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名家访谈
走近当代中国朦胧诗先锋代表人物
——哑默
2024年8月9日贵州学派秘书长殷平对哑默进行专场采访的视频片段。
哑
默
哑默,原名伍立宪,是贵州省普定县人,中国诗人、国学家。 他是中国现代隐态文学的典范,对儒学等国学有深入的研究。
哑默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他在朦胧诗派的代表地位。他是朦胧诗派的先锋代表人物,其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此外,他还对儒学等国学有深入的研究,主张古今中外、东西合和的综合运用。
哑默的主要作品有文集《哑默 世纪的守灵人》,该文集分为文学、社科、图文附卷、口述史和其他共五部分,并在海内外发表和出版。此外,他还著有《飘散的土地》和《湮灭》两部长诗,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实话说,在采访哑默之前,我对朦胧诗知之甚少。在贵州学派布置我采访哑默的任务之后,我才得以接触、了解、认识哑默。这还真得感谢贵州学派给我走近当代中国朦胧诗先锋代表人物——哑默。
一、朦胧诗人——“哑默”之名缘起
“哑、默”二字,从字面上分开来看,意义相似,内容相通。
其中,“哑”,非主观之愿。
而“默”字,它是作为主体刻意不发声的一种状态,属内因影响的结果。这需要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表示沉静无声、不出声,如:默而不语;一是表示暗中,如:潜移默化;一是表示凭记忆读出或写出,如:默诵、默写等。
“哑”与“默”合在一起,其词义表示受制、沉默,于无声处……
哑默是贵州省普定县人。祖籍湖南,出生于贵阳。据哑默回忆,其俩位先辈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随大将军傅友德率军南征,建功同受封武威将军,迁入普定县。哑默原姓伍,初名立宪。从字面来看,“立宪”之名带有鲜明的政治意义与时代烙印。强调“立宪”,也就是强调“规矩”意识、“法制”意识。用当今流行的话语体系来理解,就是要求“依法治国”,“依规执政”。取名“立宪”,表明父辈的特殊经历与良苦用心。
贵州学派秘书长殷平(左)在与哑默先生(右)进行访谈。
据哑默自己述说,在其诗歌创作的经历中,曾用过的名号有:春寒、矛戈、惠尔、虚元散人、野鸭老人、默翁等等。改名“哑默”的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之所以改为现名,是基于对现实乱像的思考和自己特殊的处境及复杂的心境使然。用哑默自己的话说,“当时没想许多,只是凭直觉喜欢这个词而已,随心所至。但客观上,‘哑默’的‘哑’是被迫的。‘哑’,无奈之举;‘默’,一种状态。”这表明,哑默作为一个生活达人,也有无语的时候。此乃人生长河中在所难免之事。譬如: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取名“默存”。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一个人要经过说很多话的阶段,最后才会沉默。”圆诚法师说:“哑默,就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孔子说:“天何言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凡此种种,我们就不难理解,“伍立宪”何以改名为“哑默”的背后动因了。名字虽变,所不变的是,人还是那个人,心还是那颗心。所变的是,世界上多了一个极度“沉思”的人。
二、唤醒现代意识的当代中国“朦胧诗”
“朦胧诗”,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流派,其显著特点是:意象模糊、语言跳跃、情感含蓄,广泛运用通感。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朦胧诗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最值得关注也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它的源头性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有人评论说,对于当代汉语诗歌来说,朦胧诗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见、挖掘不尽的宝库。就当代中国“朦胧诗”的起源来讲,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当时活跃于《今天》杂志的诗人,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芒克、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这些诗歌后来被统称为“朦胧诗”。
哑默先生与本文作者周术槐在一起交流。
