佛祖曾为其开光,且全世界之唯一。
至于城内小昭寺及其传说,史上援藏者第一,乃大唐文成公主,其与松赞干布爱情故事、治藏佳话,乃至“十年浩劫”对藏传佛寺,及其文物,惨遭破坏等等,于此不再赘述。但是,无法弥补的惨重损失,深刻之历史教训,不仅是藏传佛教之伤痛,也是中华民族之伤痛,是民族之永恒记忆。
史曰:国运兴,佛教兴;佛教昌,国运昌。
二、林芝美
从拉萨出发,驱车一小时许,翻越海拔五千余米米拉山口,便进入林芝地区。车窗外,秃山渐见绿色,灌木渐成片,乔木渐成林,植被不断加厚,空气湿润,含氧量增高,牧场退出视野,溪流潺潺,农民驭耕牛、农田作物呈现,使人耳目一新,疑出雪域,走进江南。
林芝,素有雪域高原小江南之称,名不虚传。林芝,地处西藏东侧之横断山脉,是雪域高原相对高差最大地区。沟壑,盆地,海拔较低(海拔三千米左右)。此地,雨量充沛,江河纵横,树高林密,原生态完好,是西藏地区唯一农耕文明发祥地,是雪域高原之粮仓。
卡定沟瀑布,乃雪域高原之奇观,位于林芝县,尼洋河畔。卡定沟,山高谷深,古树参天,山势陡峭,奇峰异石。山脚是阔叶树,山腰是阔叶、针叶混生林,而山顶则是针叶树种一统天下。遥望主峰,悬崖绝壁、云雾缭绕间,一道瀑布倾泻而下,状如天河决口。瀑布左右,峭壁之上,天然形成的观音、双面佛等肖像,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叹为观止。瀑布对面,峰峦悬崖间,“神鹰献宝”、“神龟驮宝”,神奇传说连连。拾级而上,合抱树木,如列迎客。登上观瀑台,落差近200米,瀑布如注,水雾弥漫,如雨丝飘洒,峡谷若隐若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山间汩汩清泉,相映成趣。俨然一副雪域高原奇景图。
林芝美,不仅在古树名木、水丰山青,飞瀑流泉,而在于世上相对高差最大之峡谷。雅鲁藏布江下游,滔滔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7756米),峰回路转,马蹄形显,又有加拉白垒峰(海拔7151米),遥相呼应。从南迦巴瓦峰颠,到雅鲁藏布江水面,垂直高差达7000余米,堪称世上切割最深、海拔最高之峡谷。江面狭窄,河床滩礁棋布,流急浪高,声震天宇,雄伟壮观.。同时,仰望峰峦耸立,银装素裹,冰冻寒彻,肃穆而神秘;然而,脚下岸芷汀兰,热浪滚滚,挥汗如雨;江水拍岸,卷起千堆雪。如此强烈对比,垂直气象之奇观,堪称仙境,而林芝独有。此乃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名扬四海,慕名者络绎不绝。
此仅为林芝美之万一而已。
三、纳木错畔遐想
“纳木错”,为藏语,“腾格里海”,为蒙古语,皆为天湖、灵湖,或神湖之意。纳木错于西藏中部,当雄县与班戈县之间。湖面海拔4718米,状似长方形,东西70千余米,南北30余千米,水面约1920平方千米,最深处33米,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上海拔最高大型微咸水湖泊,西藏湖泊之冠。
纳木错,乃藏传佛教名胜,信徒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之道场。遥望其东南,念青唐古拉山直插云宵、终年积雪,云雾朦胧。北侧乃和缓连绵、奇形怪状之丘陵,草原广袤,神湖风平浪静,状如明镜,无数信众,朝圣膜拜。游客慕名而至,赏湖光山色,驻足留影。清晨,湖面茫茫,水天一色,群山若隐若现;浩浩乎似云如雾,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似仙女临凡,注视信众、游人。云雾散尽,朝阳出山,清风拂面。此时,念青唐古拉山,峰清雪白,牧场如毯,羊如白点,似游动白云,如冻结堆雪。蓦然,气像如川剧变脸,时而狂风大作,时而乌云盖天,风雪飘洒,如素蝶飞舞。顿时,大地素裹,寒如严冬;顷刻间,云开日出,暖阳灿烂,湖静如镜,光风霁月。一日之内,春夏秋冬,轮番上演,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昭然。傍晚,夕阳西下,余浑烧云,雪山红染,霞光闪烁,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遐想无限。
