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清风||沉痛的历史记忆

莫清风
2025-04-28
来源:西南文学网



前段时间,受命参与编写县内《国防教育宣传读本》,为更好地完成任务,既要梳理抗战相关故事,也要梳理解放和剿匪相关事件,利用时间,特地拜访了柏兴勇、莫国贤、刘德刚等专家人士,他们在史料收集或是接触面是相当广泛的,从内心使然,他们成为了我敬佩的老师。

在翻看刘德刚老师主笔编撰的独山解放和剿匪纪实《铁壁合围》相关史料时,尤其是那些老照片,无不令人思潮涌动。1949年至1951年,照片上合影的人,虽看起来青涩懵懂,阳光帅气,但是有的人却不知不觉在独山这片热土已长眠70多年了。年纪轻轻已挑起了历史使命,为人民改变悲惨命运,书写新时期某一个地方社会风貌的引领者、掌舵者。再看到《一五三团宣传队全体同志1951年留影》,照片上那稚嫩的脸庞、那灿烂的笑脸、那阳光般的朝气,无不令人感慨万千,就是这群小年轻,开辟了独山的剿匪传奇,有时候脑海也会联想到他们趁着赶集时,集聚于人群之上,站立舞台中间,宣传共产主义好,宣讲新中国的规划蓝图。他们奔走相告,发放宣传单,他们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也像幸福的天使穿梭于人群之中。但是他们知道或者不知道,危险就在身边,或许下一刻,在他们慷慨宣讲之时,被暗藏于群众之中的匪特枪杀。但是他们热血澎湃,为新中国为新政权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我从照片当中看到他们是幸福的快乐的。

翻看《二野军大总队创模优胜纪念一九四九于南京》照片,像极了我们准备大学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那种特有的优越感和幸福感,笑脸中不乏展现了诸多的青春气息,朝气蓬勃,坚定眼色中展现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殊不知他们将奔赴千里之外的独山,以及即将面对和挑战残酷社会给予的未知命运。也让我突然想起了之前梳理整理的烈士相关情况。之前如是记载,郎学斌,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随第二野战军南下,到江西省万年县工作,同年8月,又随急行军西进解放贵州。11月15日贵州都匀解放后,在组织指派下,他一人一枪奔赴独山县五区任新备乡乡长。1950年7月,郎学斌在星朗地区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也想起了荣先治烈士事迹,如是记载,荣先治,1927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县新安镇洪河村毛桥组,1949年5月下旬,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在军大紧张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中,成绩突出,被第一批批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团小组组长。先后被评为全总队和全校的学习模范。同年,随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进,急行军解放贵州。1949年底,荣先治随西进大军到达独山。1950年1月,分配到四区兴云乡任副乡长。3月8日,兴云乡公所被土匪包围。乡公所里只有乡长胡金生(中共党员)和副乡长荣先治。他们顽强抵抗,冲破土匪重围,撤退途中,胡金生不幸被尾追的匪徒乱弹击中,光荣牺牲。荣先治只身继续撤退,最终也落入匪手。土匪一路上用刺刀往他身上乱刺,全身被刺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土匪对他严刑拷打,用铁丝穿过两手掌心,把两手掌紧紧绑在一起,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又将他押往上司街,剥光上衣,沿街游示,任意往他身上鞭打枪砸。最后,匪徒们残忍地用铁丝穿透他的双肩锁骨,将他吊在一棵大枫香树上。匪首凶恶地对围观群众说:“谁要干共产党,就是此下场!”,随后匪徒用刺刀将荣先治活活地捅死,随即撤出上司街。当天,当地群众冒雨含悲忍泪,将他的尸体掩埋在枫香树附近。荣先治牺牲时,年仅23岁。

他们大好青春年华,意气风发,从大学毕业出发,就奔赴远在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匪患猖獗,敌我不明,工作任务艰巨,每一次行动都是与死神较量。最终,他们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独山剿匪事业,有的至今还只是无名烈士。在工作中接触他们的时候,我总是在心中安慰他们,也是安慰我自己:祖国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的......殊不知泪水早已噙满眼眶。现今翻看的这些照片,或许这是他们匆匆人生中最后一张留影。

致敬那一段沉痛的历史记忆,致敬长眠于独山热土的英雄烈士!



作者简介:莫朝县,笔名,莫清风,苗族,90后,贵州独山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歌学会会员,黔南州作家协会会员,独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文学网现代诗编辑,主编《草风文学》,执行主编独山县作家文化阵地《毋敛夜读》。2020年出版个人诗集《草风》。诗观:诗写人生,风景无限!爱好文学、摄影、运动等。


(编辑审核:陈友云)





阅读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