有人明确指出,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当代汉语诗歌最具实质性影响的努力有三次,即朦胧诗、口语化努力、叙事性的强调。其中,朦胧诗的出现使中国的新诗传统在滞缓几十年之后再次与世界接轨,并逐渐同步。它最大的贡献是唤醒了一种现代意识。所谓现代意识是指人对社会、政治、科学、文化等具有现代化的理解、掌握以至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现代人所具有的意识,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人对现代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当然,“现代意识”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意识”的内涵亦随之不断变化、发展与充实。因此,“现代意识”的概念不是一个中止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三、从容自信的朦胧诗人——哑默
哑默在当代诗歌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作出过界定。南开大学文学院李润霞博士在《以艾青与青年诗人的关系为例重评“朦胧诗论争”》一文中明确指出:“贵州诗人在朦胧诗酝酿和崛起运动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却因为朦胧诗论争而被人遗忘。”此言实际上对哑默作为“当代中国朦胧诗先锋代表”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
哑默先生访谈现场,左起:殷平、哑默、周术槐、郭思妤。
我与哑默结缘,始于贵州学派这个平台。而我能够加入贵州学派,则与“端棻文化”论坛有着密切的关系。2023年11月,由我组织策划的全国“端棻文化”论坛首次在青岩古镇的青岩书院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贵州学派的主席顾久先生作为会议的重要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而作为贵州学派秘书长的殷平先生也随着顾久先生一道出席了本次会议。在本次会议上,通过顾久先生,我认识了殷平秘书长。彼此接触与交流之后,孰料,还算投缘。殷秘书长很快将我纳入贵州学派工作群。加之,贵州学派的另外两位副主席徐圻老师是我多年所崇敬的领导与学者,陈世和老师则是我在贵州师范大学求学时的师兄。加入贵州学派,这犹如让我找到了新的组织。我很快就适应了贵州学派的工作环境与人缘关系。而哑默老师作为贵州学派的重要创始专家之一,走近哑默属顺理成章之事。
时至今日,我与哑默在不同的场合仅见面五次。因文字撰写的需要通电话一次。五次见面的情况分别是:初次见面:2024年1月,在观山湖区贵州朝黔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活动大厅。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贵州学派文学杯”大赛征文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之前的筹备会议上,我与哑默老师同坐一桌,而且还是邻座。第二次见面: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的阳明书院。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贵州学派成立一周年庆典——纪念张之洞诞辰187周年暨著名文化学者徐圻哲学专著《在思想的深处》学术研讨会。我们俩分别登台发言交流。哑默发言的内容是针对《在思想的深处》一书的读后感。我发言的内容是结合张之洞的事功与现场专家学者交流。第三次见面:2024年6月,在贵阳市沙冲路王子饭店。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参加贵州学派秘书长殷平先生公子的婚礼仪式。我和哑默由主人家安排在婚礼现场的嘉宾位置(同桌)。第四次见面:2024年7月,在观山湖区贵州酱藏院。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贵州文化名家访谈》开机仪式。第五次见面:2024年8月,在观山湖区贵州酱藏院。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专访哑默先生。在这五次见面中,前面三次,因为缺乏认识与了解,我与哑默之间彼此并无言语交流。直到后面两次,我们才得以接触与交流。五次见面,哑默给我的印象是:从容自信,不苟言笑,备受尊敬。
贵州学派【贵州名家访谈】哑默先生访谈专班会议。
哑默虽然个头不高,但其特有的发型和清癯的脸庞告诉我,哑默是一位对现实、对生活有着深入的认识与理解的长者。第四次见面时,一个细微的情节,哑默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贵州酱藏院活动大厅,当时参加《贵州文化名家访谈》开机仪式的领导、专家学者颇多。我因喜好拍照的缘故,站活动现场的最后排。这一情况被细心的哑默老师看见了。中场休息时,哑默轻言细语地告诉我,他背后的座位是空着的,别站着,让我到那空位上就座。话语虽然不多,但一股暖流让我油然而生。这表明,哑默不仅是一位文化上的智者,而且在生活上还是一位慈祥、爱意十足的长者。他为人谦逊,让人肃然起敬。
事后,经深入了解,我深知,哑默的文学成就与文化素养,在贵州,在全国,都是颇有影响力的。哑默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宝藏——2003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范向阳副院长初识哑默,便对所指导的硕士生说,我们要把哑默先生当资源来用;时过二十年,即2023年,该校美院陈弘教授亦如是说!