漫步纳木错之畔,远望,近观,沉思。纳木错,高海拔一池冰雪融水而已,藏民心中,却如此神圣?佛教文化使然。佛教精髓,融入到藏民血液,融入到雪山冰川、湖泊草原,融入到雪域高原每一寸土地。藏区生产力落后,是历史事实。但是,藏民族将山川湖泊,赋予神灵,林木花草、禽兽鱼虫视有灵性。时至今日,有人误认为藏区落后之根源。其实,是藏民族敬畏自然,与山水相依,生态平衡;藏区全民信教,诸恶非为,诚心向善,今生积德,往生果报,来生成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乃藏区之常态。此为落后乎?然而,生产力“先进”之地,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类生存告急;文化“先进”之区,假话充斥于耳,假货俯首即是,如履薄冰,防不胜防;诚信缺失,好人难当。先进与落后,无需争辩。佛教文化之魅力,正在于此。
雪域高原,留给我们太多思考空间。
四、羊湖传说
羊卓雍错,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俗称羊湖,是远古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原堰塞湖。羊卓雍错,“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错”:湖。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碧玉之湖”。羊湖,处于雅鲁藏布江之南、山南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约130千米,南北约70千米,湖岸线约250千米,水面积638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70倍,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内陆湖。雅鲁藏布江把羊卓雍错和拉轨岗日山隔开,遥遥相望。拉轨岗日山,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藏民把它的主峰叫做“宁金抗沙”,意思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宁金抗沙峰海拔7000余米,于江孜县和浪卡子县之交界处,山势雄伟,危岩嵯峨,峰岭沟壑间,终年积雪,造就冰川千年,古老而晶莹剔透。著名卡若拉冰川,位在其南麓。江河、湖泊、雪山、蓝天,融为一纸图案。江流汹涌,如万马狂奔。湖水如镜,映蓝天白云。山似天梯,直插苍穹。天蓝如海,浩渺无尘。此乃佛国世界,人间仙境。藏民歌曰:“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
羊湖,藏民视为“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据说,羊卓雍湖是天上一位仙女下凡,留恋人间,而幻化成湖。另有传说:很久以前,羊卓雍错,一潭碧玉清水,岸边有个村子,里住着一位漂亮姑娘。她每天夜里,到湖里洗澡。因此,农奴主躲在湖中窥视,乘姑娘洗澡不备之时,将姑娘抱出水面,欲带回家。此时,蓝天白云间,一朵彩云飘然而至,仙女现身,手持佛珠,将农奴主打死。但是,农奴主仍死死抱着姑娘,沉入湖中,同归于尽。翌日黎明,村民到湖边,呼喊她的名字,无应答、无踪影。突然,湖中飞出一只白色水鸟,即姑娘亡灵之化身。此后,水鸟戏水、飞翔,白云为伴,羊群为伍,悠闲自得,繁衍生息。时至今日,白色水鸟,藏民视为神灵,使羊卓雍错更加神秘莫测。凡此种种传说,几乎都凄美动人,劝人善行。藏族同胞,勤劳淳朴,坚信积善之人,必有余庆;积恶之人,必有祸殃。
羊湖之神圣,还在于藏传佛教转世灵童遴选、确认等佛事活动,与羊湖结下不解之缘。佛教文化之影响,可见一斑。
五、扎什伦布寺瞻仰十世班禅大师灵塔
清晨,离开拉萨。一小时许,汽车上坡,左转右拐;右拐左转;拐弯转,转弯拐,转转弯拐,拐拐弯转,足有一百余弯拐转。终于爬上海拔4998米羊卓雍错山口。那时那情,车转人晕,不辨西东,是转晕,是高原反应,说不清。定神回望,山下蜿蜒路,斗折蛇行,拐转弯折,难以数尽,弯折拐转之多之奇,叹为观止。贵州“24道拐”,逊色于斯,已非慕名之景。稍作停留,前奔羊卓雍错。羊卓雍错之魅力,乃自然风光,凄美的传说。满足了人们的观光、拍照和遐想。午后,到达后藏福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也称“吉祥须弥寺”,坐落于日喀则城西,尼色日山坡上。是后藏地区最大佛寺,是藏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格鲁派教义传承基地之一。寺内最宏伟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代班禅灵塔殿,周围放置了各种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卡、佛像、经书等。十世班禅大师肉身灵塔,坐落其中,是寺内历代班禅灵塔中,规格最高的一座。它不仅仅表现在所用黄金、白银和无价宝石的数量和质量上,还在于它凝聚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祥和之气。“如日月临空,光辉四射,加持众生。”