有人说,历史是一名实证科学。研究历史的前提,必须以具体的史料出发。每个人都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分子。即社会是由无数的“小我”构成“大我”。正如大文豪胡适先生所言:“种种过去的‘小我’,和种种现在的‘小我’,和种种将来无穷的‘小我’,一代传一代,一点加一滴;一线相传,连绵不断;一水奔流,滔滔不绝:——这便是一个‘大我’。”(胡适:《不朽》,《胡适文存》一集卷四,外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113页。)“大我”即社会。古往今来,无数的个体之总和,构成了社会的整体。我引入这一观点,是想表明,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复杂体。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亲历者、见证者、享有者。同理,哑默在其长达八十余年的过往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活动足迹与历史画卷。其发奋学习,刻苦钻研,隐忍奋斗的意志与精神,让人钦佩不已!
四、勤于创作的朦胧诗人——哑默
哑默生于1942年。在1949-1979年“前三十年”间,主要崇尚对西方、俄罗斯文学艺术的探求,进行诗歌、文学的潜在写作。1980-2010年“后三十年”间,逐渐回归东方,自儒、释、道入手,从事文化研究。以人文文化为导向,主张古今中外,东西合和,综合运用。著名文学评论家梦亦非曾在《哑默:在岁月的清晖中》一文中指出:“如果说(贵阳的)英式别墅代表着西方文化,而(贵阳的)华家阁楼则代表着东方文化。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在这代人身上,哑默算是代表人物了。”这也从一个侧面阐明,哑默在其文学创作中曾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有论者直言,在哑默的创作生涯中,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坚持文化的独立与尊严,强调明确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活动,力挺自由文学作为文化基脉之道义立场。
当代中国朦胧诗先锋代表人物——哑默。
对于哑默取得的文化成就,梦亦非总结道:“(哑默老师)自己写作,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包括诗歌、小说、散文随笔、诗电影、回忆录、日记等,并且他还是贵州收集整理了最全面的民刊的史料家。”
哑默老师曾说:“读书,写书,有时真是人世间最愉快的事。”(哑默:《读书·写书·藏书》)基于这一理念,哑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哑默 世纪的守灵人》文集十四卷。分为文学、社科、图文附卷、口述史、其它共五部分;《岁月起伏,如山丘——哑默散文随笔全编》(2017年零点出品第9期,共112篇,约40万字)。
哑默以油印本形式发布的代表性的诗集有:《草野》(1978年12月)、《哑默诗选》(1979年1月)、《野百合》(1979年10月)、《心,在跳动》(1980年5月)、《飘散的土地》(1986年10月)等。公开出版的散文诗集有:《乡野的礼物》(1990年12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文著自选本《墙里化石》(1999年12月,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发行)等。
哑默公开发布、发表与正式出版的诗歌与散文随笔等文集,加上其自1965年以来从未间断的80余本日记,总字数达八、九百万字。可谓著作等身,汗牛充栋。据哑默说,可惜1965年以前的四本日记,在“文革”期间被抄家时不知所踪。
五、受人称颂的朦胧诗人——哑默
哑默在中国朦胧诗界享有盛名。这不仅是基于他辛勤创作了大量的当代朦胧诗作品,更主要的是,他的诗歌作品引领朦胧派诗界风骚,受到现代诗歌爱好者的强力追捧。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简澈教授直言,哑默老师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贵州本省颇具影响力,而且在全国也是独领风骚的。毕业于贵州省委党校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专业硕士研究生、现贵阳市花溪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阮春权言简意赅地指出:“哑默老师诗歌极佳”。也有读者充满无限深情地表示:“对亲历了贵州现代民间文学发展历程,自嘲为‘世纪守灵人’的哑默老师来说,读他的诗文是一种心境,听他的现场分享却是一生中思想浸润的享受。”贵州省诗人协会理事吴老满高度肯定了哑默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其诗歌作品的独特价值。吴老满说:“哑默先生,是我特别尊重的贵州本土的一位文学大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是贵州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而更是一位智者,一位思想家,一位真正的灵魂诗人。他的诗文集《梦中的故园》中的长篇组诗《飘散的土地》,抒发出来的是对整个社会的深刻认知,以及他内心深处对这块飘散的土地最挚诚的情感。”对于哑默的所有作品的价值,吴老满评论说:“诗歌是不灭的灯塔,哑默先生的诗歌与散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加证明其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
【贵州学派】自媒体执行主编郭思妤(左)在与哑默先生交流。
然而,从总体社会反响来看,对哑默老师的诗歌创作评价较为深入全面的,当属贵州学派的秘书长殷平先生了。殷平先生直言:“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长河中,朦胧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而在这一流派中,国学名家哑默老师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思考,成为了朦胧诗领域的先锋代表人物之一。哑默老师的诗歌,如同迷雾中的灯塔,引领着读者穿越心灵的迷雾,探索人类的奥秘与宇宙的真理。”