朝拜信众,虔诚肃穆,络绎不绝。我恭立于十世班禅大师肉身灵塔前,合掌膜拜,仰望大师遗照,面容慈祥,双目炯炯,神采依旧。低头沉思:班禅大师——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1938年2月19日,出生在青海省循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被确认为九世班禅转世灵童。俗名:贡布才旦。藏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教主之一,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爱藏之高僧大德。
1949年6月,国民政府,流亡台湾,仍批准大师为班禅额尔德尼,8月10日在青海塔尔寺举行坐床大典,正式成为十世班禅。9月5日青海地区解放,班禅大师尚不满12岁,毅然决然留在大陆。不久,即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时,他致电毛泽东和朱德,衷心拥护中央人民政府。11月23日,中央复电班禅:“希望先生和西藏爱国人士一致努力,为西藏的解放和汉藏人民团结而奋斗。”
时光荏苒,国运昌盛。正当大师年富力强,为民族为国家,为藏区为佛教操劳时,“十年浩劫”从天而降。扎什伦布寺与其他佛寺一样,惨遭毁灭性破坏。尤为严重的是,历世班禅之肉身灵塔,及其祀殿全部摧毁,国内外影响极坏,严重伤害了僧俗信众感情。致使藏区、藏民族,悲愤难当,民心浮动。有幸乌云散,天朗气清,“十年浩劫”寿终。十世班禅坎坷既尽,恢复自由身。承担起佛教传承、重建历世班禅灵塔之重任。他以为,是责无旁贷之历史使命。于是,班禅向中央提出建议,将被破坏的五位班禅额尔德尼的遗体合葬,建立一座精致壮观的灵塔及祀殿。中央批准了班禅的建议。历经数年努力,巨大工程,终于完成,名之曰“班禅东陵札什南捷”,班禅灵塔吉祥圆满之意。十世班禅,敢讲真话,上书“七万言”书,为民请命,忧国忧民,忧蔵忧教,浩然率真、气贯长虹。为民族团结、弘扬佛法、维护文物典籍,忍辱负重,奋斗一生。遗憾的是,大师英年圆寂,乃佛教之不幸,民族之不幸!
当我侧目身边朝拜者,有僧侣,有藏民,有青年学生,有古稀老人,有不同民族服饰旳游人。朝拜者,或明了大师之坎坷人生,或一知半解,或只知他是活佛。当然,也有人云亦云,随众而朝拜者。但是个个表情庄重、严肃、崇敬,足以展示民心之善良、虔诚,对一代佛教宗师的追思和崇尚。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藏民族之魂,汉藏民族团结之象征。
六、说藏药
多年以前,听说“中医将被中药所毁灭。”曾疑为危言耸听。游西藏,竟又听到此类评说。诸如“环境污染”、“农药化肥使用”,另有不法药商“制假掺假”云云。致使中草药药性及功能大打折扣,令人担忧。
藏药,作为西藏品牌产品,市场规范,产销两旺。藏医药,已走出藏区,国人青睐,世人刮目。但是,价格较贵,少有问津。当然,观之藏药,多为慕名,皆名贵之品,如藏红花、冬虫夏草,羚羊角等。据藏医介绍,藏药所以贵,是疗效佳,无污染之天然药。藏医更有比较之说,“藏药一副,或几副可达预期疗效,而非藏药十副,甚至更多,方见微效,或无效。孰贵孰贱,岂不自明。”当然,除去价格不菲的名贵藏药外,一般藏药,价格适中,尚可接受。
其实,藏药神奇,而不神秘。高海拔、强紫外线、终年低温等,特殊地理环境,满足了藏红花、冬虫夏草,羚羊(角)等生长、生存繁殖的苛刻条件,也是其它环境无法移植或替代的。但是,藏区无污染,保证藏药之品质及功效,才是重要条件,也成就了藏药的高价之地位。同时,无“制假掺假”者扰乱市场,及其“诸恶莫为,众善奉行”之社会环境,提高了藏药的信誉。藏药,成了藏民和国人的放心药。
噫!中草药危急四伏,思之,忧之。藏药将是中医之救星。
【作者简介】高晋福 作家,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编辑:罗仕明 审核:吉庆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