“朦胧诗作为一种流派,其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意象的模糊性、语言的跳跃性以及情感的含蓄性。哑默老师的诗歌正是这一特点的完美体现。他的诗作中,往往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意象和复杂多变的情感,让读者在反复咀嚼中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美感。哑默老师对朦胧诗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成功地将国学精神与现代主义诗歌技法相结合。在他的诗歌中,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与意境,又有现代主义诗歌的深刻与尖锐。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朦胧诗的艺术表现力,也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哑默老师的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涉及人性、爱情、自然、宇宙等多个方面。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其呈现出来。在人性方面,哑默老师的诗歌常常探讨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揭示出人性深处的光辉与阴暗;在爱情方面,他则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在自然与宇宙方面,他则通过宏大的视角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宇宙的浩瀚。哑默老师的诗歌思想深邃而富有哲理。他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让读者在感受诗歌美感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人生、宇宙等终极问题的深刻思考。”
“哑默老师的诗歌风格独特而鲜明。他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不失深邃与力度;他的意象丰富多变,却又能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他的诗歌中既有对现实的直接描绘,也有对心灵的深刻挖掘;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有对现代的探索与创新。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哑默老师的诗歌在朦胧诗派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众多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哑默老师作为朦胧诗派的先锋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作品和创作理念对中国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艺术启示,也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哑默老师的诗歌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和翻译到国外,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传承方面,哑默老师的诗歌精神和创作理念得到了众多年轻诗人的认同和继承。他们在哑默老师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动力。哑默老师的诗歌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后来者前行的道路,也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访谈现场。
“哑默老师作为中国朦胧诗的先锋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作品和创作理念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也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诗歌如同一部部深邃的哲学著作,引领着读者穿越心灵的迷雾,探索人性的奥秘与宇宙的真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哑默老师的诗歌能够继续影响和启迪更多的读者和诗人,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六、深受家父影响的朦胧诗人——哑默
采访中我们得知,哑默的父亲伍效高既是贵州知名的实业家,也是普定私立建国中学主要创办者、教育的拓荒者。
作为实业家,伍效高秉持“实业救国”理念,在贵州先后组织创办了贵阳新生五金工厂、新生陶瓷厂、新生炼铁厂、新生纺织厂、新生翻砂厂、湖南辰溪炼油厂、普定效力电厂、普定碾米厂、新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运输公司、聚康银行(贵州首家民营银行)等。这些企业与公司的创办,凝聚了伍效高大量的心血与精力,耗费了伍效高大量的财力。在经营这些企业与公司的过程中,伍效高曾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失败的心酸。有苦也有乐。但总体来讲,伍效高是一个成功的实业家。伍效高的成功,离不开他过人的智慧、胆量与气魄,离不开他的吃苦耐劳意识与积极进取的意识,更离不开他的人品与商德。
作为普定中等私立教育的拓荒者,伍效高最值得世人称道的是,关于普定私立建国中学。哑默说:“1938年,抗日烽烟中,以家父伍效高为主,与普定乡贤创办了普定私立建国中学完中。在办学的前三年,家父伍效高捐黄金3000多两。到1952年学校交给国家时,家父伍效高一共注资的黄金多达7500多两(旧制1斤分16两)。现在的普定一中,就是原来的普定私立建国中学。这个中学当时贵州全省最好的私立中学。当时这个学校的老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复旦大学、武大、贵大、湖南大、太厦大学、杭州美专、黄浦军校、日本大学、加拿大西比利亚大学、新加坡莱佛士大学等。第一任校长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丁达三先生。(丁达三先生是中共贵州省委原副书记丁廷模的父亲。)有意思的是,2008年,即建中70周年校庆时,邀请哑默讲学——父辈70年前办学,子辈70年后去这个学校讲学。并授我荣誉校友,这是我朝思梦想的事。”对于普定私立建国中学办学成效,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该校的师资、校舍、设施都属贵州全省第一流的。经该校师生共同努力,在一九四二年全省中学会考评比中,建中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贵阳花溪的清华中学。一时名扬全省。
哑默说:“家父一生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积极进取、讲仁行义。家父的优异品质,直接影响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新中国成立后,伍效高先生历任贵阳市政协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任等职。这些职务的担任,实际上也是党和政府对伍效高先生实业生涯的充分肯定。因此,作为访谈者,我们也认为,哑默之所以在当代诗坛与其他文学领域能够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与其父亲伍效高先生优异品质的影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七、专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朦胧诗人——哑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当代中国朦胧诗先锋的代表人物,哑默在其数十年的文化研究与写作生涯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前,主要关注西方文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重点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转变,与其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学习培训这一特殊经历有着重要关系。他说:“我本人对人文文化的研究并非始于现在。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四十年以前就开始思考‘人文文化’这个问题了。我在1987年,参加了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中举办的‘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函授)’培训学习。该院由著名文化学者汤一介先生任山长。这个书院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后,当时中国的大专院校第一个普及国学的文化机构。汤一介先生是儒藏的总编。其学术成就是相当了不起的。就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汤一介先生的夫人乐黛云教授是专家,后任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乐黛云教授本身也是贵阳人,是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当时学习的内容开始没有什么特别感觉。但所学的内容在三、四十年的沉淀以后,其效用愈发显得十分突出。让我受益匪浅。我后来开展的文化讲座活动,均受益于本次进修学习。可以这样说,本次在北京大学的进修学习与培训,让我迈入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开启了一扇金色的大门。”事后,我们通过翻看哑默当年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获悉,1989年5月31日由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山长汤一介先生签名的毕业证的内容载有这样一段文字:“学员伍立宪,性别男,年龄41,籍贯贵州,自一九八七年五月至一九八九年五月,就读于‘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函授)”,毕业论文合格,准予毕业。本研究班系大学后教育。”与其他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不同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颁发的毕业证还将学员所学课程名称和授课老师的名字作为毕业证的附件载入其中。我想,此举既是告诉世人学员在学习班所学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是告诉社会有哪些老师给学员们授课。这样做,实际上也是证明,这个学习班不是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学习。学员到此学习,有如进入中西文化高级培训班培训学习。譬如:开设的课程为15门。分别是:中国文化概论、日本文化概论、印度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文化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化学、比较哲学、比较文学、比较美学、比较法学、比较史学、比较宗教学、比较教育学、比较伦理学、比较方法论。授课老师多达61人,教师分别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美国、日本、法国。教师大都为大咖级学者。譬如:梁漱溟、冯友兰、丁守和、厉以宁、乐黛云、许杭生、戴逸、启功、任继愈、张立文、汤一介、季羡林、周一良等。这些大咖,随便点一个,都是如雷贯耳,声名卓著。有的是著名的哲学家,有的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有的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有的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有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在这种大师云集的培训班中培训学习,实乃三生有幸!
访谈现场。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哑默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看法与见解。譬如: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哑默指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与竞争,都离不开软实力。所谓文化、传统、人文素养等,都属于软实力的范畴。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个人的软实力。”又如:关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问题,哑默老师认为:“所谓‘知行合一’,类似一枚硬币的两面,举一个初小学生都知道的词,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的‘学习’。其中,‘学’,就是学知识。知识下面是‘知’。‘习’,就是实习、实践行动,实习下面是‘行’。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思想与行动’统一的过程。再进一步致良知!”再如:关于诗歌教育与学习的问题。哑默强调:“诗歌主要是抒发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力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一直受到国人的普遍欢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普遍升温,诗歌也被纳入到国人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培养小孩对诗歌的一种特殊的情怀。一般人认为,小孩学习诗歌从唐诗宋词着手,这故然方便。其中忽略了源流系统,建议小孩学习诗歌,可以先从《诗经》中选几较简单诗句,让其初感,从《诗经》着手,以后逐渐有这么一个概念:《诗经》—古诗十九首—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对小孩的诗歌启蒙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哑默一直热心国学的传播工作。他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哑默在公开场合至少开展了五十场以上的公益讲座。在这些讲座活动中,哑默基本均是脱稿演讲。其演讲内容丰富,演讲效果良好,深受听众喜爱。关于“国学”概念的理解问题,哑默自有其深入的看法。他指出,所谓“国学”实际上应分为两支:一支是“传统国学”,一支是“新国学”。
何为“传统国学”?哑默老师认为:“‘传统国学’又分两支:即‘小学’和‘大学’。其中,‘小学’里面包括训诂、文字、词意、义理、考古、甄别、版本、经释、音韵、目录、金石等。这些内容在古代是选拨国之俊秀,要求在九岁至十五岁之间必须学完。十五岁以后要学习‘大学’。‘大学’里面包括经史子集。其中,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纪、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的书。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纪》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都有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集部: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所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统称为诗集。”
何为“新国学”?哑默老师认为:“‘新国学’又称‘新子学’。‘新子学’的理论依据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在‘传统国学’与‘新国学’之间,应将‘佛学’摆进去。这也是其他国学名家钱穆、曹伯韩、蒋梅笙等先生所秉持的一个基本观点。‘佛学’传入中国后,还涉及到佛学中原化的问题。‘新国学’,打破传统国学的自我垄断和自我封闭,汲取西方文化的精髓,代表着‘国学’走向世界的一种特有现象,这是中外文化交融互鉴的结果。”
我们应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哑默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混沌,没有彼此之分。二是阴阳。三是儒道佛。四是儒道佛加上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有巨大的吞吐量。五是儒道佛民俗文化加上中医。这五个点,总起来说,叫做‘五星归圆’。具体来说,‘五星’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正是因为有了‘五星’,才将中华民族统合起来,生生息息,繁衍至今。”
八、道不尽的朦胧诗人——哑默
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是一部书。通过对哑默的访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哑默作为当代中国朦胧诗先锋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极其厚重的书。他出身于富有家庭。他本应选择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碌碌无为地终其一生。然而,他没有。他选择的是艰苦奋斗,努力求索,深入思考。他以中外文化为媒介,以中国朦胧诗为平台之一,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作了系统、深入、理性的思考。哑默的品德学问山高水长,令人景仰。其优异事迹,难免挂一漏万。然而,尽管如此,作为中国当代朦胧诗先锋代表人物,哑默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将永远激励着后辈奋勇前行!
作者:周术槐
历史学博士,三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贵阳学院李端棻研究院院长。在“端棻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国率先提出“端棻后学”概念,拓展了“端棻文化”的研究范围,获得学界的肯定与认可。贵州学派学术委员会专家。
《贵州学派》编辑部
总顾问:顾久 徐圻 陈世和 (大律师)
法律顾问:谢玉雷
总编:殷平
主编:沈家卿
执行主编:郭思妤 罗仕明 傅合连 詹大方 程明飞 陈红旗
影像采编:李贵云 周文学
协办:贵州领袖黔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贵州朝黔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编辑:罗仕明 审核:吉庆菊)